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科技与发展》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2023-10-17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8期

2023年7月1日起,新版国家标准《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2—2022)正式实施。该规则适用于一切反映自然、社会和人文等的科学体系的学术论文,规定了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及撰写和编排的基本要求与格式。根据该规则,本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企业科技与发展〉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供各位作者参考。

1 组成部分

论文一般包括3 个组成部分:前置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见表1)。

表1 学术论文的构成元素

1.1 前置部分

包括题名、作者信息、摘要。

(1)题名。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反映论文中重要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不宜超过25字。

(2)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通信方式等,宜置于题名之下。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内容通常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300 字左右为宜,置于作者信息之后。

(4)关键词。关键词是从题名、摘要或正文部分选取出来用以表示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要有检索意义,不应使用太泛指的词,例如“方法”“理论”“分析”等。每篇论文以选取3~8 个关键词为宜,置于摘要之后。

1.2 正文部分

包括引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

(1)引言。包含研究的背景、目的、理由,预期结果及其意义和价值。引言应突出重点、创新点,客观评介前人的研究,如实介绍作者自己的成果。

(2)主体。主体是论文的核心。应详细陈述研究工作的理论、方法过程、步骤及结果。一般由具有逻辑关系的多章构成,如理论分析、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均宜独立成章。

(3)结论。结论是对研究结果和论点的提炼与概括,不是摘要或主体部分中各章、节小结的简单重复,宜做到客观、准确、精练、完整。结论应编章编号。如果推导不出结论,也可没有“结论”而写作“结束语”,进行必要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出建议或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等。

(4)参考文献。应符合GB/T 7714 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列于文末的参考文献表可以编章编号。

1.3 附录部分

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设备、技术等的详细描述可作为附录编于论文的末尾。

2 编排格式

2.1 编号要求

为使论文条理清晰,易于辨认和引用,章、节、条、款、项、段以及插图、表格、数学式等的编号方法,应符合CY/T 35的规定。

(1)章节编号。正文部分应根据需要划分章节,一般不宜超过4级。章应有标题,节宜有标题。章节标题一般不宜超过15字。

章节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不同层次章节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点号,如:引言编号“0”;章编号“1”“2”……;节编号“2.1”“2.2”……,“3.2.1”“3.2.2”……。各层次章节编号全部顶格排,其后空1个汉字的间隙接排标题,标题末尾不加标点,正文另起行。

(2)列项说明编号。列项说明指论文的某些内容需要分条或分款来说明的一类表述形式。

列项说明时,宜在各项前添加采用阿拉伯数字或小写拉丁字母的编号,如:“1)”“2)”,“(1)“”(2)”,“a)”“b)”,“(a)”“(b)”。如果论文中已经把形式为“(1)”“(2)”的编号作为数学式的序号,则不宜将其用于列项说明。

(3)插图、表格、数学式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号。一般按出现先后顺序全文统一编号,如“图1”“图2”“表1”“表2”“式(1)”“式(2)”等。只有1幅插图、1个表格时,应编为“图1”“表1”。

表2 学术论文中使用的字号和字体

2.2 量和单位

应采用标准化的量名称,不应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应采用标准化的量符号。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使用已废弃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在插图、表格,数学式和文字叙述中,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字母。单位符号与其前面的数值之间应留适当空隙,如20 ℃,1.84 g/ml不应写作20℃、1.84g/mL。

2.3 图/表

图/表应有图/表题,置于图/表编号之后,并空1个汉字的间隙。图题置于图的下方,表题置于表的上方,居中排版。必要时,可有简明图/表注或说明,图/表注或说明的末尾应加“。”,置于图/表的下方。图/表宜紧置于首次提及该图/表编号的正文之后,先见文字后见图/表。

2.4 数字

使用原则: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简明清晰的地方,宜使用阿拉伯数字。

3 字体字号

学术论文编写中各部分文字使用的字号和字体可参考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