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攀每一座高峰,享受每一段人生

2023-10-01孙千然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陶勇海潮篮球队

孙千然

英国著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回答记者“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提问时,他这样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在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之际,中国珠峰科考队员于2023年5月23日12时30分成功登顶。

其实,个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一段不断攀登的过程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一座珠峰,看似高不可及,登顶的路途中还会遇到无数的风雨,但我们依旧会不停地向前,不停地接受各种挑战,然后爬过那座山,和曾经的那些苦难告别,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山就在那里,这一刻,我们都是“攀登者”。

素材看点一

中国珠峰科考队:

破译世界之巅的“未解密码”

当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年近七旬的科考队长、总指挥姚檀栋院士站在巍巍高原上激动地宣布:“我国珠峰科考任务圆满成功!”

20世纪80年代,姚檀栋赴美深造,彼时他就深切感受到,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是国际科技竞争的一个焦点。为了赶上国际步伐,姚檀栋常年在实验室和青藏高原之间跋涉。他和队员们曾在海拔6500米的深夜钻取冰芯,就在所有准备工作都顺利完成后,一阵大风却刮走了用来保护冰芯的帐篷,队员们心疼得直落泪;也曾连续十多天在零下几十度的冰面上采集冰雪样品,食物只有冰馒头;他还被高强度的紫外线晒伤过眼睛,甚至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同参与科考的队员说,在一次野外科考途中,每隔不远就可以见到一块小黑牌子,上面写着被冰缝吞噬的遇难者姓名……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姚檀栋和队员们的信念。

几十年来,姚檀栋见证了中国科考的不断进步。1960年5月25日,在物资匮乏、设备落后的重重困难下,我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登上珠峰峰顶,五星红旗首次插上地球之巅。从1973年第一次科考开始,科研人员不断为这座世界最高峰测量“身高”和“體温”,在一次次登顶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22年,我国珠峰科考队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架设了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2023年,科考队和负责探月工程供电系统的研究人员联合,将月球上的供电系统技术成功应用到了极高海拔地区。此外,科考人员还首次在珠峰站利用无人机进行实验,收集了不同高度的大气样本……“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们要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做出更多贡献。”姚檀栋说。

素材解读

60多年来,正是一代代攀登者迎难而上,以不懈斗志书写传奇,一项又一项国之利器接连问世,以科技力量支撑梦想,中国人才能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刷新足迹,迎来高光时刻。如今,我国在冰川变化、气候变化、生态变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已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方阵。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既透着一股“山高人为峰”的豪迈、“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生动侧影。

【适用文题】迎难而上让我更出彩;这不过是个开场;创造新记录……

素材看点二

桂海潮:大学教授“变身”

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我的导师要去太空出差了!”2023年5月29日,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名单公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级博士生苏文杰兴奋不已,她的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海潮将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进入“天宫”。

从大学教授到出征太空的宇航员,桂海潮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1986年,桂海潮出生在云南省的一个边陲小镇,父母是小镇上最普通的农民。邻居曾这样回忆他的少年时代:“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都能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课文。”

上中学后,桂海潮常常会和其他同学错开打饭时间,并利用这短短的几分钟来背书,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最晚返回宿舍。凭借这股勤奋和不服输的钻研劲儿,桂海潮的数理化成绩,常常接近满分。高二时,桂海潮在校园广播中听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那一天,“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和载人航天的梦想,强烈地拨动了这个少年的心弦。高考结束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尽管不确定自己的宇航梦能否成真,但桂海潮一直为此准备着,工作以外,他常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即便如此,“飞天”前近乎苛刻的体能训练,对桂海潮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在离心机训练里,所有人的训练标准都要达到8G的过载。8G,代表着有8个和自身重量相等的人压在身上。航天员王亚平曾说,在做这项训练时,航天员的脸会变形,胸部会因为极度的压迫而让人呼吸困难。每一次从离心机上下来,桂海潮都觉得天旋地转,连走路都走不稳。为了早日达标,他常常会在训练结束后向教员请教,最终,在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漫长训练过程中,桂海潮顺利通过考核,成功开启了太空漫游之旅。

素材解读

从云南大山到首都北京,再到遥远太空,从小镇做题家到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如果不是高二那年种下的航天梦,如果不是这些年的不忘初心,桂海潮就不可能实现去宇宙摘星星的梦。《礼记·中庸》有言:“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登高山要先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先从近处开始。任何人心中的那座理想之山,登顶都不是一蹴而就。唯有一步步向上攀登,才能收获最美的风景。

【适用文题】就这样,种下一颗种子;以_____为舟;突破……

素材看点三

回浦中学篮球队:

从县城走出的全国冠军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男子组决赛中,浙江临海回浦中学篮球队战胜了曾十多次站在冠军领奖台的清华附中篮球队,时隔6年再夺冠军。这支来自台州小城的高中篮球队一夜之间燃爆全国。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校篮球队就获得过省冠军,让小城居民引以为豪。走进回浦中学的篮球馆内,左右两侧上空各悬挂着两排锦旗,一侧是历年获得的全国前三,另一侧则是浙江省冠军的锦旗。

说到回浦中学的篮球队,还要从副校长蒋贤俊说起。1982年,蒋贤俊从大学体育系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执教。但蒋贤俊接手时,面对的却是一支无专门教练、无固定球员、无专业场地的“三无”篮球队。为此,蒋贤俊开始奔走在临海各乡镇寻找优秀的篮球“苗子”,组建了一支有潜力的队伍。队员们也敢拼愿拼,凌晨5点就起床训练,完成课业后,晚上继续加练。正是不断地打磨锤炼,新组建的回浦男篮频出佳绩:1989年,第一次拿到台州冠军;两年后,他们又夺得浙江省青少年男籃冠军,从籍籍无名,一下跻身为浙江省青少年篮球的“金字招牌”。

“我们虽然是来自小县城的球队,但赛场上我们永不服输。”每次球队外出比赛,校园布告栏里都会贴满同学们自发制作的加油海报。闪闪发光的团队精神,也成了回浦男篮的制胜武器之一。就像这次颁奖台上出现的动人一幕:受伤球员张浩博被抬上颁奖台,另一位受伤球员朱柏滔已离场,队员们将他的球衣带上了领奖台——“冠军领奖台上,一个都不能少!”

素材解读

就像是拿着《灌篮高手》的剧本,回浦中学上演了现实版的“湘北中学”。《灌篮高手》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不到最后一秒,就不会知道究竟是谁胜利。天才不是别人给你的定义,而是自己给予的。”出身县城怎么样,篮球场不高大上又怎么样,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敢于拼搏,勇于追梦,那他们就是赛场上最闪亮的星。

【适用文题】这才是青春的模样;少年风采;我为_______狂……

素材看点四

陶勇:重新拿起“手术刀”

三年前,一起伤医事件,让北京眼科医生陶勇的左手落下了永远的残疾。无辜受难后,陶勇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凭借强大的毅力,选择在医学的路上继续攀登。

三年来,陶勇带领团队为偏远地区的老人实施2000多例免费白内障手术,他还主动为很多艾滋病患者做手术,面对疾苦,他永远保持着温柔的共情和一视同仁的原则。

谈到做公益的初衷,陶勇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十年前,我到江西一个偏远的山区参加活动,有一位失明多年的阿婆找我给她做手术。但是她眼部条件太差,加上身患肿瘤,她的生命其实已经不长了。后来就有人告诉我,当地有种风俗,就是人在过世前一定要穿着自己亲手做的寿衣。经过一番纠结,我决定克服一切困难,为阿婆做手术。在那件事以后,我就萌发了做公益的想法,其实公益不在乎大小,而只在乎我们是否去做,只要去做,就有希望!”

2022年12月,陶勇发起了“光盲计划”。他说,其实很多盲童都希望能用声音与世界沟通,为此,他邀请爱心人士帮助有声音表演天赋的盲童录制公益专辑,“我们希望能给这些盲童更多元化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做按摩师这一个职业。”

素材解读

三年前,陶勇的梦想是用一把手术刀,给更多的人带来光明。如今,他只想多创造几把“手术刀”。无论用真正的手术刀,还是借助科技与知识、爱心与公益,他都没停止对医学的探索。因为他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希望“天下无盲”。漫漫人生路,糟糕的事难免会发生,但如尼采所说,凡是打不倒自己的困难,都会变成坚硬的翅膀,助力自己飞得更远。

【适用文题】善,润了华年;跨越;探索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陶勇海潮篮球队
柳永·望海潮
第20届CUBA男篮四强攻防能力分析*
望海潮·八里湖
望海潮·枫林谷
陶勇:浪漫的战地恋情
健康饮食
夜跑诡遇鬼剃头
夜跑诡遇鬼剃头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
对新疆大学男子篮球队攻防技术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