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的指导价值

2023-09-21钟丽慧闫优萍邵方真柴宝魏艺芳马东升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脾肿大血型白血病

钟丽慧,闫优萍,邵方真,柴宝,魏艺芳,马东升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a.输血科;b.血液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急性白血病是常见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情危重[1]。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多仅有3个月左右生存期,有效的化疗干预可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方案,但化疗在清除异常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患者机体正常细胞,影响化疗效果[2]。因此,化疗后临床多选择进行红细胞输注,给予外周血细胞补充;但由于抗原抗体等成分及血液类型本身的影响,红细胞输注后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3]。特别是对于有输血史、需多次输血或有妊娠史患者,不仅影响输血安全性,还可导致化疗效果下降[4]。红细胞不规则抗体(ABO血型系统以外的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有利于避免红细胞输注中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尝试探究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中的指导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选例基线资料

本研究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男109例,女73例;年龄36~60(47.90±5.83)岁;体重指数18~27(23.75±1.61)kg·m-2;疾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10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5例;病程 6~32(23.60±4.18)个月;化疗时间4~29(21.63±3.44)个月。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中急性白血病诊断[5];经骨髓穿刺初次确诊;中低危急性白血病(白细胞计数≤100×109L-1);于本院接受化疗治疗;依从性良好;血红蛋白<60 g·L-1;确定存在输血指征;化疗后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免疫功能障碍;输血前筛查发现伴乙肝、梅毒、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肝、肾、心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存在输血治疗禁忌证;存在心理疾病、精神异常。

1.2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

采集患者输血前静脉血2 mL置于抗凝管中,室温下3 400 r·min-1离心5 min,分离血浆。用低离子溶液将Ⅰ~Ⅲ号筛检红细胞配成0.8%~1.0%浓度,分别加入标记好的凝胶卡中,每管50 μL,然后立即加入被检者血浆50 μL,加样后置于37 ℃孵育器中,15 min后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 min(900 r·min-12 min,1 500 r·min-13 min),取出试剂卡并观察检测结果。红细胞悬浮于凝胶中段或表面为阳性,均匀沉于底部为阴性。利用谱细胞对阳性样本进行抗体鉴定。

1.3 红细胞输注效果评估与分组

评估依据:血红蛋白升高值≥预期值80%为有效,计入有效组(144例),血红蛋白升高值<预期值80%为无效,计入无效组(38例)。血红蛋白预计值计为供者血红蛋白(g·L-1)×0.085(L·kg-1)×输入量(L)/患者体重(kg)×90%。

1.4 观察指标

(1)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合并恶性肿瘤、是否伴脾肿大、输血前外周血血红蛋白、输血前血小板、输血前白细胞计数、是否接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2)接受筛查患者各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系统分布情况。(3)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4)logistic回归模型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规则抗体筛查患者不规则抗体系统分布

182例患者中共143例接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出Rh血型系统抗E阳性2例,MN血型系统抗M阳性1例。

2.2 有效组、无效组临床资料

两组合并感染、合并恶性肿瘤、伴脾肿大、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妊娠史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有效组、无效组临床资料比较

2.3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无效为因变量(否=0,是=1),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项目为自变量(合并感染否=0,是=1;合并恶性肿瘤否=0,是=1;伴脾肿大否=0,是=1;接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否=0,是=1;妊娠史<2次=1,≥2次=2),通过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感染、合并恶性肿瘤、伴脾肿大、妊娠史均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接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2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化疗后输注无效的预测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化疗后输注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95% CI:0.882~0.962),敏感度89.47%,特异度83.33%(P<0.05)。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及时给予红细胞输注可提升患者外周血细胞数目,促进红细胞、粒细胞增殖、分化及粒细胞、巨核系造血重建,加快机体各系统组织造血细胞成熟、释放,避免循环超负荷,降低不良事件风险[4]。红细胞外基质可参与造血细胞增殖、存活及其向各系分化的过程,能促进受损细胞恢复,发挥提升化疗效果的作用[6]。本研究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该检测方式操作简便,干扰因素少且易于判断[7]。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2.10%(3/143),与以往研究[8]相似。logistic分析显示,接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无效的保护因素,为了提升急性白血病患者输血安全性,相应无抗原红细胞输注之前,接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具有重要作用。

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一旦输注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可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9]。此外,若受血者不规则抗体不明确则配血需“盲配”,由多个献血者同时交叉配血,配血时间延长,可能延误输血时机,影响治疗效果;对于血容量不足的血库或小型输血科,盲配的方式加大了血液配型成功的难度,可能危及患者生命[10]。因此,输血前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十分重要。本研究显示,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合并恶性肿瘤、伴脾肿大、妊娠史均为化疗后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不仅对血液系统造血恶性肿瘤细胞进行灭杀,还可损害正常细胞,导致机体造血微环境失衡,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骨髓抑制等;进而影响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化疗进程,还可增大感染发生风险,甚者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化疗后输注无效的AUC为0.929,敏感度、特异度均达80%以上,表现出较高预测价值,有望成为临床预测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可靠方案。

4 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效果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合并感染、合并恶性肿瘤、伴脾肿大、妊娠史等因素影响,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利于预防红细胞输注无效,可为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红细胞输注有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脾肿大血型白血病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儿童肝脾肿大原因分析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内脏利什曼病一例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阅读理解Ⅰ
不同浓度胆红素对感染相关性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脾肿大和肝功能的影响
577例脾肿大患者的临床分析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