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庭坚草书风格特征及其对当代草书的取法意义

2023-10-25张文强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怀素王浩章法

张文强(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一、黄庭坚学草经历

黄庭坚初习草书完全自学而不学古人,后发现不识得自己所书,而后学时人周越。他自述“初以周越为师”①,周越书法为当时风尚,黄庭坚初习草书自然避免不了受时人影响。

后在黄庭坚草书风格面貌变化的又一新阶段,自己满意的草书被钱穆父称为俗,他深受触动,原因则为未见怀素真迹,这迫使黄山谷警惕自己的草书格调,渴求怀素真迹,并在涪陵如愿以偿,废寝忘食临摹怀素之作,草书面貌大变。他自述“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②黄庭坚继承了草法传统,提升了草书格调,并重视“脱俗”和“韵”,加之在黄龙山参禅论道,对于自然的体悟,追求胸意的抒发,他见昔日之作,跋曰:“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作太露芒角。”③足见佛法智慧对黄庭坚的影响之大,修行参禅,迥异凡尘,让他对草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二、黄庭坚代表草书作品简述

黄庭坚草书跌宕起伏,但其一生草书每一阶段都风格明显,笔者将其概括为四个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代表作品便于理解其特征。

《花气熏人帖》是黄庭坚初期的草书作品,用笔内敛,全篇墨色变化明显,用笔方圆兼备,有篆籀之气。此帖是黄庭坚重视学习草书古法阶段的作品,庄重沉着,不激不厉。《廉颇蔺相如列传》与以往风格草书有突破之处,《花气熏人帖》中较为严谨稳重的排布章法,同一列相邻两字穿插较少,稍显拘谨。从《廉颇蔺相如列传》及后作可看出,黄庭坚在处理同一列及多列之间多字时互相穿插,形成轴线的摆动,产生与以往草书不同的视觉效果。《诸上座帖》风格较前期作品更加狂放,变化更加丰富。《李白忆旧游诗卷》此作已褪去前期方圆兼备的用笔,圆笔运用更加纯熟,折笔较少,同样墨色浓淡枯湿变化较前期之作更为明显夸张。

三、当代学黄庭坚草书得失

(一)当代学黄庭坚草书的成就

近来,全国各大展览中取法黄庭坚草书的作品不胜枚举。比如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中,河北王浩的《陆游〈跋岑嘉州诗集〉中堂》与辽宁肖楠《自作〈论画〉中堂》两幅草书作品就较有代表性。

从笔法上来看,肖楠取法黄庭坚,较为纯正,以圆转为主,保留黄庭坚的提按抖动。王浩取法于黄庭坚但不局限于此,已经加入了王羲之、王献之等前人草书的意味。王浩作品中使用黄庭坚圆转篆籀之笔,增其厚重,省略黄庭坚颤抖之笔,增其流畅,熟练掌握黄庭坚草书中“点”画的用法,创造黑白块面。“今年自”三字枯笔书写,仍有轻重变化,有徐渭草书之意,如疾风骤雨,渴骥奔泉。

图1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肖楠(辽宁)自作《论画》中堂

从结体上来看,肖楠更加符合黄庭坚的书法气息,更为准确。字形多变化,“作”“时”“有”“精”“神”“复”等字多为黄庭坚作品原字,意味很浓,风格纯正。肖楠在黄庭坚草书结字跌宕起伏、穿插避让的基础之上继续深化,“家而复”三字,“而”字字形缩小,向左迁移,“复”字右半部分极尽伸展,将“而”字腾出来的空间为我所用,闪转腾挪,错落有致。并且其重复字的变化也是别有韵味,第一次出现的“精神”二字字形稍大,均向右下方倾斜,第二次出现的“精神”字形变得更大,独占一列,“神”字竖画拉得更长,“精”字左半部分向右倾斜,而右半部分向左倾斜,向背俯仰,动态万千。王浩此作,取法于二王、黄庭坚、张旭、怀素多家,如“素”字多有怀素之意,“遗”字有山谷味道,简省了顿挫用笔而加快行笔速度,增加了大草的流畅感。

从章法上来看,肖楠使用了五个小横幅衔接的办法,把长卷形式变成纵长的章法。这种章法在今年的国展中比较常见,也较为符合黄庭坚常有的长卷作品形式。肖楠之作每列字数不尽相同,以“应”“图”“神”等字为重点表现之处,潇洒自如。王浩的章法难度更大一些,使用整张宣纸以创造气势而先声夺人,结合了明清王铎、傅山等巨幅狂草大轴的优势,将“年”“安”“遗”“到”等字作为全篇布置的精彩之处,尤其是“到”字,堪称此作字眼。上半部分笔画较为紧凑,下半部分独一竖画蜿蜒而下,畅快淋漓,上半部分之黑处与下半部分大面积之留白,对比强烈,大开大合,吸引眼球,适合当下展厅展示之效果。同时二人娴熟地掌握了黄庭坚“点”法,通过笔画的顿挫与流畅之别,合理的墨色空间变化,形成了点、线、面结合极佳的作品。如肖楠作品中的第一横幅前半部分及最后一横幅浓墨所形成的“黑”面与第二横幅中间部分枯笔所形成的“白”面,黑白块面的鲜明对比。又如王浩作品中开篇右上角的浓墨粗笔画与第三、四、五列下半部分的枯笔细笔画,两大块面对比鲜明。

以上两位书家代表了当今书坛的许多书家,他们创新了草书的创作模式和手法,“笔墨当随时代”,结合了展厅形式和当代视觉艺术。当代学黄草书的优点在于能够与时下流行的展厅文化相结合,在以展厅为对象的形式下,视觉感官成为书写者的重要考量之一。这就使得书写者在构思时就有意夸大字法、墨法、结构、章法等重要因素,以突出黄庭坚草书气势。从以上几幅全国展中的草书作品可以看出书写者在黄庭坚草书中的扎根很深,尤以《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取法为主,冲击力十足,用笔娴熟,用墨精巧,适应了展厅的表现形式及全国书展的评审机制。

(二)当代学黄庭坚草书的问题

当代学黄庭坚草书除了以上的优点,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当代作品缺少“书卷气”。黄庭坚的文学素养高雅,在诗词和书画等方面造诣极高,开创“江西诗派”,流传的诗集与书画作品众多,其由内而外所显现出的“学问文章之气”使其书法之作品位极高,并且他竭诚侍奉母亲之事被列入《二十四孝》,赤子之心流传千古,其品高则下笔不落俗气。黄庭坚参禅多年,痛绝酒色,所书作品多为佛家禅语,字里行间并非只是笔墨技巧,更多为胸中意气和思想内涵的抒发。当代作品多是出自“写手”,而非文人之手。黄庭坚的作品是多年饱读诗书后神融笔畅的情感抒发,内容多为自作诗文,而对比当代则是多次重复技法训练的写手有意为之,内容则多是古人诗文,即便自作诗词也时有弊病。当代作者应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增加“书卷气”,才能提升作品格调。

当代作品忽视黄庭坚行书、楷书的练习。黄庭坚的行书、楷书师于苏东坡、颜鲁公、柳少师,尤其在手札作品中,字势向右上倾斜,字形收紧的形式将苏轼书法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其大字行楷书中宫收紧,四周辐射,长撇大捺的特征则是从“柳体”中得到启发,柳体瘦硬险绝,结体谨严,黄庭坚得其险绝之势,开创自己的行楷风貌,在此基础之上,草书面貌也随之变化。当代书写者在黄庭坚草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其行书、楷书,殊不知行书、草书之间的互通之处。若轻视其行书、楷书的面貌,则不会深刻理解其草书中的辐射性笔画的排布,并且线条会流于浮滑、臃肿。所以,不仅要对黄庭坚草书进行学习,更应对其行书楷书尺牍进行连贯练习,黄庭坚所擅书体之间必有其关联之处。

当代作品只注重视觉冲击力。长线条及过多的点画,成为展览中的典型特征,虽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长线条过于雷同,点画过于琐碎,笔画浮滑,成为必然引起重视的问题。同时,国展作品中常出现的错字、漏字、字法不正确的情况,归根到底是因为对于文字的研究不深,传统文化的功底不够,也是对于作品重视不足的体现。当代书写者需加强思想体悟,不能只注重笔墨表面功夫,更须理解文化思想内涵。

第四,笔者认为还可在历代草书中寻求启发,如皇象、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徐渭、王铎等,不同草书风格面貌在融合中创新。当今书写者在理论与实践二者的统一方面还有欠缺,需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能渐入佳境。

四、结论

本文首先从黄庭坚书学经历看黄庭坚草书风格变化,从黄庭坚四幅代表作品入手,草书风格变化一目了然,初方折后圆转,线条逐渐柔和,进而老辣苍茫,字形跌宕恣肆,章法穿插出乎意料,奇崛生动。当代取法黄庭坚草书者众多,学黄草书风盛行,以肖楠和王浩为代表的书家,作品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也存在形式趋同、样貌相似、临帖痕迹深、难以自出机杼的现象。当今书写者在理论与实践二者的统一方面还有欠缺,须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图2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王浩(河北)陆游《跋岑嘉州诗集》中堂

注释

①黄庭坚:《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黄庭坚全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年。

②黄庭坚:《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黄庭坚全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年第1406 页。

③黄庭坚:《书自作草后·山谷题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年。

猜你喜欢

怀素王浩章法
清 郑燮 行书节录怀素自叙轴
鲜于枢 草书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帖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喜龙号飞船
变脸的妈妈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林散之《徐瑶论怀素草书》欣赏
行书章法浅析(三) 章法创造完善字形
老僧也食肉——怀素草书《食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