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2023-10-17牛天勇王沁怡刘雨晴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8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建筑

牛天勇,王沁怡,刘雨晴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在多产业内的深化实践,我国正快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推进新型城乡建设发展、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逐渐凸显,产业亟须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企业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升级,加强企业风控能力、提升运营能力、优化业务流程、增加财务收益、创新商业模式等[1-2],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协同度低、价值创造底、创新能力低、信息孤岛、数字经济融合程度低等问题[3-4],使建筑业企业转型障碍多、风险高、周期长。

国内关于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大多集中在转型路径、作用等理论分析,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研究较少。建筑企业存在数字化转型能力不均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使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自我认知不清、转型目标迷茫和发展路径偏等现象,阻碍了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推进。基于上述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内涵与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提升转型能力的策略,为建筑企业规划与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帮助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1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能力特征

1.1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学术界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内涵仍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阶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涉及数字化转型的目的、过程、技术手段、结果等方面。从转型目的来看,建筑企业进行数字化转是为了主动适应全行业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从转型过程来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迭代的渐进过程;从转型技术手段来看,建筑企业是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转型结果来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因此,本文把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概念定义为建筑企业为适应数字经济生态协同需求、以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及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深化数字化理念、运用数字化技术、升级生产方式、重塑业务流程、转换商业模式、促进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转型。

1.2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特征

动态能力理论是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重要视角。TECCE 等[5]认为组织获得优势的关键在于组织之间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动态能力来源于企业获取和释放资源、重新配置资源、整合资源的过程。组织的资源是企业生产、价值创造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主要包含组织内部的技术、组织、管理等资源。动态能力强调能力组织利用资源所产生的效果与外部环境的匹配程度,因而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可以归纳为企业运用技术基础、组织文化、管理模式和创新机制等资源,保障建筑企业实现与建筑行业数字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数字化转型的综合能力。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①系统性。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涉及企业数字技术、组织文化、管理流程等,是企业技术应用、组织敏捷、管理迭代、创新发展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②累积性。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其数字化的基础能力,即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项目施工与管理,提升其数字化运用能力;在生产管理实践中创新融合数字化技术与施工、管理手段,为企业核心业务提质增效,进而提升其数字化的发展潜力,逐渐累积其数字化转型能力。③动态性。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能力,企业在数字化规划、建设中需要不断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保持企业竞争能力,而行业发展需求、企业间竞争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绝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制造业,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进行评价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在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行业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的文献,对数字化转型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汇总(见表1)。

表1 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维度

由表1可知,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技术、组织、管理及创新影响因素四大方面,因此本文把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影响因素分为技术支撑能力影响因素、组织敏捷能力影响因素、管理迭代能力影响因素及创新发展影响因素4个方面。

2.1 技术支撑能力

数字化技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是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能力。一旦脱离了数字化技术,企业转型就不属于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能力是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具备数字化属性技术的使用能力,可以归结为基础技术、数字技术及行业专业技术。基础技术主要指企业的IT基础设施,即企业IT环境所需要的一系列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如网络设施、管理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办公软件等。数字技术主要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企业运用这些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革新业务模式、变革管理方式、重构企业关键流程。例如,设计企业采用数字设计技术实现多专业在线协同设计,使设计产品三维可视化,有效降低了在设计过程中不同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及沟通成本。施工企业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施工设备、材料近场自动化出入库,运用数字工地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在线管理及监控,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风险事件,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出预警措施,降低施工风险。行业专业技术指建筑企业独有的具备数字属性的技术,包含智慧工地等。数字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使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2.2 组织敏捷能力

组织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引擎。组织能力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固化的一系列通过内部组织结构和流程反映的特定能力,是企业资源的“整合器”,也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主要包含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和文化聚合力。组织能力是企业能力异质性的集中体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及执行、人才培养、文化建设都能够有力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具备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以指引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数字技术专业人才能够保障企业数字化技术成功运用于项目设计、项目施工、材料采购、企业及项目管理等过程,企业员工具备基本的数字化意识理念能够促进数字化转型在企业中更好地落实。此外,扁平化的组织层级更能适应数字化转型中信息快速传递的需求。

2.3 管理迭代能力

管理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保障条件。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管理迭代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如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协助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中,能够便捷、准确地收集企业数据,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制订合理地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效力、改进执行方法。二是搭建信息化平台,使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融入数字化理念。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信息共享和连接,对生产、经营、管理等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变革,破除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和信息延迟等问题,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三是进行制度建设与革新,以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维护数字化发展成果。

2.4 创新发展能力

创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数字化转型能够激发企业创新动机,破除企业创新障碍并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融合创新水平,而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技术的研发与专业技术的转化[14],有利于数字技术与建筑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更新迭代生产建造技术、创新生产模式,才能谋求发展、开拓市场。在数字化浪潮下,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利用数字化进行技术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增强发展动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3 提升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策略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系统性、全局性的变革。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能够有效保障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企业需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风向,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评价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薄弱之处,并制定针对性的提升策略,稳步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

3.1 做好顶层设计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因此需要做好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明确本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与目标,制定转型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路径。企业需要从宏观视角把握国家数字化转型政策及建筑行业数字化发展规划,将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之相融合。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时应明晰自身的技术架构体系,打造自身的组织保障、协同机制以及关键能力。阶段性地动态发展战略,在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中,企业管理者需要从企业全局出发,将数字化思想贯穿至企业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全过程。企业制定短期战略规划时,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堵点及数字化转型中潜在的痛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计划,分部、分阶段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3.2 注重技术应用与研发

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数字化核心技术、基础软硬件的资金投入,打造良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建筑企业主营业务主要围绕勘察设计、施工建造等进行,企业应关注数字化技术与本企业核心业务的适配度,对已有的数字化平台和技术进行改造与创新,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着重开展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提升建设项目数字化综合集成管理水平,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良好的建筑企业生态系统。企业应注重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运用,采用智能控制、新型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研发用于生产、施工的建造机器人,辅助和替代人工“危、繁、脏、重”的施工作业,提高工程建设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3.3 注重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应该注重吸纳和培养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有效解决建筑企业核心业务的数字技术需求;建设专业的研发团队,打造专精人才优势,自主研发企业核心技术、开发数字化平台,将关键技术掌握在企业内部。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还是业务模式、经营管理的迭代,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建筑企业拥有大批文化素质不高的建筑工人,他们是工程建设的主要操作者,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创建良好的数字化文化氛围,提升全体员工的数字化意识理念,对建筑工人进行基本的数字化意识教育,对企业员工进行数字化理念培训,使数字化转型过程保持顺畅。

3.4 加强数字化管理

建筑企业需要加大数字化管理力度,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及项目内部的全过程、全参与方的业务协同。运用数字化技术平台提升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生产管理等部门的管理效率。搭建智慧工地平台,在线化进行施工项目的安全、进度、成本、质量、劳务等业务管理,实现各专业、各工种、各参与方之间的协作。企业需要根据数字化建设需求,对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对数据、管理流程等进行标准化,及时收集汇总企业业务进行中形成的数据,形成完备的标准数据库,并使数据库之间互联互通,为数据赋能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完整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4 结语

本文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界定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内涵及特征,采用文献研究法提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四大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策略,明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能力,帮助企业找到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自身优势与劣势,并针对能力弱项提出改进措施,助力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效率,进而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国家和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