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春夏养阳”理论采用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脐疗治疗1例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3-09-27李利娟宋丽波吕学军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输出量心衰心功能

李利娟, 宋丽波, 吕学军, 赵 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血管科, 北京, 10009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等[1]。CHF属于中医“心悸”“痰饮”“喘证”等范畴,其病性本虚标实,以气虚阳微、心阳不足为本,水饮内停、血脉瘀滞、痰浊不化为标[2],治疗以温阳、行水、活血为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于2022年3月收治1 例阳虚水泛型CFH 者,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基于春夏养阳理论辅以中医特色技术隔姜灸以及中药穴位贴敷以达到缓解患者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90 岁,主因“间断下肢水肿半年余,加重伴胸闷气短1 周”于2022年3月22 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重度贫血”,给予利尿、输血等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出院后间断胸闷、心慌,气短乏力,1 周前受凉后症状加重,咳嗽咳痰,遂由门诊收入本科。中医诊断:心水病(阳虚水泛证)。西医诊断:1. 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房扩大、心功能III 级(NYHA 分级);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 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4. 高血压3 级(极高危);5. 肺部感染;6. 陈旧性脑梗死;7. 缺铁性贫血;8. 胸腔积液。患者入院时胸闷、心慌不能平卧,怕冷,咳嗽咳痰,骶尾部及双下肢可凹陷水肿,四肢厥冷,口干口苦,大便干,2~3大便1 次,小便可。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BNP15046pg/mL,TnT0.029ng/mL,血红蛋白61g/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2%,C 反应蛋白38.59ng/mL,降钙素原0.07ng/mL。患者既往青霉素过敏,无烟酒史及家族史,心态平和。治疗前患者心衰病中医症状积分:36 分,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1分。

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伴随症状变化情况。药物治疗:呋塞米静推利尿消肿,头孢曲松钠静点抗感染,琥珀酸亚铁片口服+人血白蛋白静点纠正贫血,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化痰,养血饮口服液+生脉注射液静点益气养血,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降压,雷贝拉唑钠口服保护胃黏膜,氯化钾补钾等。中药治疗以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为法,方以真武汤合葶苈泻肺大枣汤加减。中医特色技术治疗:每日给予患者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神阙穴。

经治疗,3月27日患者诉胸闷、气短明显改善,可平卧,双下肢及腰骶部水肿消褪,3月31日患者未诉胸闷心慌、气短,双下肢水肿明显好转;3月31日患者未诉不适,遵医嘱出院。干预后患者心衰病中医症状积分:6 分,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42 分,血清BNP 下降至6035pg/mL,治疗效果明显。4月15日随访恢复良好。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心衰病中医症状积分

心衰病中医症状积分表是根据患者气短、乏力、气喘、心悸、胸闷痛、面浮肢肿、腹胀、不寐等症状计分,总分为45 分。累计分值越高,症状越重。本病例患者心衰病中医症状积分为36分。

2.1.2 呼吸困难指数(mMRC)

mMRC 是根据患者出现气短时的活动程度分为0~4 个等级,4 级表示患者在最轻微的活动时即出现呼吸困难。患者呼吸困难指数:4 级,属于重度呼吸困难。

2.1.3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基于生物抗阻原理,通过监测阻抗变化反应血容量和血流速度变化来评估心功能,主要观察胸腔液体水平、心输出量、每博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等指标变化。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随着心衰进展,血管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功能下降,前、后负荷逐渐加重,胸腔液体水平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水钠潴留。

2.1.4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总共21 个条目,各条目的记分采用线形条目记分法进行,分值为0~5 分,总分为105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差。该患者评分:61分。

2.2 护理措施

2.2.1 常规护理

2.2.1.1 生活起居:护士指导患者起居有常,夜卧早起,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防寒,根据天气冷暖增添衣物,可每日晒太阳、泡足以补阳气,避风寒。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2.2.1.2 用药护理:护士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用药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

2.2.1.3 饮食护理:护士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用有利尿作用食品,如芹菜、赤小豆,也可玉米须煎水代茶饮,不宜食酸性、大辛大热食物,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发散为阳,如大枣、桂圆、蛋类和新鲜水果等,可助阳气生发。

2.2.1.4 情志护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

2.2.2 隔姜灸脐疗联合穴位贴敷特色技术

2.2.2.1 实施部位:神阙穴。

2.2.2.2 操作方法:①隔姜灸。新鲜老姜适量捣碎,姜末放入保鲜袋中加热,将其铺满艾灸盒底部,艾绒柱点燃,见图1。患者取仰卧位,将点燃的艾灸盒置于患者神阙处,随时观察并询问患者的灼热情况,如有灼热疼痛时,可增加隔垫一层衣物或毛巾,每日一次,每次20 min,7日为一疗程。②穴位贴敷:药物成分为附子、商陆,为本院冬病夏治三伏贴协定方,每日隔姜灸后实施,患者采取仰卧位,清洁脐周,将特制药贴贴敷于患者神阙穴,将其固定良好,贴敷6~8h/次,7日为一疗程,贴毕清洁皮肤即可,贴敷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水泡、瘙痒等。操作时间:每日操作时间在巳时9:00—正午12:00进行。

图1 隔姜灸

2.3 护理效果观察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干预后患者评分降至6 分,疗效指数:83%,显效;mMRC由4 级降为3 级,患者可平地行走,仍可出现呼吸困难;BNP 下降至6035pg/mL;心输出量、每博输出量均有所增加,胸腔液体水平、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提示:心功能好转;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降为42分,生活质量提高。

3 讨论

CHF 主要是以运动耐量受限,液体潴留引起肢体水肿及肺淤血症状为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治疗虽取得良好疗效,但患者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并未明显下降[3]。近年来,中西医联合干预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中医药以及特色技术以多途径、多靶点、多机制的特点防治CHF,能够有效改善CHF的症状及预后[4]。心衰病阳虚水泛证病因病机为久病损伤肾阳,或素体阳气虚弱,气化无全,水湿泛滥所致。《黄帝内经》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该案例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防治理念,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中医特色技术进行冬病夏治,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本案例患者实施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脐疗中医特色技术。穴位贴敷药物成分:附子、商陆。附子辛热,归心、肾、脾经,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从附子中提取去甲乌草碱(DMC)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使阳虚证得到改善[5]。商陆的成分商陆皂苷元,具有利尿作用,这两种药物共同作用,共奏活血利水、益气强心之功效。隔姜灸在调理人体、预防保健及治疗疾病中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阳虚质患者,在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6]。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脐疗激发了经脉之气,协调了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且具有固本、温阳、化气、行水之功效,进而提高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心衰患者的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案例选择在春分实施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契合中医“内病外治,治理调养”的理念。患者在经过综合干预后,心衰中医症状积分下降30 分,疗效指数:83%(显效);呼吸困难指数由4 级降为3 级;BNP 由15046pg/mL 降至6035pg/ml;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均有所增加,胸腔液体水平、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患者心功能好转,且出入量达到负平衡,双下肢水肿消褪,生活质量提高。由此可见,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防治理念,实施中医特色技术能有效缓解CHF 患者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目前,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均较短,如何将中医特色技术应用于心衰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是广大中医护理人今后努力的方向。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个体参与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输出量心衰心功能
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虚拟水贸易定量分析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如东需求锐减过半,海南缩减85%! 一代苗输出量2000亿尾,未来前景看好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