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族挑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2023-10-25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挑花湘西苗族

张 谜(吉首大学 美术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一、湘西苗族挑花的概况

苗族挑花艺术也叫“数纱”,主要分布在吉首市和泸溪县,是传统民间手工艺代表之一。伴随着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神话故事等的不断发展,苗族挑花艺术逐渐形成并传承发展。挑花工艺流程和材料简单,只有织布和针线,但每一针都很考究,是一种极其细致而严格的手工艺。历经千年的沧桑与磨炼,湘西苗族挑花依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备受国家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批湘西苗族挑花民间手艺人也陆续涌现出来,将传统挑花从民族地区带进大众视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二、湘西苗族挑花的艺术特征

艺术源于生活,湘西苗族挑花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乡土味道。湘西吉首和泸溪两地的苗族挑花受到当地民俗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展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苗族挑花的独特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其丰富的图案题材和独特的寓意、原始性的构成形式与色彩之间的完美组合的艺术特点。苗族挑花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蕴含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一)寓意丰富的题材

湘西苗族挑花有着古老的历史故事和动人的神奇传说,苗族人信奉“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独特的挑花工艺形式传承着苗族人民对祖先、图腾、自然的崇敬与记忆。

1.图腾崇拜纹样

湘西地区的图腾崇拜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成为抚慰苗族人民不可或缺的心灵良药。例如逢年过节时会敬狗神,在头帕、方巾、高腰围裙等日常生活用品上挑“狗神花”来祭拜,祈求家人平安祥和。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或祭祀等活动中还经常出现具有守护寓意的牛纹样,这些是苗族人民无意识的沉淀。

2.驱鬼避邪纹样

由于湘西地区地形险恶,当地人认为驱除邪恶是消除痛苦疾病和追求安康的方式,于是就有了“阴阳八卦”围兜、“老虎镇五毒”肚兜等避邪纹样产品。小孩儿的服装上会挑有阴阳八卦的纹样(图1),以此来驱除疾病,保佑孩子平安健康、顺顺利利。

图1 围兜纹样(图片来源:春海苗族挑花馆)

(二)富于变化的构成形式

湘西苗族挑花受到原始几何纹装饰的影响,使整个挑花具有原始物象特征,表现在图案的构成形式、结构、组合都呈现非常严谨的对称性与均衡性,同时又富于变化。

1.纷繁多样的纹样

湘西苗族挑花有着强烈的装饰性,主要有正花、角花、边花、补花等常见的纹样。其中,正花所占面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手法,因而又被称为“团花”或“主题花”。种类样式繁多的正花纹样搭配角花呈对称排列组合,不仅使得主题清晰明了,还能体现苗族挑花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2.严谨的几何构成

湘西苗族挑花图案采用的是简洁严谨的十字针法。无论是在挑花画面中心正花的主题区,还是四角的边花与四周角花的装饰区,都选用严谨的十字针法和规则对称的几何图案,使得图案排列对称且整齐,给人一种整洁、严谨的美感。

(三)素雅的色彩

湘西苗族人们受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的影响,内心向往安稳静谧的生活,对色彩也有其独特的认识,更加偏爱明暗对比强烈的素色挑花装饰纹样。大部分是以蓝色底布搭配白色纹样、黑色底布与白色纹样或是白色底布和黑色纹样为主。挑花所用的布以家织布为主,白色的棉布上用黑色棉线或丝线挑绣纹样,形成了黑色的肌理装饰效果,使得整个挑花作品明暗对比强烈,呈现一种原始朴素、典雅之美。

三、湘西苗族挑花工艺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困境

湘西苗族挑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传统技艺的传承任重而道远,传承者们在探寻传统和现代、传承与发展平衡点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些困境。

(一)传承人群青黄不接,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湘西苗族挑花在发展传承过程中最突出的难题是传承人老龄化、传承队伍青黄不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挑花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与影响力的传播。湘西苗族挑花技艺古朴,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与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有出入,导致其传承出现断代现象甚至面临失传的危机。年轻消费群体是现下文创消费的主体,湘西苗族挑花的后继乏人导致传承队伍缺乏年轻化视角,即便做成了品牌,其产品的创新驱动力仍旧较弱。

(二)文创产品脱离大众,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湘西苗族挑花技艺古朴原始,拥有苗族人民特殊的原始风貌,但是市面上质量好的作品通常被放在博物馆或是旅游景点里,只能成为旅游者偶尔参观的一部分,并未受到大众的关注。与此同时,在旅游景点进行销售的产品大多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物,只是将挑花的图案、色彩等元素剔出后进行简单的缝合,其呈现的样式低质且俗套。更有甚者,为了销售利润,在拼接样式的同时不断加入外来的新元素,使得文创产品不具有本民族自身特色,令消费者反感,使得湘西苗族挑花更远离大众。

(三)品牌营销难逃窠臼,产业发展力量单一

湘西苗族的生长环境具有天然封闭性,其挑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局限在村落间的小范围内。许多绣制者仍沿袭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制作方式,这样的手工作坊不仅产量低下、样式重复,更是缺乏相应的品牌意识。这导致湘西苗族挑花文创产品形成的品牌较少,知名品牌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四、湘西苗族挑花工艺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完善传承队伍建设,吸纳年轻创新力量

湘西苗族挑花出现传承危机主要是传不下去、传不出去。这不仅是因为挑花技艺本就复杂难学,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磨炼,更是因为缺乏系统、高效的传承学习机制和平台。因此,重视传承人梯队建设、加强传承人培训将是消除危机的关键突破口。与此同时,注重新生代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让年轻一代具备手工艺人所缺失的创意技巧和创新力量,方能够更高效地应对市场需求。

年轻的张春海非常喜欢家乡的挑花艺术,当他发现家乡挑花面临窘境时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的山歌事业,转行申报苗族挑花传承人。他说:“山歌我不唱有很多人会去唱,苗族挑花没人搞的话就会失传了,一旦失传了就找不回来了。”如今,张春海老师已从事苗族挑花十几年,不仅在北京恭王府举办了非遗走秀,开办了挑花馆以及挑花服装店(图2),还让挑花艺术走进了校园、课堂和课本。挑花工艺的传承需要更多像张老师这样热爱民族文化的年轻力量。

图2 春海挑花服装店(图片来源:春海苗族挑花乾州古城店)

(二)原真性与当代性结合,打造年轻化非遗文创

消费方式的转变给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缺乏特色、粗制滥造等通病。因而在塑造湘西苗族挑花非遗文创品牌时,首先要保留其文化基因,彰显地域特征。同时,品牌需要进行年轻化改造,为非遗技艺的创新注入新工艺、新载体、新设计,助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滕静蓉工作室在坚持“原真性”原则的基础上,借用品牌年轻化中的“CRUSH”理论,即酷感、真实性、独特性、认同感、幸福感,设计了挑花系列抱枕、手帕等产品(图3),保留了传统挑绣方式、传统色彩、传统材料,将其传统纹样进行重新设计组合,赋予其新的呈现载体,既保证了传统手工艺人的生计需求,也满足了当代消费主体的需求。

图3 抱枕、手帕(图片来源:滕静蓉工作室)

(三)转变品牌营销模式,开拓全新消费群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品牌当前处境极为窘迫,老一辈非遗传承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理念,面对当前非遗文创品牌的消费市场显得捉襟见肘。想要让湘西苗族挑花成为一种现代的、流行的艺术,打造具有高度文化价值、公众能够普遍认同和欣赏的民族艺术文创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围绕传统文创作品展开创新式的推广营销。

湘西苗族挑花非遗文创企业在塑造和推广品牌时,需要注重打造非遗文创产品的多元化、个性化,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线上宣传及营销渠道,并联合其他年轻品牌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形成一批高黏度的、具有互动性和针对性的受众群体。例如“破圈”,将湘西苗族挑花的元素符号融入如“手账文化”“网络社交表情包”等新时代消费市场,抓住年轻消费群体对颜值、猎奇的需求,渗透到年轻消费市场中,逐步提升湘西苗族挑花的知名度,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族挑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结语

湘西苗族挑花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承载着湘西苗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本文探讨了湘西苗族挑花在当代传承与传统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并借此为中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湘西苗族挑花是民族为世人留下的艺术瑰宝,更是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应当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切实研究、大力宣传和开发,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了解这一精神文化产品,从而通过学习、保护和传承,促使苗族挑花这一传统技艺再次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挑花湘西苗族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欢乐湘西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苗族民歌
母猪小挑花手术要点
苗族老照片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