APP下载

变化径异 源流则一
——王蒙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

2023-10-25高贝贝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皴法王蒙笔墨

高贝贝(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一、王蒙山水画风形成的背景

(一)元代社会背景

科举制度在元代被废除,一代文人丧失了阶层晋升的机会,文人阶层沦落到社会底层,给士人以沉重的打击。没有出路的复杂情绪,逐渐压抑了文人阶级。士人开始寻找精神寄托和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在自然山水中寻找精神寄托,隐逸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于是山水画成为元代许多文人士大夫抒发情感和诉求的手段,所以,这一时期绘画的创作主体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文人画成为绘画的主流,绘画发展逐渐脱离画院体系。画家的绘画创作是一种纯粹的自娱自乐、自由自在表达个性的文化行为。在动荡不安的元代,文人画家们不去理会时代的喧嚣与风雨,不再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而是向往一个“世外桃源”的世界。元人山水画在外在形式上没有大张旗鼓地张扬,在内在精神表现上却具有丰富性,这就是元代绘画不同于历代绘画的特点。所以元代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达到了文人画和山水画的高峰。处于此社会环境中,王蒙作为文人画家,敏而好学,初期广学前人画法,吸取各家之所长,其山水画风格丰富且多变,时代和家庭的背景以及个人艺术经历促使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二)王蒙个人因素

王蒙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在书香名门中长大,他的外祖父是元初著名大画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异和叔叔赵雍都是元代有名的画家,这也使王蒙在绘画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优异的学习资源。王蒙与“元四家”中的倪瓒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在社会局势动荡的元代后期,王蒙受到社会动乱影响,选择避世隐居,开始专心作画的生活。所以其山水画多表现隐居生活,用笔及写景富有层次变化,多表现自然风貌。同时期的画家包括黄公望、倪瓒等人,他们一起作诗,一起进行山水画创作。王蒙的山水画大多是在黄鹤山时期创作的。

(三)同时代画家的影响

王蒙出身于富裕的官宦世家,和各个阶层的人士(从文人学者到达官显贵)都有联系。王蒙与“元四家”等人交往密切,与这些文人逸士的互动交流,对王蒙的艺术创作方式以及绘画技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蒙作画会向黄公望请教。王蒙的一些作品,显然受到黄公望的影响,但在继承黄公望画法的基础上能够别出新意,自成一家,将浅绛山水画法在元代推向极致,明清及近代画家都受到其绘画风格影响。王蒙与其好友倪瓒诗画的成就都很高,二人虽然画风不同,一繁一简,却共同合作了《倪瓒王蒙合作山水图》山水画作品。吴镇与黄公望一样,同是王蒙的师友,他密切关注着王蒙的绘画进步,他与王蒙不仅在感情上很投缘,在作画上他也很敬佩王蒙。

(四)王蒙个人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

在“元四家”中,王蒙的绘画是最多样化的,其有大量作品传世。王蒙的山水画,用各种手法表现江南树林,表达的都是读书、山居、高隐等一类的主题。绘画作品多以隐逸为主题。山水画作品执着于表现隐逸的题材,在元代是鲜少的,在王蒙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虽然绘画的主题变化不大,都有茅屋和高士,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也大致相同,但是画家所要体现的真正内涵却是不断改变的。其表现的隐逸心境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其四十多年的绘画创作中,按照其绘画风格大致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分别是草堂山水时的师学期、读书山水时的形成期和隐居山水时的成熟期。早期草堂山水画作品多表达隐逸之情,在山水画中,“草堂”与隐逸密不可分,多表现画家居住地的环境。中期多以书斋中的题材作品表达隐逸情怀,此时的山水画作品多表现文人士大夫在山水书斋中读书的场景,多表现人物读书、访友、赶路,是其自身的写照。晚期多以隐居题材山水画作品表达其隐逸情怀。此时期的作品是其晚年远离仕途,隐居黄鹤山时所作。王蒙作品以草堂、书斋、隐居三类分期,三期并不是分割的关系,通过对王蒙绘画风格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和演变规律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三个时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王蒙 《夏日山居图》 118 cm×36 cm故宫博物院藏

二、王蒙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和构图形式

(一)画山繁线密点

王蒙山水画最突出的特点和贡献是笔墨技法的多样性,皴法由繁到简,造型和笔墨的使用都有很丰富的变化,并且在变化中可以达到和谐统一。王蒙山水画擅长运用多种皴法,其创立了山水画新皴法解索皴,绘画风格以笔墨的多次皴擦表现笔墨的厚重繁密,风格独特。在表现山石时,一般是先勾勒山石的轮廓,并用简单的皴法表现山石的结构和阴阳向背,而王蒙同时使用多种皴法表现山石的骨气。以独特的皴法展现其深厚的笔墨功力。王蒙山水画最大的特点即是繁密,这也是其山水画作品最基本的艺术语言,以皴笔、苔点为主,层次丰富的笔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广阔而深邃的独特山水画风格。

王蒙在皴法上非常创新,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结合了各种自然的皴法,如解索皴、牛毛皴、披麻皴、卷云皴等,用笔以圆润为主,以方形折笔辅助,松散多变,灵活精巧,用细实的笔画树木,山水皴法上笔粗而虚,山水间运用复杂而简单的皴笔交织,非常有感觉。将干墨与湿墨结合使用,用稀松的墨笔勾勒出骨架,然后用淡墨水加上染料,最后用少量干而焦的破笔加以强调。“画不点苔山无生气”,在山水画的创作程式中,点苔是最重要的步骤,在画面中,点缀干湿浓淡的苔点是王蒙山水画的重要艺术手段,以达到其山水画繁笔厚墨的特征。

(二)物象丰富有趣

王蒙的山水画作中多表现山石树木、茅屋以及点景人物。人物多刻画精细,形象生动,多表现访友、游赏、读书或行旅。其画作有一共同点,人物细节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同样的人物伏案读书,有书童相伴在旁,同样的高士坐在船上,在其一生所作的作品中始终可以看到这些人物,变化其微,但其作品妙在山石树木是千变万化的,形象丰富的点景物象是王蒙山水画作品的特点之一。为了突出表现山水,精细地刻画点景物象,绘声绘色地描绘这些点景装饰使王蒙的山水画变得生动活络。

(三)以书入画

赵孟頫“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的绘画观念影响了整个元代的绘画界。他把书法笔墨融入绘画中,使画面线条更加生动活泼,颇得高深幽远之趣。王蒙创立了解索皴。解索皴的用笔是从披麻皴演变而来的,将篆书的书法用笔和皴法相结合,山石的形态以草篆的笔法描绘,用书法用笔书写成画。王蒙到晚年时真正领悟了“书画同源”的深刻内涵,将山石的笔墨皴法比作书写篆书,强调以书入画。

(四)构图密而不塞

画面又密又满是王蒙山水画的另一个特别之处。王蒙后期的大部分作品构图饱满,但他能巧妙地运用溪流、小径或山中人物,突破形象的僵化,塑造一个浓郁的、满而不闷的形象,取得丰满但不枯燥的艺术效果,体现繁密精致的艺术特色。王蒙山水画构图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蒙山水画中营造出的强烈而丰满的场景,成功而巧妙地化解了封闭而枯燥的冲突,使王蒙山水画构图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三、王蒙山水画对后人的影响和启迪

王蒙以其过人的天资与个人的修养造就了其特有的文人山水画面,不仅为中国画增添了独特的美感,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家,是“元四家”中集大成者,后世所列此身份,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他对于后世之影响与其画史之身份密不可分。王蒙一生留给后人最有价值的是其作品以及创新精神。明清包括现代画坛的大家基本上都学过“元四家”。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肯定了王蒙在画史上的地位,他认为王蒙和黄公望同为中国山水画变形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与荆浩、董源、李成齐名,突显了王蒙绘画的伟大成就,并在绘画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在黄鹤山中望青山、卧白云的清净生活,从艺术实践上来讲,有利于观察、感受和亲近自然,他的山林精神和对艺术一丝不苟的作画精神给后人以启示,独特的笔墨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结论

王蒙在山水画笔墨造型方面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灵活的笔墨技巧和独特大胆的构图布局,对明清以及现代的众多山水画艺术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亲近自然的山林精神和他孜孜不倦、细致执着的艺术精神是我们应该向其学习的。尽管王蒙曾经踏上官场之路,但他的山水画始终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超脱和隐居田园的思想主题,他所绘制的草堂,则成了画家理想的栖息之所。“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山水皆有我,而我独无”正是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王蒙以山水画为媒介,将内心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位擅长情感寄托和思想表达的山水画家。

猜你喜欢

皴法王蒙笔墨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笔墨童年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王蒙吁求:不应该让汉语哭泣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