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古建筑石木结构初探

2023-10-25林惠佺宁德市天正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2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木构闽东榫卯

林惠佺(宁德市天正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宁德 352000)

闽东地区作为中国南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其中,石木结构作为闽东古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

一、闽东石木结构古建筑介绍

闽东石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借鉴了民族文化和建筑技术,凝聚了历史的智慧和艺术价值。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集石砌和木结构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建筑和文化价值。

图1 闽东(福安)木平梁廊桥

闽东地区地处闽江下游和交溪流域,拥有丰富的石材、木材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闽东古建筑的建造主要采用天然石材,如花岗岩、玄武岩等。石材通过精细雕琢后,被用于建筑的柱子和主要构件、墙壁等部分,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景观效果。同时,石材还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使得这些古建筑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闽东古建筑的木结构部分也十分精巧。建筑师和工匠们能合理地利用石材、木材的特性,将卯榫和斗栱等传统建筑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整个建筑结构牢固而富有弹性。这种石木结构形式在中国古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石材、木材的优点,还赋予了建筑更多的审美价值。闽东石木结构古建筑的装饰也非常讲究。建筑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雕刻、绘画、彩塑和彩瓷等,给建筑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除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闽东石木结构古建筑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特定地域的气候下适宜的实用材料建造方法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这些建筑通过其建造方式、布局和装饰等方面,承载着民族和地方的记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建筑石木结构类型及特点

(一)木构榫卯结构

木构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石木结构类型。它是利用不同形状的榫头和卯槽将木材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固的结构。它需要木工对木材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刻度,并对木材进行加工,使得榫头和卯槽之间能够完美嵌合。在建造过程中,一块木材的榫头通过卯槽嵌入另一块木材中,然后通过绑绳等辅助安装方式进行固定安装。这种结构不需要使用钉子或螺丝等金属连接件,完全依靠木材本身的形状和力量来保持结构的稳定。榫卯结构由于密切的连接方式和适应性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强建筑结构的牢固性,使得建筑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外力。此外,榫卯结构还具有可拆卸的特点,方便了木构建筑的施工和维护。

(二)木构石斗

木构石斗这种古建筑中常见于宫殿和庙宇的结构形式,在闽东古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结构作用。木材的强度和石材稳定性能够承受屋顶的重量,并将其均匀分布到建筑物的墙、柱(石柱)和基础上。这种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例如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此外,木构石斗给古建筑解决了防水、防潮、防腐的问题,同时增添了独特的美学价值。木材天然的纹理和质感赋予了建筑独特的温暖和亲和力,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木构石斗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设计理念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加工并通过精致刻画和装饰,营造富有地域风格而宏伟壮观的建筑形象。

(三)木构石墩

闽东古建筑中的木构石墩,最早源于闽东北地区的石木平梁桥和木拱廊桥起始层承托木梁的基座石(俗称石牛头),是在建筑换层节点或底部用石材制成的承重结构,以支撑上方的柱或梁。它们通常被用作建筑物起始层的基础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木构石墩的制作通常采用优质的石材和木材等,因为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在制作过程中,首先将木材和石材加工成适当尺寸、形状的构件,然后使用连接组装,使其形成一个坚固的结构。最后,以此形成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木构石墩不仅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还能有效分散上方结构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度集中造成破坏。此外,木构石墩还能够吸收震动和防止建筑物受到风雨腐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石木结构斗栱

古建筑中的斗栱是一种主要承重构件。它的构造科学合理,经过设计制作,将梁与屋顶的荷载通过力学原理传承到支点上,是古建筑最精彩的组成部分。斗栱兼具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使建筑物具备实用性和美观性。石作斗栱通常采用优质花岗岩石材按传统工法制作安装在(石)柱上,承托屋面的梁、桁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使建筑物更具安全性和独特性。木构斗栱则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木构件构成,其中,包括横梁、柱子和装饰性的斗栱构件。这些构件经过精细地雕刻和制作,形成各种具象或抽象形状样式,并可以根据建筑风格和设计需求来设计,增加了屋顶的艺术性和变化性。木构斗栱在古代建筑中具有重要的建筑和文化意义,起到了承重和装饰的作用。

图2 闽东(福安)狮峰寺大雄宝殿

三、石木结构在闽东古建筑中的应用

福州府文庙大成殿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重要古建筑,也是闽东古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之一。该建筑采用了典型的石木结构,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与工艺水平。大成殿整体呈东西走向,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它由门楼、戏台、大成殿和天井等部分组成,是古代福州府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的檐口斗栱采用了石木结构。在建筑的檐柱上,嵌入精制加工石材,可形成一个斗栱形石斗。这些石斗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还赋予了建筑古朴、庄重的外观。大成殿的梁架采用了传统的木构榫卯结构。整个梁架由许多横梁、纵梁构成,它们通过榫卯连接在一起。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使得梁架更加稳固可靠,能够承受建筑的重量和抵抗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大成殿的屋顶采用了典型的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的主要构件是大梁、枋梁和交檐梁,它们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坚固的屋顶架构。屋顶覆盖的瓦片则采用传统的琉璃瓦,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大成殿的柱子也是石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柱子主要采用花岗石制成,坚固耐用。顶部的木构件则起到连接石柱和屋顶的作用。整个柱子(石柱)石斗结构稳定,为大成殿的支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大成殿还装饰有精美的彩绘和雕刻。内部墙壁和梁柱上都绘有精美的装饰图案,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福州府文庙大成殿的石木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丰富内涵和高超建造工艺。其榫卯连接的木构和嵌入石柱上的石斗,恰到好处地结合了石和木的特点。这不仅使建筑更加坚实耐用,同时也彰显了闽东古建筑的独特韵味和文化价值。

图3 闽东(福安)种德禅寺天王殿

图4 闽东(福安)普光寺天王殿

闽东地区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当属福安狮峰禅寺大雄宝殿。为适应闽东地区多雨、潮湿的气候特征,古代建造狮峰寺的匠师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石材、木材特性,采用精湛工艺将两种材料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石材抗风雨、耐潮湿,狮峰寺大雄宝殿的24根柱子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柱,柱上梁、枋则采用优质耐老化的杉木作构件,立地石柱完美地构造了整座建筑的承重结构。采用三跳式斗栱将四方飞檐伸长,形成了庄严大方、典雅的建筑外观,更起到了抗风雨、防潮湿的作用。从大殿内部结构来看,中间8根花岗岩石柱撑起装饰古朴典雅的藻井,石柱上端三面石作开凹形槽直接将木制梁枋连接四方花岗石石柱,充分利用原木材纵向耐拉力、横向耐压力和石材耐叠压力而不耐拉力的性能,将整栋建筑构架连成一气,结构合理、坚固。在石柱顶端施以斗栱辅作,之上立起木柱(半柱)承起重檐屋顶。值得一提的是狮峰寺大雄宝殿双层梁、枋之间采用倒梯形木制梁托支撑将梁的开间阔度分成三个小拱洞空间,这样既增强了梁枋的承载能力,又起到横向斜撑稳定作用,使整体石木结构更加坚固,是狮峰禅寺在南方潮湿气候中屹立六百多年不偏不斜、不腐不朽的原因,其做法为明清直至后世仿效,实为开创闽东传统古建石木结构精湛工法之先河,并作为闽东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至今。

四、对近、现代仿古建筑的影响

闽东古建筑的石木结构对近、现代仿古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闽东古建筑的石木结构体现了传统的工艺和建筑技术。在这种结构中,石材和木材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坚实的建筑结构体系。这种结构既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如地震、洪水等,也能够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这种传统工艺和技术对于近、现代仿古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产生了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福安种德禅寺,2016年由福建鑫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安分公司承接建造的福安普光寺天王殿,其石柱顶端与木柱(半柱)连接和广廊上方双层梁、枋之间连接的斗栱做法便源自闽东传统古建筑技艺的传承。其次,闽东古建筑的石木结构在造型上具有特色。古建筑中的石材和木材经过精心地加工、雕刻和组合,形成了独特精致的构造和各种精美的装饰形式。这些独特的营造技艺和装饰元素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反映了当地文化和艺术的特点。现代仿古建筑在设计中常常借鉴闽东古建筑的造型风格,通过运用石木结构和精湛的建造技艺以及装饰手法,营造出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建筑形象。最后,闽东古建筑的石木结构为近、现代仿古建筑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建造经验。在保留传统建筑特色的同时,现代仿古建筑也需要符合当代的工程要求和建筑标准。学习和借鉴闽东古建筑的石木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建筑的智慧,结合现代科技和材料有助于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

闽东地区的古建筑石木结构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建筑物的基础和支撑,也是文化和艺术的表达。木构榫卯结构、木构石斗和木构石墩等结构形式,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智慧和精湛。这些石木结构形式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稳固性,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使建筑物呈现古朴、典雅的风格。然而,对于闽东古建筑石木结构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进一步深入探讨石木结构的构造原理、传承与保护、工艺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木构闽东榫卯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闽东茶诗中的概念隐喻与转喻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木构的味道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闽东古法制糖“老树发新芽”
《榫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