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两山”理论的广西桉树改退与农民增收协同路径研究

2023-09-26左科举

广西农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桉树广西生态

左科举

(1.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广西 钦州 535099;2.广西乡村振兴研究会,广西 钦州 535099)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述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根据2022年6 月广西林业局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 年林业生态资源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21 年广西种植桉树面积达到303.36 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20.41%,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2 年的2194 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487 亿元,其中采伐的林木80%为桉树。桉树速生丰产林是高收益经济林木,但是桉树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对土壤有机质、矿物质、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产生不利因素。[3,4]大面积种植桉树不能保护好绿水青山,也不能带动农户可持续增收。如何保护好广西的绿水青山,并实现农户可持续增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桉树改退和农民增收为研究对象,分析桉树改退的政策背景、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改退方案和农民增收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广西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这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之路,让退桉群众能够长久持续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1 广西桉树种植现状及改退的政策背景

1.1 广西桉树种植现状

广西种植桉树的历史可溯源至1890 年。桉树最早是作为景观树引进的,民国十七年(1928 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仅广西农事试验场1928—1938 年种植大叶桉试验林就达到了89.5 万株。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至1990 年,广西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了长达8 年的中澳合作,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8 个国家引进174 个不同的桉树树种和种源,建立了1400 万公顷试验示范林,并对其中38 个树种和83 个种源、1294 个组合的种间和种内人工授粉杂交试验,开展了60 个试验课题的研究,成功建立135 个树种(种源)的桉树树木园和600 多个优良无性系基因库,选育出巨尾桉等桉树优良无性系148 个,培育出世界第一株桉树三倍体,国内首创了桉树组培无性繁殖及栽培系列技术。1990 年以后,桉树造林品系得到了极大丰富,桉树纸浆材林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基本形成。从2002 年开始,广西先后出台了桉树苗木免费、减半征收育林基金、优先安排采伐指标、造林补贴、造林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促进了桉树的快速发展。经过130 多年的发展,桉树成为广西一个种植面积广、木材产出量高的树种,2021 年桉树种植面积达到303.3674 万公顷,蓄积量1.8619 亿立方米,占乔木林树种面积的27.19%,与广西本土传统树种松树、杉木三分天下。[6]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统计表见表1。

表1 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统计表

1.2 广西桉树改退的政策背景

2014 年广西下发《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森林树种结构实施方案(2015—2020 年),明确调减27 万公顷桉树种植面积,使桉树林面积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比例从13.7%降到12%以下。2018 年印发的《广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桉树发展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生态效益提升型转变。2021 年印发《广西科学发展桉树工作方案》,提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桉树经营从短周期向长周期转变、从纯林向混交林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转变、从“速丰林”向“永丰林”转变。根据广西2021 年林业生态资源状况报告显示,广西森林总面积1486.3694 万公顷,其中桉树面积303.3674 公顷,占比高达20.41%。2022年广西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要求,各地市掀起了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桉退蔗进”三年行动(2022—2024 年),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和森林景观改造项目,将生态重要区域的桉树纯林改造成与乡土树种的混交林,分类分批推进桉树改退工作。[7]

2 广西桉树改退面临的现实困境

桉树作为广西第一大经济林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育苗、施肥、管护、采伐、收购、精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等造纸厂的主要原料和木材厂的重要原料。2021年桉树蓄积量达到1.86 亿立方米,木材产量3300万立方米占总木材产量的80%以上。[7]但在调整优化林木结构,整顿、清理占用耕地和水源林地种植桉树的过程中,受群众积极性不高、干部方法不多、财政补助不足和部分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桉树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改退工作进展缓慢。

2.1 群众退桉积极性不高

2018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群众增收是关键[8]。退桉工作相比于发动种植桉树的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桉树是广西从国外引进最成功的树种,生长速度最快、种植技术成熟、收获周期短、产业链完整、产品销路好、经济效益较好、投资回收期短、投资风险较小,尽管各级各部门广泛宣传动员,出台补助政策,但是群众退桉积极性并不高。经调查得知,大部分群众认为种植桉树成本低、投入少、周期短、风险小、管护技术简单,自己种了桉树还可以外出打工,多赚一份工钱。而桉树砍伐后,根部会继续长出小苗,开始第二季生长,省去了树苗成本。即使采购桉树苗,每株1~2 元的价格也比其他树种便宜,相比其他经济作物,桉树规模种植成本更低。改退桉树的经营付出大于桉树,群众不买账,出现有禁不止的情况,桉树种植面积也是年年增加。同时,相比其他粮食作物,种植桉树带来的收入更稳定,每667 m2桉树平均产值5000 元,是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5~7 倍,群众自觉地跟随市场的脚步,而未能主动参与退桉行动。

2.2 干部退桉举措方法不多

村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大、任务重,既要想法设法带领群众致富,又要研究如何解决各类矛盾,其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农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村干部在推进桉树改退工作时既要兼顾政策文件又要考虑桉树种植的历史原因和村情村况,但在实际推进中表现出举措方法不多。一是宣传方式单一,局限于大喇叭宣传和张贴告知书,未能一家一户上门通知,未通过召开小组会议讲解政策,也没有发放致农户的一封信。二是执行未能全覆盖,对于外出打工的桉树种植户未能电话通知到位,桉树改退工作优先在家中有人的家庭执行,导致群众有抵触心理。三是保障工作不到位,在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时,未能结合本村实际给农户提供可供选择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替代方案,出现家庭劳动力短缺的户不愿改种劳动付出大的经济作物,不愿退出。部分愿意退出的,因缺乏劳动力和机具无法及时采伐的,村干部未能协商帮助,后又不愿退出的。四是村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从调查来看,一些村将种植桉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不但村集体的山地种了桉树,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还租了村民的山地种植桉树,面对集体种植桉树禁止村民种植桉树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据调查,拥有林地、山地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90%以上选择出租给老板,而承租老板有80%以上是选择种植桉树。同时种植桉树的农户大多是家中劳动力不足或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的家庭,对于这类人群特别是脱贫人口,村干部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不返贫,引导其通过流转土地给集体或者老板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故退桉工作进展缓慢。

2.3 财政退桉补助相对不足

在推进桉树改退工作中,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思想认知和经济收入。2014 年以前,广西为了防山地撂荒,通过财政补贴、干部带头,引导群众种植桉树,构建了完整的桉树产业链条。但当前桉树改退财政补助显得有点不足,补助资金来源渠道少,每年安排的补助资金总量相比桉树存量占比较小。补助多局限于桉树改种甘蔗,且多限定于“双高”基地内的改退,出台改种果树等其他经济作物的补助文件较少,补助标准低于经营桉树的收益。2017—2020 年广西安排用于森林质量提升项目的补助资金分别为1990 万元、2000 万元、800 万元、600 万元,广西补助标准为一次性400 元/667 m2。比如来宾市象州县博华公司补助2020—2021 年度用糖料蔗“双高”基地清理桉树改种糖料蔗的,给予4500 元/公顷补助,县财政给予3000 元/公顷补贴;柳州市对桉树改种糖料蔗,给与15000 元/公顷的补助,其中政府每公顷补贴7500 元,糖厂每公顷补贴7500 元;崇左市扶绥县“十四五”期间桉树改种坚果给予12000 元/公顷的补贴;百色市凌云县桉树改造种植油茶按照连续两年验收成活率85%以上的分别给与补助15000 元/公顷(第一年)和12000 元/公顷(第二年)。群众在权衡补助资金、投入产出、劳动时间、日常管护后,更多选择继续种植桉树。

2.4 制约改桉进度的其它客观因素

改桉、退桉范围主要是水源涵养区、旅游区、耕地区、二级路两侧、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桉树限种区域布局在年平均气温19.6℃以上、北纬24.5°以南区域,即贺州八步区、钟山县、平乐县、鹿寨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部、东兰县、 凌云县、田林县一线以南区域。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重要区域的桉树林部分被划为公益林,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广西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更新改造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公益林采伐强度、连片采伐面积受到严格控制,制约桉树改退进度。同时受采伐指标的影响,一些需要改退的地方因没有采伐指标改退工作停滞不前。还有一部分桉树种植时间不足3 年的桉树,不满足砍伐条件。作为造林育林老大哥的国有林场,改制后成为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其为了创收和稳定发放员工工资,选择大面积种植生长快、成材快、收益快的桉树,部分林场早年已将松树、杉木和马占相思改种为桉树,部分企业为了生存而继续选择种植桉树。同时,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种植户与林浆纸厂签订了分包合同和长期的原料供应合同,部分桉树林吸收脱贫户作为护林员和劳务者,在未能找到替代岗位之前和供货合同期内无法正常推进退桉工作。

3 广西桉树改退与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桉树改退的核心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寻求经济发展新路子。回顾广西桉树的发展历程,其先后经历了政府鼓励种植、干部带头种植、企业补助种植、区域限种、局部禁种,桉树也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致富林、村民的脱贫林变为改退的对象。究其原因,源于桉树是短平快经济林木,但在种植过程中群众忽略了桉树的种植范围,一味地追求收益,高密度、纯树种种植。一些地方群众盲目在桂北地区种植、在海拔超过400 米的高山种植、在坡度大于40 度的陡坡上种植、在山塘水库旁种植、在耕地上种植,且大多是营造短轮伐期速丰桉树纯林,三到五年就采伐,经营强度过大、施肥过多、喷洒化学除草剂,这对涵养水源和水质造成了不良影响,破坏了土壤的肥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因此,桉树改退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养护绿水青山—改造绿水青山—发展绿水青山—共享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模式,除了做足群众的思想工作,还要为农民探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替代产品,要立足广西资源禀赋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通过“桉退蔗进”“桉退果进”“桉退茶进”“桉退粮进”等举措,推进桉树改退工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9]

3.1 加大桉树改退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意识

做群众工作,沟通很重要,面对新形势和新政策,村干部的执行力直接决定桉树改退工作的成效。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群众服务员,做好桉树改退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宣传、令行禁止的执行力、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一是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从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生态环境和生产力的关系,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解读退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饮用水源地保护、土壤肥力保护和糖料蔗保护区的身边事分析这一关系后代子孙身体健康和国家糖料安全的必行之事,用理论与事实武装头脑。二是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老百姓能接受的事,要用辖区内的真人真事说教,要让土壤和庄稼说话,要让测土配方和有机质数据说话。三是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示范作用,由村干部率先改退集体林地、山地、坡地上的桉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让老百姓看到村委的执行力,从而接受桉树改退的现实。四是乡镇政府可以联合企业、科研院所要同步宣传新作物和改退补贴政策,让老百姓看得到实惠、看得到后路、看得到改退后的收入。通过多元化的宣传,让群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桉树改退的历史潮流中。

3.2 科学选择桉树改退方案,拓宽退桉群众增收渠道

桉树改退的关键在替代产业的选择和产业增收的潜力。应以“造血”为本,因地制宜选择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种养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宜菜则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生态产业、集约产业、高效循环利用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分类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对于大山片区、山塘水库片区,要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资源,由经济能人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通过桉树改退项目补助和乡村建设资金,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垂钓、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产业,通过设置服务岗位和公益岗位吸收退桉农户和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二是创新发展甘蔗间套种产业。对于适合种植糖料蔗的地块,要恢复种植糖料蔗。同时推广甘蔗间套种草珊瑚、套种玉米、套种大豆、套种西瓜、套种花生等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0,11]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在林区、山区、石漠化地区可推行“桉退果进”“桉退茶进”行动,种植油茶、核桃、茶树、澳洲坚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替代桉树,通过推行“政府+公司+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开展“一亩山万元钱”——“油茶+N”复合经营专项行动、“坚果+N”“柑果+”“百香果+”“火龙果+”“木菠萝+”等以短养长行动。四是引导发展特色种养业。要积极引导山塘水库、江河湖泊、森林附近的退桉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和农林复合经营产业,推进林鸡、林蜂、林茶、林菇和陆基养殖、流水养鱼、小窝养鱼等产业,让退桉农户通过特色种养业增加收入。

3.3 深化桉树改退补贴机制,延伸退桉群众产业链条

桉树改退工作的主体是农民,农民除了看政策还关心退补资金的多少,要高效推进桉树改退工作,除了宣传和引导还要给足资金补助。而资金补助需要从单一的补助农户向补助产业链延伸,让下游企业主动参与补助农户,从而让农户退的安心、改的放心,也让新的富民产业形成产业链条,从而长久持续发展。一是政府要提高生态补偿标准。2001—2020 年,广西累计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40.83 亿元,但是补助标准仅为每年75 元/公顷,2020 年虽然提高到每年405 元/公顷,但对于种植户来说,补偿标准仍远低于种植桉树的收益。政府部门应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探索跨地域、分区域的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动态调整机制,探索通过协商谈判、资金转移、产业奖补等多种形式对退桉地区的居民进行生态补助,寻求退桉受益者和生态保护者之间利益平衡点。对于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改退,要运用好转移支付资金,让生态产品保值增值。对于分布在河流上下游的改退,要探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桉树改退农户能获得补助资金发展生态产业。要在改退林中探索“碳汇经济”,让新种生态林木成为增值的碳汇,让工业发达地区政府和企业支付生态补偿。二是企业要加大产业补助资金。在桉树改退过程中会衍生出更多的产业,种植桉树的土地成为新产业的原料来源,本土企业应有社会责任和长远眼光,主动参与到桉树改退的倡议中,用真金白银推动农户积极改退桉树,种植企业需要的原料,探索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保价回收合同或土地流转合同,让农户收入不减,主动参与到退桉的队伍中。三是部门要加大产业奖补资金。2012 年以来林业部门投入林下经济的补助资金超过6.5 亿元,但对于布局新产业来讲还显得不够。林业部门应发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撬动作用,通过明确优先支持桉树改退发展的农文旅项目、森林康养项目、林下经济项目、特色林果项目、特色种养项目等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桉树改退新产业布局中。同时,奖补资金覆盖范围要从直接从事者逐步扩大到产业承接者、产业链上的加工者、运输者、售卖者,通过构建产业链条,让更多农民加入到新产业中,促进新产业健康发展。[12]

3.4 统筹推进县域生态经济,持续提升农户收入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13]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民收入普遍较高。从现实来看,以桉树作为原料的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年产值超过2300 亿元,占广西林业总产值的40%以上。推进桉树改退工作需从县域经济产业优化布局出发,推进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退桉富民示范基地,让区域经济蓬勃发展,让农户朋友长久增收。一是打造一批退桉供粤港澳大湾区果蔬基地。由县级或镇级涉农企业、合作社承接一种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通过标准化改造、智能化管护、工厂化处理、品牌化销售,构建一批富民果蔬基地承接桉树改退的土地,迈向亩产万元田,带动农户增收。二是打造一批退桉平陆运河沿线富民林基地。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平陆运河的节点布局,谋划一批康养旅游基地、主题观光森林,布局一批有机茶园、休闲养生氧吧,将桉树改种为松林、竹林、针阔混交林、茶林、鸡骨草、五指毛桃、鸡骨草等混合经济林,结合立体农业,套种短期经济作物,推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方案,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促进退按群众持续增收。三是打造一批退桉名贵树种和特色苗木基地。广西地处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苗木基地众多。在退桉行动中可以发挥广西育苗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名贵树种和特色苗木基地。如沉香基地、市树市花基地、铁皮石斛基地、本土树种苗圃等,同时探索与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种质资源库,促进科研、教学、观赏、研学、体验、售卖融合发展,让县域经济后劲更足,让新产业吸收更多农民、带动更多农民增收。[14]

猜你喜欢

桉树广西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3个桉树品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