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研究述评与展望*

2023-09-22涂智苹柯野韶关学院商学院韶关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产教办学融合

涂智苹 柯野 (.韶关学院商学院;.韶关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对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作为需求侧一方的市场主体亟须大量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作为供给侧一方的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为此,2015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要将办学思路转到以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上来。随着国家将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提高到战略层面,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开始积极着手产教融合办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学者们针对产教融合办学现状也进行了总结,[1,2]还有学者针对职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进行了归纳。[3]然而,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目前,尚未有学者针对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另外,是哪些地方本科高校在积极落实产教融合教育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办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未来产教融合办学的工作重点又是什么?关于这些疑问目前尚未有一个全面的解答。本文基于上述几个问题,根据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研究现状,对其进行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后续提升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水平提供参考。

一、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研究定量分析

为梳理和归纳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情况,本文以“地方本科+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为主题词在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搜索,起止时间为数据库收录开始至2021 年12 月31 日,搜索来源为学术期刊。据此搜索条件共获得295 篇相关文章。在仔细阅读论文题目和内容后,删除会议通知和不相关的论文,最后剩下291 篇论文。本文根据搜索到的符合条件的样本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研究文献发表年份和数量情况

从图1 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研究文献时间开始于2014 年,正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年。其中,2014 年发表论文7 篇,到2018 年则攀升为60 篇,年均增加13 篇,进入产教融合办学研究的高峰期,随后2020 年发表66 篇,为发表数量最多的年份,之后2021 年有所下降。由此可知,随着国家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倡导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以来,各地方本科高校开始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战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图1 相关主题知网数据库收入文章

(二)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研究关键词和频次分析

表1 为产教融合办学研究文献出现的关键词和频次情况。从表1 可以看出,排在前三名的关键词分别为产教融合、地方本科院校和地方本科高校,频次分别为183 次、56 次和37 次。从关键词使用和词频情况来看,产教融合办学的重点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与国家的教育战略是相符的。此外,在结合学科特点和应用型特色方面,新工科在执行产教融合办学政策方面更加积极。

表1 样本文献关键词和频次情况

(三)样本文献刊发期刊和发文数量分析

样本文献发表的期刊和数量体现了样本文献的研究质量。表2 为刊发论文4 篇以上的期刊分布情况。从表2 可以得出,关于产教融合办学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发表在教育类期刊上,包括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类,既体现了专业理论性特点,又体现了职业技能性特征。其中,发文量前三名的期刊分别是教育现代化9 篇,教育教学论坛8 篇,高教学刊7 篇。

表2 样本文献发表期刊和发文数量情况

(四)样本文献的研究机构和发文数量分析

根据研究机构和发文情况可以了解哪些院校在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办学。由表3 可知,发表3 篇以上的院校共有20 个。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发文数量最多为10 篇,其次是湖南城市学院和邵阳学院,分别为7 篇和6 篇。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湖南省开展产教融合办学的地方本科高校最多,共有6 个。

表3 样本文献的研究机构和发文数量情况

(五)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研究高被引文献分析

高被引文献体现了学者们对研究成果的认可度和研究内容的代表性。从表4 可知,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作者曹丹于2015 年发表在《天中学刊》上的《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一文,共被引243 次,年均被引次数约41 次。从样本文献研究内容来看,基本集中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两方面。

表4 样本文献高被引情况

二、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研究内容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目前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状况,本文根据被引次数为10 次以上(含10 次)共计45 篇论文作为分析样本,对这些样本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后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学者们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分析如下:

(一)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办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办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从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进行归纳分析。

1.学校层面

作为产教融合办学中的重要一方,学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只有对自身办学现状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和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办学关系。从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地方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办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产教融合办学认知度不够。不少地方本科高校仍然将产教融合等同于校企合作。其实不然,产教融合强调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办学主体,而校企合作则更强调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辅的办学模式,因而导致不少地方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出现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方式单一[4]等问题,从而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办学效果。

第二,产教融合合作办学深度不够。由于对产教融合办学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导致具体的合作办学内容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低。大多数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即以本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占比较低,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导致专业和产业相脱节,[5]进而使得学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降低。[6]

第三,师资队伍和结构不合理。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产教融合办学目标的重要因素,而在现有产教融合办学中,符合产教融合办学需求的师资比较缺乏,主要体现在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7]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历。他们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教学经验不足。针对此种情况,大多数学校并未提供机会或者平台让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此外,学校也并未引入企业导师进入学校参与教学,仍以本校教师为主开展教学活动。这显然不利于产教融合办学目标的实现。

第四,学校缺乏有效保障措施。如前所述,学校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与学校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有关。[8]由于学校层面给予产教融合办学的经费有限,导致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机制难以推进。以教师培训为例,由于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教师去企业培训的动力不足。作为专任教师,除了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承担其他工作任务,如果没有相应的培训激励政策,教师走出去培训的意愿将大大降低,因而影响了双师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此外,受经费不足的影响,学院层面也无法邀请校外企业导师和专家参与本院的专业授课活动。

第五,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不足。产教融合办学非常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9]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平台,学生无法实现创新实践活动,只能囿于传统的课堂学习。目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校内的产教融合办学平台建设不足,学生不能进行沉浸式学习,只能利用企业见习或者企业参观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因此,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非常有限。

2.企业层面

产教融合办学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企业作为产教融合办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体,其与学校的主体地位是一样的。从现有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情况来看,企业作为办学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现有产教融合办学中的企业地位与校企合作中的办学地位一样,仅起到辅助作用,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10]大多数企业只负责提供专业见习或者实习场地,而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活动以及教材编写等并未参与或者参与较少。这导致专业学习和企业需求相脱节,企业和学校几乎形成平行线的关系,交集甚少。

第二,缺乏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学校派遣学生到企业进行见习或者实习,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责,这无形增加了企业的额外负担,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在此情况下,作为学校或者政府并未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虽然有部分政策出台,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对各方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划分不清晰,[7]导致企业接受学生见习或实习的内在动力不足。企业已然成为被动参与者,从而使得产教融合办学流于形式。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大多数企业对人才联合培养意识不强,缺乏对企业自身人才储备的长远规划。大多数企业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事情,而且认为学校对企业的帮助和扶持并不大,因而不愿意与学校展开深入合作。[11]

3.政府层面

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产教融合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制度上。虽然地方政府制定了较多政策来支持产教融合办学,但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的支持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政府虽然对产教融合办学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关于能发挥实效的政策,如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等没有具体规定,产教融合办学中需要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没有落实,使得企业增加了额外负担却未得到补偿,造成企业在产教融合办学中主动意识不强。

第二,对地方本科高校的经费支持不足。政府虽然对产教融合办学予以肯定,但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地方本科高校受自身财政影响,对产教融合办学的经费支持不足,无法给予产教融合办学更多资金,政府对于师资培训也未给予经费支持,使得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师资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进而影响了产教融合办学效果。

第三,各方协调机制不顺畅。目前,产教融合涉及的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处于各行其是状态。对于地方本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政府未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对他们之间的合作情况也未进行有效监督、评价和考核,导致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办学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促进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的政策建议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研究,学者们从发展现状剖析了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提升产教融合办学质量,具体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针对学校层面,要体现办学的“地方性”“应用型”和“特色化”。[12]

首先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内容。为实现这个目标可采取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实训课程设置,推进专业和产业的无缝对接等措施。此外,还需围绕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专业素质构建等方面,增加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课程教学以及项目管理运作的参与和指导工作,改变当前由本校教师承担全部课程教学的状态。[13]其次,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双师型教师是推动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办学的中流砥柱。为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提升薪资待遇和教科研经费支持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定期对本校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此外,还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合作交流,或者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职业工种培训与鉴定等方式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14]最后,加强创新竞赛、创业训练项目平台的建设。创新和创业训练离不开实践活动。学校的综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产教融合办学的基础,因此要加强相关平台的建设。为此,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引入资金共同打造综合性创新实验室,建设创业实训基地,为产教融合办学提供实践实训平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共同举办学科竞赛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针对企业层面,要与学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作为产教融合办学的主体,企业应从自身长远发展目标出发,主动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将人才培养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一是要主动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将企业需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参与审核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二是要主动派遣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要向学校和地方政府寻求制度保障。当企业吸收学生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学校应保持与学生的沟通,监督其学习情况,政府应给予企业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四是要主动与学校建立创新综合实验室和实践实训平台。企业可通过组织学科竞赛,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经营活动,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3.针对政府层面,要制定相关政策,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首先,政府要制定产教融合办学相关政策。政府要统筹各方利益,对学校和企业给予人才、土地、购房和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5]其次,政府要为产教融合搭建平台。政府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状况,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地方经济。例如,政府可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基金提升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内在动力,降低办学风险。政府还可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办学,降低其办学成本。[15]最后,政府要强化监督职能。为强化监督职能,政府可设立专门机构承担监督职责,由监督机构定期检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办学情况。如发现产教融合办学问题则由政府牵头督促学校和企业协商解决,避免由于监督不到位,导致产教融合办学流于形式。

三、未来展望

学者们针对产教融合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些关于产教融合办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升产教融合办学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产教融合办学水平,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16]落实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续还需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增强相关利益者的产教融合办学意识。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是国家对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思路的战略指引,是需要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相互配合完成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当前,产教融合办学出现学校“一头热”的局面,大多数企业和地方政府置身事外,认为这仅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自身关系不大。即出现企业没有主动参与、地方政府也未发挥监督指导作用的局面。因此,后续要强化企业和地方政府产教融合办学意识。只有相关利益者对产教融合办学统一认识,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更积极、更主动地落实产教融合办学教育方针。

第二,理顺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产教融合办学牵涉面比较广,各方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导致相关利益者各行其是。虽然,现有部分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引导产教融合办学,但因没有明晰各方的责权利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实施效果欠佳。为此,应根据相关利益者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并配套相关的政策和条例细化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让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方能有效实施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达到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目标。

第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从现有研究情况来看,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和地方政府针对产教融合办学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如高校为教师提供企业培训和境内外学习交流机会,企业也与学校共同建立了实验实训中心等实践平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产教融合办学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深化产教融合办学内容,后续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具体而言,高校应完善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考核和评价体系;地方政府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以支持和监督企业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办学;企业应本着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人才的目标,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参与高校的产教融合办学。

猜你喜欢

产教办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