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雪《游·梦》
——隐喻出梦境的童心世界

2023-10-25王健羽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画境工笔线条

王健羽(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0)

绘画能够映射内心,同样这也是一幅工笔画中迷人的点之一,绘画以情感取胜,以细节动人,这是当代丹青创作中鲜明的特点。孩童的世界是单纯美好的,他们的梦境是纯粹的,这也是周雪追求创作的初心,用这样的方式隐喻内心,便能够更加深入地将读者带入自己创造的梦幻世界,感受当时的心绪情怀。每幅绘画都有倾向,他与画者的创作思想相呼应,从细节中表达心中的情怀。

一、工笔人物形象设定的思维历程

(一)工笔人物描绘重心的传承与创新

学习先辈画家是绘画创新的起点与基础,工笔人物形象的设定都与时代背景、画者的信仰追求紧密相连,每个时期的画风转变在用笔、纹饰设定、背景思想等细节中逐渐明晰。最早关联工笔元素的人物作品出现于战国的帛画,在画面中人物线条流畅遒劲,大量作品中人物设计皆为正侧面,服饰华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画境设计皆祥瑞的细节可以感受到当时作画用于祈福的作用,表达对飞天祥瑞的祈祷。

到西汉时期,壁画的人物形象在继承战国人物线条的流畅感基础上,风格明显偏向风趣夸张,通过人物表情的夸张变化更加增强人物的内心设定,比例也由匀称到变形,笔下人物洒脱,情节更具戏剧性。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形象在发扬汉代人物画基础上更加追求细腻、注重细节的传神,线条遒劲连绵,人物形象既体现了以往的灵动感,又更有个性追求的风貌。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在他的绘画中,对人物的追求更是着眼于人物的精神面貌。他的出现也意味着工笔人物发展到了重要时期。从他言“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以感受到画家对于眼神细节的注重,《洛神赋图》等传世名作,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春蚕吐丝”的线条细节,更塑造出画境中的情绪缠绵、悟对通神。北齐画家曹仲达,因独特的线条运用,被后世评价为“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曹衣出水”的线条体现的正是时代与自身风格的结合。

进入隋唐时期,人物形象既延续先前的严谨、匀称,又越加细腻,工笔人物的线条运用更加能够展现时代背景人物的状态,也更注重笔势的转变。唐代画家阎立本,在画作《步辇图》中,所描绘的人物个性鲜明,太宗皇帝的深沉谦和、禄东赞的睿智聪颖,由面部、衣纹动作等细节完美演绎,对于颜色、构图的考虑使工笔人物画更加有层次感。画家吴道子笔下,“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是注重画面气韵统一与运动感的表现。对于时代背景细节的关注也同样是唐代画风内涵极致表现的关键。著名仕女画家张萱、周昉,笔下多描绘反映时代人物的贵族生活,画家通过对面部差异性这一细节的把握,更完美地设定人物个体的不同,设色也开始有分染变化,工笔人物画也在这一时期进入鼎盛期。

工笔人物画发展到五代,人物造型更呈现出秀逸生动的特点,面部表情也更加丰富,眉眼可寻。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将人物细节与动态完美结合,是从宗教到政治,宫廷到社会的结合表达。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宋至元,画师对人物细节的把握也更加细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物工笔画也越来越注重画者内心、思绪的表达,朝代的不同成就了它们绘画的独特性。

(二)周雪工笔人物画的承接与转变

周雪的工笔人物画《游·梦》系列主要以孩童的形象表达,两宋是风俗婴戏题材流行的时期,多表现对于孩童的关注。周雪对于这一题材的描绘,除动态、神情与场景的设计思考外,还加入了许多隐喻,以此来表达内心的那片净土。通过绘画构建可以大胆畅言的舞台,她的画大多背景素净简约,以烘托主体人物,并且注重人物眼神的描绘,画面整体写实,又在某一局部加以夸张。在工笔画中,人物的情感表达都离不开环境、物象等细节的烘托,感人的绘画往往都是立意为先,通过独特的视角,描绘生活中的每一处感动。周雪在婴戏题材创新中描绘的人物是极美好的,她的绘画风格有着明显的特点,环境的梦幻性、人物与客观事物的结合、隐喻“独诣”的内涵。《游·梦》系列的画境展现更像是小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画给主人公的画,旁人看不懂,因为他们已经是失去童心的大人了。《游·梦》系列也讲述着永葆童心的美好与重要,提醒我们要有一双看到美的眼睛。既要不断探索人生之旅,也是寻找真我、明确内心、不忘初心。对灵魂的不断探索让画面更有生命力。绘画要么好看,要么有趣,而两者兼具便动人心魄,这是绘画中极为令人感动的,也是画家周雪画作让人着迷的关键。她用当代的思维去描绘以往的题材。

二、周雪工笔人物画中的细节魅力

(一)让思想与线条完美融合

线条是工笔画的基础与骨架,线造型在整幅画作中起到灵魂支撑的作用。在谈到一幅绘画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画面线条这一细节的表现,这也是画者画面理性与思想感性的连结。线条艺术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所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线的运用一直是画家们探索的方向,线条感的整理与选择对于画境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笔画中,画家通过对客观世界多角度的感受,而凝练提取线条,从而创造出独特反映内心思想、彰显画家性情的作品,唐代画家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有这样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式,形式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用笔”在工笔画中指代用线,这便是对线条表现力的生动解读。在画家周雪的画面中,她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精细延绵的,似顾恺之所追求的“春蚕吐丝”般,这是画家创作的独属画境感受。并且画家擅长线条感与色块感晕染的融合,这样的画面感似唐代仕女画般宁静细腻,她对于线条的掌控和线造型的运用熟练于心,将想象力与笔力相互结合,也只有这种轻柔线条的运用才能够饱含情感地呈现画家的内心世界,编织出怪异的幻境,这便是画面趣味创新营造的根源,是十分耐人寻味的,运用符合自身气质的方式去表达和构建,这种选择也是最富有魅力的。

图一 周雪《游·梦—幻术》绢本设色 66 cm×37 cm

图二 周雪《游·梦—我想飞去那个地方》 绢本设色 99 cm×60 cm

图三 周雪《游·梦—世界边缘》 绢本设色 158 cm×88 cm

(二)整体画境度的平衡考量

图四 周雪《游·梦—那是一个温暖的夜》绢本设色 119 cm×70 cm

图五 周雪《游·梦—冷月亮》 绢本设色75.5 cm×44.5 cm

图六 周雪《游·梦—勇敢的心》 绢本设色 200 cm×190 cm

在工笔人物画中,如果说细节是对细小画境的细微描绘,那么细节展示越多,思绪就越能被完整表达出来,但这样画面的中心便会模糊,我们无法更好地辨识画面中的“主角”,尤其是在历史底蕴深厚的中国画中,对度的把握更能体现创作者的自身思想和画面细节安排的能力,画面需要有主次。在画家周雪的画面中人物清纯可爱、造型独特、质感细腻,而给人印象如此深刻的关键就在于画家善于安排画面,善于把握画面的“度”。画作《那是一个温暖的夜》,小主人公手持鱼竿半躺于沙发上,背景整体融入梦幻的蓝色中,而蓝色背景中也暗藏惊喜:灯光的轻盈、水母的柔软。这种有轻重偏向的设计能够让观者感受夜的神秘与独处的美好。这样“讲述”出的故事也最为生动。周雪的作品就似一部戏剧的展演,她是导演,与她的画作相互依靠、相互诉说。单看人物设计,周雪也会注重偏向,想要通过人物脸部塑造表现画面时,衣服便会偏于素简,反之,衣纹便会多用符合主题的装饰。在《冷月亮》一画中,为了更好地以少女发丝的柔软轻盈反映月光的柔和,周雪去除了对衣饰的设计,又为了让观众把视线焦点放在画中的月亮上,她给少女加上了面具。这也隐喻无论谁都可以享受这夜的神秘温柔,这是画家对画境设计“度”的精心把控。“度”的把握在工笔人物画境的创造历程中被持续探索着,“度”也是能够展现情怀的关键细节。万事发展也都需要“度”的平衡才能更加真实完美地呈现,绘画艺术更是如此。

周雪的画总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像是对思想伊甸园的记录。可爱的角色略加忧伤色彩的渲染,这种淡淡意境的描绘,经过画家不断的洗染,更加真实唯美地呈现于纸面。景与人物的完美结合,正是画家对“度”的完美把握,使人不忍打破宁静的美好,这正是画家出尘心境的提炼。对“度”的把握不仅是画境探索的平衡,更是画家心境的打磨历练,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也正是画面层次的展现。

三、周雪“隐喻”思想的追求理解

(一)去追寻内心最感动的本质

图八 周雪《游·梦—一个人的海》 绢本设色 90 cm×190 cm

当今时代,很多绘画作品会随着大众审美、喜好而转变,但当视角统一时,画作也便失去独特属性与生命感。金农论画,他说:“先民有言,同能不如独诣。”所谓:“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人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对于绘画而言,我们要善于、敢于探寻内心最本质的样子,那些我们能够受到触动的,也是我们有别于他人的时刻。每个人的感受视角不同,对细节的捕捉点就不同,这也是画面的魅力所在。在画家周雪的绘画中,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孩童形象展现。江宏伟曾这样写道:“看周雪的画,总会有些担心。如同到了一个景色优美、原生态保存完好的地方,这里空气清新、湖水澄澈、林木葱茏,就是让人担心开发。”这种唯美、童心回忆般的儿童视角源于画家的成长经历,是她对童年记忆的怀念。《游·梦》系列像是画家童年的缩影,每每回忆、注视画面时,周雪都感觉这是梦的延续,也是心中最感动的结点。石涛言:“有法必有化。”“法”是先辈画家在不断探索中所集结的智慧的体现。在当代,我们需在“法”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后加之符合独属自我的“化”,才能更好地诉说画境中的每一段故事,创造独特的画面。选取符合自身向往的角度,创作的画境都展现了画家内心对时节的深情,独特的情感练就了“独诣”的画面,而“独诣”也是对绘画、内心最好的表达。

(二)于纸面大胆“演绎”情感

同样,如何在创作画境中保持个性、表达内心,画作的独特性源于拥有独特灵魂的个体。我们的身世、经历不同,给了我们看待世界不同的视角,而诉说真实的感想,是绘画感动自我和触动他人的关键了。清代刘熙载说:“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筹码,在内心情感映衬下的画作才是有灵魂、有生命色彩的。在绘画中,周雪喜欢把寓意带入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给孩童配以动物、给现实加之幻境。《游·梦》系列中每一幅绘画是不同于直接语言的另一种浪漫表达方式,它们是童心的展现,但也仿佛是在讲述我们心中所想、所期待的事物,看周雪的画,便更容易身临其境地去追寻美好。在观者眼中,当一幅作品加入情绪后,人就会产生联想,这穿越时空的共振,是何等妙不可言。同样,绘画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画笔也不是相机。画作《一个人的海》中的素材都源自生活,但精妙的组合更能让我们看到那个曾经大胆、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的自己,隐喻的情节让画作更加有内涵深度,这是极富温情的。着迷于周雪的画作,主要是因为她用孩童的视角表达成熟回忆。孩童是我们内心纯净简单的缩影,这种矛盾感让很多观者为之一震。感知生活的洗礼,并大胆将感情于画面中展现出来,这种内心畅想的追求亦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所以感动,画中对细节的选取也是心中情怀指引所致。

四、结语

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在不断演进变化,在吸取前人绘画优点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通过探索得以呈现,国画中的工笔人物画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面貌。对每一个不同点的挖掘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表现,这不同之处也在于自身关注点的选择。国画工笔画是让内心的感受跃于纸面,是通过绘画描绘心中情怀,是一种受内心情感指引的表达。画画的人是有趣的,是有灵魂的。画面中的意境是由画者通过与生活的接触,感受生活的敏感和美好,受触动而迸发出创作记录热情的呈现,是画者想法的核心载体。对内心情感细节的把握不但使画面更加具有内容,也是创作的来源、对生活的描绘,这画境便是描绘心中的情怀。绘画的宗旨是表达内心、感受生活、接触灵魂。艺术的本质美好就在于从不同角度探寻内心,成为自己,找寻自我的兴趣点,去创造独属自己的梦境,这也是笔者通过画家周雪的画作,深深感受到的绘画情怀。

猜你喜欢

画境工笔线条
线条之美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画境
再谈“画境之制”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仙乡画境桂花香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