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心肌梗死不容忽视

2023-10-24于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

人人健康 2023年22期
关键词:胸痛心肌梗死心肌

■于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并且心肌梗死的患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较老年人而言,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病情更危重,猝死率更高。年轻人平时自视健康,容易忽视疾病延误治疗,应引起警惕。

一位三十多岁小伙,骑车途中突然出现针扎样胸痛,持续3~5 分钟后症状缓解,自己未重视未就诊。几天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并在一次吸烟后胸痛症状程度加重,同时伴有大汗、憋气、乏力。紧急到医院就诊,做心电图、化验心肌酶等,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心肌梗死绿色通道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提示双支血管病变,在冠脉血管内置入支架,并通过紧急救治挽救了生命。

正值青年的小伙为何会得心肌梗死呢?可能由于以下原因:男青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烟酒嗜好,每天吸烟15 支;患有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其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这些都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除了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主要危险因素外,肥胖、压力过大、缺乏运动、家族史也是易患因素。高血脂加速血管内斑块的形成,增加患心脏病病的概率;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一氧化碳和尼古丁是诱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血管内壁被破坏,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从而出现心肌梗死;长期熬夜,不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会使交感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症状,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率。

总结一下,青年人心肌梗死发病多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饮食习惯不好,暴饮暴食,喜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肥胖;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大量吸烟饮酒;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经常刷手机到深夜;加上工作压力大或精神过度疲劳,缺乏运动,对冠状动脉血管很不友好,影响心脏功能,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出现这些征兆和症状要加以重视:

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为心前区疼痛或胸痛胸闷,多发于饱餐、情绪激动、运动后,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常出现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部分人群疼痛位于上腹部,或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容易被误认为是急腹症、牙痛或骨关节痛。

◆患者如原有冠心病病史,会出现心绞痛加重,近期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较前频繁,程度加重,时间较长,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由坏死物质被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 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

◆常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可伴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室颤是心肌梗死早期,特别是入院前主要的死因。。

◆可发生低血压,如果疼痛缓解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甚至晕厥者,为休克表现。

◆心力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和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

上述小伙出现胸痛症状未予重视,以至于再发症状更加严重,威胁生命。所以,我们平时要对上面这些症状加以关注并重视,及时就诊治疗。同时也要避免诱发心肌梗死的行为,掌握心肌梗死发生的处理方法。

■心肌梗死发作时,不要惊慌,原地休息,深呼吸。第一时间拨打120 急救电话,请医生速来抢救并送至医院。心肌梗死的特点是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预后情况也会不断变差,所以应抓紧时间,不要错过救治黄金时间,越早越好。

■有心脏病史者,随身携带药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片,5 分钟后胸痛不缓解,可重复使用,最多不可超过三次。若患者之前没有心脏病史或不清楚具体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应让患者平躺,保持安静,不要随意搬动,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尽可能保持通风和气道畅通,让患者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如果发生室颤或猝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做胸外按压、人工呼吸、除颤等抢救措施。

■一旦确诊心肌梗死,根据医生诊疗方案配合医生,可尽快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如延误的时间越长,则坏死的心肌越多,甚至导致死亡。

在护理方面,心肌梗死后要遵医嘱绝对卧休息,保证环境安静,休息和睡眠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监测症状及生命体征,尤其是及早发现心率、心律的变化。给氧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PCI 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肿胀,避免穿刺肢体用力或提重物等,同时避免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增加猝死风险。低脂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加强用药依从性。同时也要注意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护理,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协助医生和康复师评估进行心脏康复的适应证并给予专业心脏康复。进行健康宣教,科普疾病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按时服药,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心率、血压、血脂、血糖等,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态平衡,戒烟、适当活动,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并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相关病变,降低复发风险。

有研究对超过9.6 万名20 岁以上的中国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5%心血管疾病患者基础健康状况不佳,提示心血管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老年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年轻群体的健康与生命。因此,为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关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干预。

青年人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均衡,以清淡饮食为主,少盐少糖,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的食用。戒烟限酒,宴请聚会要限食限时,不大吃大喝,避免过饱。学会缓解精神压力,调整工作强度,劳逸结合,不久坐不熬夜,不长时间刷手机。迈开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肥胖和超重者要控制体重,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要积极治疗,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注意防寒保暖,需要合理控制穿衣,温差过大也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近年来,青年人的心肌梗死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一般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如不及时就医治疗,可能发生猝死等风险,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人的预后情况也会不断变差。因此,重视年轻人心肌梗死,加强预防和提早就医对其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胸痛心肌梗死心肌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