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美学在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应用

2023-10-25王文丽深圳博物馆广东深圳518035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展柜中式字体

王文丽(深圳博物馆,广东 深圳 51803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接纳也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尝试,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来参观和学习。其中,临时展览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更新。在临时展览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和展示中式美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式美学展览不仅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展览。

一、中式美学的概念与特点

中式美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美学概念、审美理念、艺术风格等的总称。中式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艺术表现形式、文化符号等方面的内容。中式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认为人类与自然、社会、精神等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平衡的关系。

中式美学的核心是“和谐”,即在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文、形式与内涵、色彩与形态等方面,追求完美的和谐统一。它强调“天人合一”“自然”“气韵生动”“雅致”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传统和审美标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美学体系。

中式美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整体性

中式美学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为事物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二)重视意境

中式美学注重意境的表现,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崇尚自然

中式美学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最美的艺术源泉,艺术家应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自然美感的作品。

(四)推崇传统

中式美学推崇传统,认为传统是文化的根基,艺术家应该尊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二、临时展览中的应用

博物馆临时展览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对于固定的基本陈列(常设展览)而言,临时展览在内容设计、展览形式、陈列结构、展览资金等方面更为灵活,专题性和实效性都更强。同时,能调动观众参观积极性,补充基本陈列,丰富陈列内容,增进馆际交流和中外文化交流,展示考古新成果等。在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美学理念被广泛应用。空间氛围、展品陈列、色彩搭配、材料运用、纹样与图案等方面,都需要考虑美学因素。美学手段的运用,可以让临时展览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更具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一)“感”:空间氛围的营造

空间氛围是指在一定的空间中,环境、装饰、灯光等因素所营造出的一种情感体验。展览主题是展示空间设计的灵魂,它决定了展览的空间氛围和设计风格。空间氛围则是为了凸出展览主题,营造与展览主题相符合的氛围,从而更好地展示展品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空间氛围的营造主要目的是让进入该场地的人能产生策展者预先需要的心理变化。

博物馆展示空间氛围的营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空间布局

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的定义进行了深度剖析,接着从学习风格、同伴协助学习,协作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积极学习五个方面聚焦有关翻转课堂理论来源的文献资料。最后归纳出了在大学层面上国外翻转课堂的主要研究趋势,包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观念研究,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技术研究和展示翻转课堂各个步骤的描述性文章。

临时展览的空间设计往往是在既有空间下进行的,通过对空间的划分、组合和布局,使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主要是利用展墙搭建进行大面积的空间区分。常规的轻钢龙骨展墙沉稳厚重,一般可用于古籍类、民俗类等需要大量辅助图文解释说明的主题展览。屏风不仅可以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还可以增添一分雅致和神秘。它可以用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同时也可以有艺术品展示或遮挡视线的用途,为展览平添一分影影绰绰的朦胧意境,多用于书画类主题展览。木栅格则常用于门窗或隔断的设计,既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又能保持空气流通和光线透过的效果,在各类主题的中国古代文物展览中均可应用(图1)。陶瓷展中可用冰裂纹窗棂格栅,书画展中可用基础线条格栅等。石窟展、佛教艺术展中,还可以用空门、壁龛等特色造型,展现庄重静谧之美。展厅通常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整体空间,借用以上几种隔断方式,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分别营造全封闭、半封闭或半隔断式的展览空间。

图1 “紫泥清韵—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紫砂精品展”展厅场景

2.场景打造

除了核心要素,展览空间的氛围营造离不开场景的打造。一个适当的有历史意义的场景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展览的机会。通过与展览主题相融合,这样的场景能够将自然情趣和文化精神相结合,形成艺术表现与物质技术相结合的空间氛围特征。这种特征不仅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展览主题的理解和认识。“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展览(图2)以古籍中经折装造型为基础,将其作放大和艺术化处理后,应用到整面造型墙上,下设坐台及蒲团,既富有观赏性,又可作为打卡点及临时休憩点,做到了整体统一、意境高雅、氛围舒适和观赏性佳。

图2 “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展厅场景

3.材料运用

中式场景的设计风格通常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强调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表达。这种设计风格在材质选择上也有特点,木质材料是其中的主要选择。木质材料不仅能够营造温暖、自然的氛围,还能够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木质材料可以通过雕刻、镂空等工艺手法,展现出丰富的图案和纹样,使整个空间更具艺术感和文化内涵。除了木质材料,其他中式材料如砖、石、竹编等也在中式场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青砖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代表,其古朴的质感和淡雅的色彩为中式场景增添了一分宁静与沉稳;而竹子则因其柔韧的特性,被应用在临时展览的展厅中,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

(二)“看”:色彩的调和

色彩是由色相、明度与纯度三要素构成的,它是对人心灵产生最大冲击的一种视觉因素。在展览设计中,色彩搭配尤为重要,需要掌握好三要素的对比性、调和性,以营造出空间氛围和平面设计的效果。中国传统美学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界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在这种观念下,颜色不仅是一种视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符号。例如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黄色代表皇家和富贵,绿色代表生命和自然,蓝色代表清新和宁静,紫色代表神秘和高贵。在临时展览的色彩搭配中,可以运用单色调、对比色、类似色、互补色和无彩色等方法。单色调搭配以同一种颜色为主,通过深浅变化呈现层次感;对比色搭配则是将相反的颜色进行组合,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类似色搭配则是选择相邻的颜色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氛围;互补色搭配则是选择互为补色的颜色进行组合,以产生对比效果;无彩色搭配则是使用黑、白、灰等颜色进行搭配,创造出简洁的感觉。在平面设计中,可以根据展览内容选取相应的色彩进行搭配,以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

在展览平面设计中,需要根据展览内容选取相应颜色进行搭配,如“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展览(图3)主要展示子部中的艺术谱录、小说、佛经、类书等古籍,展览以古籍里的历史记忆为主题,通过阐释古籍中的文字,讲述古代中国的故事,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生命哲理到市井俚俗,都跃然于古籍尘页之上。选取棕黄、灰蓝、棕红、雅绿四色对应“应诏入朝堂”“取义行江湖”“海客谈瀛洲”“市井梦华录”四个单元。黄是中央之土,是纯正、端正之色。黄色一直被尊崇、礼遇,也一直被皇室御用。象征着庄重、沉稳,与庙堂之高相呼应。灰蓝色在古代多用于民间服饰中,与江湖之远相呼应。棕红对应生命哲理。世俗雅趣与自然之色相对应。每种色彩都融合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通过色彩的选用和搭配,直观地向观众呈现出展览风格和层次,以不同的色彩带给观众情绪上微妙的变化,从而向观众传递视觉美学。

图3 “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藏子部古籍善本(下)”配色方案

(三)“雅”:展品的陈列

博物馆展厅的展陈空间设施从功能和体积上主要分大型展柜、独立展柜,柜内的展架、展台,辅助展具或支架三类。展柜分固定展柜和临时展柜两种,大型固定展柜通常靠墙设置,位置和柜体都不可变更。此类展柜可变更性不强,仅可根据展览主题在柜体外围以定制车贴等材料喷绘图案及造型,对展柜进行部分及整体装饰。临时展柜则专门为特定展览定制,可在策展阶段根据展品的材质、外观、陈列角度、灯光需求等特性专门打造。不仅材质上有更多选择,造型上也可“量体裁衣”。临时展柜造型也大有文章可作,在“紫泥清韵—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紫砂精品展”中需要在同一空间大量陈列紫砂壶这一单一类型器物,为了避免观众产生枯燥之感,参考博古架造型营造雅致又不失生动的空间氛围,将静物变“动”,可有效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常规的柜内展台通常为方形或矩形,造型简洁大方,适应性强,可重复利用。为了契合特定的展览主题,可以定制异型展台以突出特定展品,或在台体设置上选择打磨棱角,以柔和弧度彰显中式内敛气质;在材质选择上可以选择磨砂亚克力、包布等材质;在基座配色上则以低饱和度的涧石蓝、芡实白等映衬;设计展架时,可辅以传统中式纹样,如在细支架上焊接、以木质雕刻或亚克力镂空等方式均可实现。除却必备的展柜、展台,也可在部分展陈中点缀一些辅助展具或支架。

(四)“品”:字体的搭配

汉字是中式美学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在字体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中式美学的原则,如端正、匀称、协调等,提升整体设计的美感和品质。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汉字的象形特点,如线条、结构、布局等,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汉字的演变历程大致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甲骨文是中华字体的源头,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最早的汉字形式之一。金文为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相传为商周时期的工匠所造。小篆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字体,由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整理简化而成。隶书是在小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符号性大大加强。楷书是在隶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是中国书法中最常用的字体之一。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笔画流畅自然,书写速度快。

展览形式设计中可充分利用汉字的美学原则和特点,在字体搭配上,首先可以遵循统一性原则,保持整个版面的一致性,避免使用过多不同字体,以免造成视觉混乱。其次,合理运用字体的对比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使文字更加醒目。可以通过字重、字型、颜色等方面进行对比,如粗体与斜体、书写体与手写体等。但也要把握好对比的程度,避免过于花哨和突兀。最后,在尊重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特定场合和主题的字体,使之符合整体的风格和氛围。

三、总结

中式美学可以为博物馆展陈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和文化氛围,同时也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价值。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博物馆临时展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式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运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中式美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其在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运用效果,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猜你喜欢

展柜中式字体
博物馆展览中的文物展柜设计
博物馆临时展览中的展柜优化设计思考
字体的产生
超越“展”与“藏”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温湿独立控制展柜的数值模拟研究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组合字体
美籍华人修辞的形成——解读中式签语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