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部分解读

2023-10-10沈从举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本题中华民族

沈从举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命题前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部编版新教材之一。从命题内容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频考点。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的设问比较灵活,对考生的能力和素养有较高要求,彰显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

备考策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分析变与不变;结合与中国梦相关的热点素材,分析当代中国青年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分析其原创性贡献。

高考必备知识:四个“一”。一个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主要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个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一个本质:中国梦的本质。

真题复盘

【经典回放】(2022·山东卷·19 节选)

◆继往开来

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8 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 字左右。

【答案提示】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作答时需围绕“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的主题进行,答案可从“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和“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两个角度进行组织。答案的观点要明确,逻辑要清晰。字数控制在250 字左右,使用学科术语,言之有理即可。

【考查意图】

(1)必备知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关键能力:考查知识获取和思维认知能力群。

(3)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

【解题思路】

(1)审设问。明确设问中的主题,明确答题角度和问题的限定。

本题的主题——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答题的角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限定——撰写一篇短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主题进行评述,言之有理即可。

(2)围绕主题,组织答案。

①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②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

【方法技巧】主观题的审题要求:“三审”:(1)审设问。明确题目考查的必备知识、能力和素养,调动答题所需的相关知识;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即明确“是什么”或“为什么”还是“怎么样”中哪一类;(2)审主体。准确表述不同主体的言行;(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与关键信息。

复盘分析

1.重点分析复盘

本题的解题重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措施。

2.教材链接复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的方向: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

①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只有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

②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追梦、圆梦,就会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③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实现中国梦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4)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从二零二零年至二零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二零三五年至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实现中国梦对广大青年的要求:

①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梦想,书写华章;②热爱祖国,担当责任,砥砺前行,练就本领,锤炼品德。

(6)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

3.备考启示

(1)关注时事与课程标准。能够用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能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能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2)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2022 年的全国卷和地方卷都注重对考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全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具有下列核心素养:

①政治认同:懂得只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科学精神:把握中国梦的本质,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③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实战演练

1.(2022·山东卷·1)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关于共同富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B.建设高福利国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

C.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D.共同富裕会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自发实现

2.(改编:2022·南京市六校联考·2)2022 年5 月10 日,习近平在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寄语广大团员青年要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此,中国青年要( )

①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②砥砺前行,练就本领,锤炼品德

③把中国梦融入自己的人生理想中

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3.(改编:2022·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考试·4)“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中国梦 ( )

①深厚根源在于人民

②深厚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

③根本归宿在于人民

④根本归宿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4.(改编:2022·扬州中学高一期末考试·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习近平曾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理念。我国政府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我国政府宣布,力争于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答案及解题分析】

1.【答案】C

【考查意图】(1)必备知识: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2)关键能力:考查知识获取和思维认知能力群;(3)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解题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消除社会的基本矛盾,A 说法错误;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应该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片面地追求“高福利”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B 说法错误;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所以,这两者是高度统一的,C 正确;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可能“自发实现”,D 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答案】A

【考查意图】(1)必备知识:实现中国梦对广大青年的要求;(2)关键能力:考查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3)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

【解题分析】实现中国梦,广大青年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练就本领,锤炼品德,书写华章,①②正确;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③说法错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主体应该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中国青年,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3.【答案】A

【考查意图】(1)必备知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2)关键能力:考查知识获取能力群;(3)学科素养:政治认同。

【解题分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所以,中国梦深厚根源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本题选A。

4.【参考答案】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贯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高质量发展。(6分)

②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国政府强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主张全球共治。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争碳达峰与碳中和,有利于推动世界人民共享美好家园。(4 分)

【评分细则】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 分)贯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1 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1 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永续发展、(1 分)高质量发展。(1 分)

②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是紧密相连的。(1 分)所以,我国政府强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主张全球共治。(1 分)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1 分)力争碳达峰与碳中和,有利于推动世界人民共享美好家园。(1 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我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政府表态为命题背景,考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素材来源于新华网,具有权威性的特点,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考查知识获取和思维认知能力群,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解题分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答题角度、问题限定。本题的主体是中国,角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问题限定是“对材料的看法”。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效信息。

关键有效信息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链接中国梦的本质。关键有效信息②:“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链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

第三步:整理答案。分要点,将相关观点和关键有效信息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本题中华民族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