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2022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多角度解读

2023-10-10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文化

李 海

(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

【背景材料】

2022 年9 月23 日,2022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在四川成都、北京昌平同步举行。丰收节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在坚持为农惠农、弘扬农耕文化、繁荣节日市场、展示农民风采等四方面下功夫,丰富活动内容、节日内蕴、文化内涵、精神内核,努力把节日办进群众心里、融入群众生活。办好村歌大赛,要唱响丰收“主题曲”、唱响振兴“主基调”、唱响时代“主旋律”。湖南丰收节庆祝活动,采取“1 主会场+3 分会场”即衡东主会场+嘉禾、南县、永顺3 个分会场和“主场活动+系列活动”的形式举行。活动期间,衡东主会场举行万吨黄贡椒窖藏封池仪式、衡阳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衡阳味道风味小吃展示与品鉴、衡阳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展示、衡东土菜(茶担子)文化体验(晚餐)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展演(颁奖)等6 大活动。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展演(颁奖)分为芙蓉竞朝晖、稻香话丰年、三湘焕新颜、“农”墨绘振兴4 个篇章,同时现场进行“全省十佳预制菜加工企业”“十大湘菜名县”“全省十佳农民”颁奖活动。2022 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以“乡村振兴新征程 光影辉映二十大”为主题,开幕式主会场设在河南南阳,丰收庆典主会场设在安徽阜阳,将举办公益电影展映、乡村采风、主题晚会和红毯仪式、电影发行放映大会、公益助农直播、地方特色农产品展示等系列活动。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之一,农业农村部法规司联合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举办“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普法直播活动,四川成都和江苏苏州两个会场同步直播。

【理论解读】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分析

1.坚定四个自信。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丰收节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有利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我们创造了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近20%的人口的伟大奇迹。让人民群众的餐桌子、菜篮子更加丰盛,既要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再攀创新高峰,也要靠亿万农民用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丰收时节。唯有如此,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才有繁荣发展的基础,民族复兴才有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实现中国梦才能变成现实。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丰收节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在坚持为农惠农、弘扬农耕文化、繁荣节日市场、展示农民风采等四方面下功夫,丰富活动内容、节日内蕴、文化内涵、精神内核,把节日办进了群众的心里、融入了群众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二、从《经济与社会》角度分析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通过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三农”工作中,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农业发展依靠农民群众,把农民群众作为农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农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农民群众创造“三农”发展的奇迹。

3.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增强“三农”发展动力、厚植“三农”发展优势,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三农”工作实践中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5.推动实现精准脱贫和共同富裕。在农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要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互补充与协作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现代经济体系。“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将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再添一把柴,烧旺乡村振兴这把火。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技、管理要素和服务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现代化。

三、从《政治与法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设立农民节,是对重视“三农”的进一步强化。表明农民群众必须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给以更多的支持和实惠,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2.政府职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政府鲜明传导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各级政府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抓好产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聚力乡村振兴。只有各级部门履行应尽职能,才能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交出“丰收”的合格答卷。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要发挥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职能。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要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4.坚持党的领导。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5.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的,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民俗看,我国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四、从《哲学与文化》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方面,农业产值占GDP 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农业的功能被不断挖掘,农民的内涵被全新定义。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

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现在这样的企业全国大概有300 万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有上万家。这些企业已经深度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

4.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等神圣使命,需要农民的支持和努力,才能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6.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能够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广大市民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也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7.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重拾人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8.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且在实施中,继承和弘扬各地庆丰收的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有效增进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让优秀文化传统更加深入人心。

9.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可视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了其新时代的内涵。不仅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也展示悠久的农耕文明,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意义不言自明。

1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农事节庆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展示农业生产过程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取物有时、循环利用等理念,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优秀文化,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关注,培育广大民众爱农珍粮、节俭尚廉的道德情操。

【跟踪试题】

1.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包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还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党( )

A.强化执政意识,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B.树立问题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C.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D.坚持群众观点,满足群众各种诉求

2.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全面调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投身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唤起各方面对“三农”的关注和重视,营造强农助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这表明 ( )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只有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3.虽然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村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农民收入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农村的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 )

①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④既要看到质变,又要看到量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4.“中国农民丰收节”蕴含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新的时代内涵,能够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唤醒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自信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自信是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③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5.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使我们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地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让优秀文化传统更深入人心。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 ( )

①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所以,设立这个节日,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还是从社会进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2022 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以“乡村振兴新征程 光影辉映二十大”为主题,开幕式主会场设在河南南阳,丰收庆典主会场设在安徽阜阳,将举办公益电影展映、乡村采风、主题晚会和红毯仪式、电影发行放映大会、公益助农直播、地方特色农产品展示等系列活动。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重点活动之一,农业农村部法规司联合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举办“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普法直播活动,四川成都和江苏苏州两个会场同步直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发挥农民丰收节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活动的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1.【答案】C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党的领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党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C 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决定国家重大事务,A 排除;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B 排除;群众的各种诉求有合法与非法之分,“满足群众各种诉求”说法错误,D 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2.【答案】B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联系的观点。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唤起各方面对“三农”的关注和重视,营造强农助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表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矛盾,①排除;规律不能被创造和改变,④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3.【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绝大部分农村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农民收入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农村的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主流,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主次矛盾、量变与质变,②④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4.【答案】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讲的是文化自觉,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5.【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使我们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地增进了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让优秀文化传统更深入人心,说明文化发展应该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①②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具体分析,“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的说法错误,③④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6.【参考答案】(1)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丰收节和农事传统密切相关。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好主要矛盾。而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更是为了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等神圣使命,需要农民的支持和努力,才能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展示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伟大创造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收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解题分析】本题以2022 年农民丰收节为背景,以发挥农民丰收节的作用和举办丰富多彩活动庆祝农民丰收节为素材,从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角度切入,主要考查联系观点、主要矛盾、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政府工作原则、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等。其中,第(1)问主要考查联系观点、主要矛盾、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等,属于意义型哲学主观题。第(2)问主要考查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等,属于依据型文化主观题。解答时,应着重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文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谁远谁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