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脊髓损伤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3-10-10符彩萍吴家欣张军颜阳陆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压氧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符彩萍 吴家欣 张军 颜阳 陆娜

(1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海南 海口 570102;2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3海南省肿瘤医院康复医学科;4海南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

脊髓损伤(SCI)是内外部因素导致脊柱损伤后产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SCI后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功能产生不同程度丧失,而由于中枢神经的不可再生性,往往这种损伤是不可逆性损伤〔1〕。因此SCI患者需要长期进行康复训练、保守治疗等一系列措施用以改善或维持感觉、运动等神经功能〔2〕。根据研究统计,全球创伤性SCI发生率为10.4~83.0人/百万人,而我国创伤性 SCI发病率为23.7~60.6人/百万人〔3,4〕。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跌倒后易发生骨折从而引起SCI〔5〕;很多老年患者发生SCI后需长期卧床,而由于皮肤、血管弹性差、肌肉萎缩等原因,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压力性溃疡、血栓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康复训练、高压氧治疗、中医理疗等;康复训练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措施之一,在SCI发生后需尽早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制定合理的康复目标及计划、尽早开始康复治疗训练〔3,4〕。研究表明,传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尤其对四肢关节活动效果明显,但康复训练效果个体差异较大且起效缓慢〔6〕。高压氧治疗可通过高压、高氧浓度的环境提高患者血氧浓度,改善受损组织的缺氧状态,从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7〕。多项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对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7,8〕。本研究拟分析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SCI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SC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70.74±4.18)岁;男39例,女11例;车祸13例,跌倒28例,高处坠落7例,其他2例;颈椎损伤7例,胸椎损伤17例,腰椎损伤26例;手术治疗41例,未手术9例;ASIA损伤分级:A组11例、B级18例、C级21例。实验组年龄(72.28±3.89)岁;男37例,女13例;车祸14例,跌倒26例,高处坠落9例,其他1例;颈椎损伤6例,胸椎损伤19例,腰椎损伤25例;手术治疗38例,未手术12例;ASIA损伤分级:A级10例、B级23例、C级17例。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符合SCI诊断标准;(2)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损伤程度在B、C、D 3个等级;(3)年龄≥60周岁;(4)完成康复训练疗程。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2)合并四肢骨折或严重皮肤损伤,影响康复训练;(3)无法配合治疗患者;(4)不愿入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所有入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ASIA损伤分级 采用常用的ASIA 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SCI分级,A级(完全性损伤)在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运动及感觉完全丧失;B级(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功能存在,运动功能丧失;C级(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部分关键肌肉的肌力<3级;D级(不完全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部分关键肌肉的肌力≥3级;E级感觉和运动功能基本正常。以ASIA评级升高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评级升高2个级别为显效,升高1个级别为有效,无变化或降低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ASIA感觉评分和ASIA运动评分 感觉分为针刺觉和轻触觉,共检查28个触点(包括肛门括约肌),每种感觉评分计0~2分,总分112分。0分:感觉丧失;1分:感觉受损或减退;2分:感觉正常。运动评分共评估两侧10对关键肌,根据肌力等级计0~5分,总计100分。0分:完全瘫痪;1分:可触及或看到肌肉收缩;2分:主动活动不能抵抗重力但能够进行水平移动;3分:主动活动可抵抗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4分:主动活动可抵抗部分阻力;5分:运动功能完全正常。

1.4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Ⅲ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SCIM Ⅲ主要包括自我照顾(0~20分)、呼吸和括约肌管理(0~40分)、移动(室内和厕所内;0~40分),总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生命质量 WHOQOL-BREF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方面、共26个条目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好。

1.6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关节主动与被动训练、肌力训练、坐位与站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腰背肌与腹肌肌肉训练、步态训练。1次/d,40 min/次,连续2 w。实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于高压氧舱中进行,压力0.2 MPa,吸氧30 min后休息10 min,共吸氧2次,持续10 d为1个疗程。

1.7观察指标 收集并记录入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损伤原因、损伤部位、手术情况;患者入院后尽早进行SCI评估,并于康复治疗2 w后再次进行评估,记录各项评估等级及分数。

1.8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显效1 vs 4例,有效26 vs 34例,无效23 vs 12例。实验组有效率(76.00%)高于对照组(54.00%),有统计学差异(χ2=6.324,P=0.042)。

2.2两组ASIA感觉评分和ASIA运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01)。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感觉评分比较分,n=50)

2.3两组SCIM Ⅲ、WHOQOL-BREF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CIM Ⅲ、WHOQOL-BREF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01)。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感觉评分比较分,n=50)

3 讨 论

Bastani等〔9〕研究表明,氧自由基(ROS)和脂质过氧化在SCI患者继发性损伤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一项关于SCI患者病理机制的研究表明,脊髓组织受损后会释放过量的ROS,从而引起脂质过氧化,对细胞膜通透性产生影响,导致脊髓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发生,最终造成继发性损伤〔10〕。因此,抗氧化治疗可能对减轻SCI患者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作用〔11〕。高压氧治疗通过持续性高强度、高浓度的氧输入,可提高患者血氧分压;在缓解组织水肿、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的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12〕。侯铁东〔8〕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氧联合传统康复训练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目前ASIA是临床应用最广发的评定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康复训练、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均可改善SCI患者ASIA评级情况,提高患者运动及感觉评分。张丽媛等〔13〕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焦虑抑郁症状。常文涛等〔14〕研究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改善SCI患者的神经功能,但多数研究均存在局限性,对于高压氧治疗机制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有研究表明,四肢联动训练在下肢运动功能、躯干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控制源倾向等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康复训练〔15〕。李娜娜等〔16〕研究结果也表明,对于腰段不完全SCI患者,四肢联动训练可提高核心肌群的肌力及平衡能力,同时可有效改善下肢膝关节的屈伸力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SCI患者在进行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SCIM Ⅲ评分明显较治疗前升高;但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CIM Ⅲ评分)改善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传统康复训练起效慢、需长期坚持等因素有关,也不排除本研究样本量不足的原因,因此下一步研究需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样本量,以佐证本研究结果。

综上,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运动、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高压氧康复训练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