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023-10-01张晓凡李凤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李龟沧桑杜甫

张晓凡 李凤成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近代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对杜甫的评价。诗圣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的,他的诗风沉郁顿挫,继承了古代文人士子的独善之志与家国情怀,这份情怀,于太平时代,是奋发有为的豪迈情调,于动荡年代,则是心怀天下的悲悯精神。山河摇落时他为国悲恸不已,收到捷报时他为国落泪欢喜,穷困家破时他为天下百姓哀呼。一寸赤心能容天下,一己之身只为国家。如果说李白是大唐站得最高的半边天,那杜甫就是站得最远的一片地,用凝重的笔触,书写这唐朝衰落之景,展现了铮铮铁骨和深婉柔情。

【诗词卡片】

只去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提及杜甫,我们眼前浮现的似乎总是一个沧桑的老者形象,杜甫的诗也多是沧桑的,似乎和唯美挨不上边。但实际上,他也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许多田园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B面杜甫”,字字句句,透出对自然美景的爱和生活闲情。

唐明皇李隆基登基那一年,杜甫出生,恰与大唐盛世同龄。

仕途不顺、进士考试接连失败,令杜甫经历了十多年的困顿生活——奔走在达官贵人之间,受尽世态炎凉之苦,饱尝人世辛酸。但他始终对国家、对妻儿一片深情,用心地爱着自然中的一点一滴。

安史之乱前夕,他回家探亲,途中写下“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没有本事给妻子荣华富贵,却愿意和她共饥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困长安,望月思亲,写下名作《月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国家胜利在望,欣喜若狂的杜甫,第一时间看了妻儿一眼,希望这胜利的消息,也能够带走妻儿的忧伤。

《江村》描述了诗人晚年短暂的一段快乐时光。江边村,梁上燕,妻子在纸上做了个棋局,休闲作乐;孩子把针弄弯,做了个钩子,兴冲冲地去钓鱼,诗人暂时寄居成都草堂,在困顿的生活中,最大的慰藉是什么?“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画面中充满知足和感念,几乎要使人忘了所谓草堂,其实是随时会被秋风所破的茅屋。

【微解读】

天才诗人雪莱曾经这样定义“人”:“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一个能思维的脑,一条能说话的舌。”饱读诗书的杜甫心怀沉甸甸的爱,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书写世界。人世的辛酸,钳制了他的快乐轻松,正如一首歌曲唱的那样——“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人们的模样。但幸而,他依旧热爱生活。”他爱自然,写过近乎三百多首植物诗;他爱家,唐朝盛行一夫多妻,可出身官宦之家的杜甫,终生只有杨氏一个爱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妻儿的深情,同本同源。哪怕自身颠沛流离,但只要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样的好消息,他就喜滋滋地写“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份“狂”,是饱经风霜后的坚韧,是困顿夹缝里的洒脱,是站在沉重生活之上俯视人生的旷放。

【适用文题】偶像;不辜负;行走间的美好……

【诗词卡片】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不见》

李白与杜甫初相遇,是在公元744年的洛阳。那一年,李白四十三岁,杜甫三十二岁,相差十一岁。事实上,李白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闻一多将李白与杜甫的这次相遇,比作是太阳和月亮的相会。“四千年的历史中,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了。”

这是诗心和诗心的碰撞,余秋雨说,此时,李白已经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与他一起成为执掌华夏文明诗歌王国数千年的最高君主而无人能够觊觎;但他已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天才之风正扑面而来。”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畅游到冬天。分手后,第二年春天又在山东见面。不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时,这两位大诗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别。那以后,杜甫写下过《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等诗,诗中有思念,有不舍,更多的是近乎崇拜的夸赞,正如那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管世人如何看待你,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有才华的。

李白、杜甫诗风迥然不同,但有一种格局叫做“盛唐”,盛唐,经济鼎盛,文化繁荣,文人与文人之间,绝对没有相轻之意。他们性格迥异,是两枚识别度不一样的文化符号,却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用诗词来相认、传意,成就了一段情谊佳话。

【微解读】

人,赤条条地来到世上,睁眼看世界后就开始了一生的寻觅。这寻觅既是排解孤独的需要,又是成长的需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则是一个人很难舍弃的情结。李白、杜甫皆为天纵之才,他们彼此惺惺相惜,完全没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嫉恨,配得上盛唐的气象、格局,故成为历史永恒的印记。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管今天我们如何去看,诗人们已经在时空中走过,留下可供瞻仰的背影。这启示我们,与其盲目追星,不如努力沉淀自己,和偶像比肩。

【适用文题】背影;尊重;和___比肩;沉淀自己……

【诗词卡片】

岐王宅里尋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初读这首诗只感受到了落花的浪漫、重逢的喜悦,但是细细读来,才发现里面每一个字都写尽了沧桑和落寞,短短28个字道尽了一生的悲欢。

这个故事要从40年前的长安说起,从诗中的四个人说起。岐王、崔九、李龟年和杜甫。

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弟弟,原名李隆范。崔九原名崔涤,他的爷爷和哥哥做过唐朝的宰相,他还是唐玄宗青年时的好友。玄宗继位之后,他成了唐玄宗的心腹宠臣,因为他在家族兄弟中行九,人称崔九。

而让杜甫寻常见、几度闻的李龟年又是何许人呢?

他就是被称为大唐音乐第一人、盛唐时期天皇巨星级别的人物,既擅长演唱,又通晓筚篥羯鼓,还能创作曲谱,可谓音乐全才。所以岐王和崔九也经常邀请李龟年来府邸演奏歌唱。当岐王、崔九、李龟年这三个名字摆在一起,已经不单单是名字,而是一个盛唐的符号。

40年前,杜甫正是十四五岁的翩翩少年,因为才气出众,在前辈的援引下,经常有幸出入岐王和崔九的宅邸,有缘与当时红极一时的乐师李龟年相逢相识。40年后,公元770年,他们在江南落花时节再次相逢,漫天花瓣簌簌飘落,两位故人遥相对望,这本应是浪漫喜悦的重逢,却写尽了无限的凄凉和感伤。

一切都归罪于那场让大唐从繁盛跌入低谷的安史之乱。

自安史之乱起,他们一路都在逃难。杜甫从洛阳到秦州,从秦州到成都,又从成都流落至江南,处处寄人篱下,时常徘徊在活不下去的边缘。而李龟年呢?昔日梨园里众星捧月般的人物,沦落至此,卖唱为生。对于这些沧桑岁月,杜甫只字未提,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国人的含蓄,在这首诗里被写到了极致。

而至此,整个大唐延续100年的盛世,也在这句诗里就此结束。

两人此时并排站在树下,看着远方,在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

而这一次的重逢却是永别。这年十月,杜甫贫病交加,病逝在归乡途中的一条小船里。他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在忧愁、痛苦把他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荆棘时,他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他写下的那些诗,无论何时何地重读,依旧美得令人心动。

【微解读】

生活如一条河流,有急流处,也有潺潺时。经受生活磨难的锤炼,杜甫早已变得由内而外地坚韧,进入“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达观境界。因为心怀仁爱,对于人世浮沉,他总会以如椽之笔,温厚地安慰着身边的朋友,只将内心惆怅举重若轻地融在江南的好风景里。在那一刻,“情”的丰饶慰藉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我们眼中,仿佛映现出诗人憔悴但充满温厚气质的面貌——总是那样细心地为别人着想,总是拿所有的生命力,对人间做着一种永不反悔的努力。

【适用文题】动人的遇见;重读_____;这_____,安慰了我……

猜你喜欢

李龟沧桑杜甫
The Landscape in His Mind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一头在沧桑岁月中老去的驴
江南逢李龟年
盐道沧桑——湘粤古盐道勾沉
杜甫改诗
阳光下的沧桑(外一篇)
杜甫与五柳鱼
江南逢李龟年
江上赠李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