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作文“乐学”素材运用指导

2023-10-01陈佳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陈景润乐学历史

陈佳

【模拟金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分为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从了解到喜欢再到以此为乐,是逐步深入的过程。

请回忆自己的学习时光,以“乐学”为话题,自拟题目,讲述你在学习中走向乐的经历,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围绕“乐学”的主题,首先要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选择最能体现“乐学”的素材,如某一门特别感兴趣的学科。

其次,梳理学习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如:何时何地埋下“乐学”的种子,其后,有哪些与之相关的人物、书籍、广播、影视、自然风物等对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

再次,要思考为何“乐学”。原因可以多元,如:挑战学科难题之乐;感悟学科价值之乐;体会到学科与生活融合之乐;发现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审美性、逻辑性。

最后,还要从“乐学”中提炼独特的感悟。如:将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态度、阅读习惯、思想品质等影响进行议论升华,从名人乐學的故事或名言中汲取感动自己的精神营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是学习的理想境界。进入这种境界,学习的内容和过程都能给人带来持续不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学习的动力从外在变成内在,从不可持续变得长久而坚定。

【推荐素材】

素材一:陈景润对读书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书本多是卷曲或圆筒形,甚至还有不少褶皱和破损。究其原因,他读书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把书中的知识理解透彻,直至烂熟于心。当时的陈景润,甚至能准确地说出英语单词或者数学习题在词典或者书本的哪一页。除了学习课内知识,陈景润还常常钻研课外内容。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只要有些积蓄就买书,特别是数学参考书,他还常常借阅、抄录课外的数学习题来进行练习,同学们回忆起当时的陈景润,都笑称“书就是他的命”。

素材点拨:大数学家陈景润的“乐学”故事和精神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一旦进入“乐”的境界,人与知识、学问的关系就进入了一种超功利和超情感的关系之中。当学习本身就是快乐,学习才会持久、深入。古往今来,凡是大学问家,都是对知识、学问本身“乐此不疲”的人,如此才能够有大的成就。

素材二:“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是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素材点拨:“业”既可以指职业,也可以指学业。在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看来:“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为了解释“趣味自然会发生”的原因,作者列出了四个理由,其中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关键词,如:曲折、奋斗、竞胜、专心等。以学习为例,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努力奋斗不可或缺,心无旁骛可省烦闷。理解好梁启超先生这一经典语段的内涵,有助于“乐学”一文的主旨升华。

【佳作示例一】

流年青史 余乐品之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郑思雨

拨捻琴弦,听千年古音,陈述其事。流年青史,观千载风云,余乐品之。

“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三年前的暑假,我第一次走入历史的海洋。“后庭一曲,诉罢千年殇。”张国立老师的声音无比深邃,带领我走进了彩绘散乐浮雕的前世传奇。鼓箫声悠扬,历史声沧桑。随着《国家宝藏》节目的播出,我不断了解历史,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整体脉络,进而热爱历史,热爱秦的威武、汉的昌盛、唐的繁华、宋的儒雅。

七年级的一节历史课,让我至今难忘。“商鞅变法能实行,重要的是人民的支持。”“秦末大泽乡起义,是因为秦二世的统治不顺应人心。”听着这些,我不禁陷入沉思,一个王朝的建立、繁荣、覆灭,并不是寥寥几人就能造成的,离不开每一位渺小的人物:我仿佛看到姜太公在牧野之战时的机敏果敢,看到李斯还是一名小吏时的孤独郁闷,还有那些驻守边塞的将士、金陵城中吆喝的小贩、山野中的伐竹者……沉浸于历史中,我忘却了自我,常陷于某个人的生平,陷于千年的峥嵘。

历史的时空被无限拉长,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颗星星,青衫走马上天街,按图指点三千言。

醉于历史,是在七年级的“学科节”中,我与同学们走出课本,探究身边的历史。走在太平老街,人群熙熙攘攘,却又化为一股清风,吹拂青石白瓦。小贩叫喊着,好似长安当年的繁华。踏过都正街,看到烟雨朦胧中的一座小池,白色的小花依着墙盛开,“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历史不仅是浩渺的水天烟波,品一笼蒸包,饮一杯香茗,在生活中便可寻到历史。

乐于历史,乐于长安巷陌的繁华,乐于“四方臣服,八方来拜”的威严,更乐于青石瓦、新旧祠,乐于在往事中找到当今社会可利用的方法。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望过去,在遥远又仿若近在眼前的历史中,奔赴山河星海。

我是泛黄的春秋,我在云烟里停留,我在枯朽中辉煌。一片丹心,将万事记载;一腔热爱,将年岁留住。流年青史,余乐品之。

【评点】

乐学,需对知识本身有着丰富的体验和情感。作者围绕历史学科,开启回忆之窗。语言风格鲜明,古朴典雅,又不乏通俗,如:“历史不仅是浩渺的水天烟波,品一笼蒸包,饮一杯香茗,在生活中便可寻到历史。”既写出了历史的宏大,又体现其贴近生活的特点。全文如一曲古雅的音乐,缓缓流淌。

【佳作示例二】

追寻地理之乐

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郑佳蕾

我从小就喜欢旅行,喜欢探访名山、追寻大川。我喜爱美丽而古老的自然,也喜欢各地千姿百态的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观。我还喜欢研究地图,对着地球仪背下《一分钟绕地球一周》的顺口溜,经常滚瓜烂熟地“秀”上一把、“显摆”一下。我觉得,地理是一门有趣而神奇的学问,在其中我能获得快乐。

上初中前,我一直十分期待地理課,一本《中国地理》杂志能翻看好几遍。可真正经过学习后,我发现地理课程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玩和简单,初学时,如何区分东经西经这个问题就把我难住了,看图辨位更是“雪上加霜”,世界地理分界线名字又长又拗口,温度区的划分、各地气候特征,就算把脑子烧糊了也记不住!地理渐渐成了我“高攀不起,望尘莫及”的样子,考分的每况愈下也渐渐冲淡了我对地理的喜爱。

直到读八年级时,我偶然看到一部叫《航拍中国》的纪录片,片中祖国辽阔的大地、壮丽的风景深深将我吸引:温婉柔美的西湖,孤傲巍峨的长白山……大好河山在此刻尽收眼底,令我心驰神往!那一刻,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地理学好。

我重新拾起从前的热爱,发现地理与很多学科都有关联,比如语文、政治、历史,与这些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我很快就能将知识点记住,特别是从古诗中印证地理知识,比如通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我联想和领略到中国内河的一般流向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我对地理的学习越来越积极,对地理课又充满了无限向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地理越发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憧憬。

爱上地理课的同时,我也更加热爱生活中的地理。央视新闻联播的末尾,经常会有一小段《大美中国》展播。随着屏幕上一幅幅美丽画卷缓缓展开,《我和我的祖国》的乐曲在耳畔悠扬地回荡,课堂上学到的各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就会在我的脑海中次第呈现,格外清晰。接着是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伴着《渔舟唱晚》的空灵旋律、主持人的娓娓道来、卫星云图的动态变幻,我仔细观察着大江南北、九州四海的风云雨雪,与各地的人们一同感受凉热冷暖,关注春种秋收。

地理之美,其美无边;地理之乐,其乐无穷!

【评点】

时间,见证“乐学”的过程。作者的“乐学”,从儿时的旅行起,就埋下了一颗热爱地理的种子。全文按时间顺序,生动地记录了学习地理的几个阶段。善于添加文化艺术元素体现地理之乐,如:《中国地理》《航拍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渔舟唱晚》,拓宽了文章的广度。正所谓:处处留心皆有乐。

猜你喜欢

陈景润乐学历史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数学迷——陈景润
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新历史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