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苏格兰地区本科护理教育见闻及启示

2023-09-14晨,崔

全科护理 2023年25期
关键词:专业护理教育

张 晨,崔 玮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相对传统教学手段而言,将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应用于教学中。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机、投影仪和计算机等直观教具早已应用于各学科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翻转课堂、微课、直播等新兴教学形式出现,使得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青睐,既方便信息传递,又易于学生接受。笔者在英国苏格兰地区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Glasgow Caledonia University,GCU)护理与社区专业(nursing and community science)进修学习,参与该校及教学医院课堂学习与护理实践技能培训,与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深入座谈,对该校使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印象深刻,予以反思,对于我国护理教学模式及培养理念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将学习期间的相关见闻和体会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国内护理教育者提供一些启示。

1 英国护理与社区专业护理本科教育概况

GCU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全球化网络,高质量的教学以及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学生社团令其在国际留学生支持方面位列苏格兰榜首,在国际留学生满意度方面位列英国第2位,该校现有来自超过100多个国家约17 000名国际学生,为苏格兰规模最大以及最具活力的大学。该校护理、助产与社区卫生学院从1993年起已成为苏格兰唯一一个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护理发展合作中心[1]。包括GCU在内苏格兰地区授予护理本科学位有三年制和四年制2种,四年制被称为荣誉学士学位(honours degree),与三年制普通本科学制相比具有更多科研训练课程,面向有进一步深造需求的护理专业学生,两种学制课程模块对比见表1。三年制和四年制顺利毕业后在护理和助产士协会(The Nurse and Midwife Council,NMC)正式注册后方具有相应专业设置的保健机构执业资格[2]。

表1 三年制/四年制成人护理本科课程模块

除了本科教育学制不同,与我国护理教育相比,爱尔兰地区以外的英国护理教育在本科阶段已进行专业的细分[3],NMC规定了成人护理(adult nursing)、儿童护理(child nursing)、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精神护理(mental health nursing)4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入学时即确定专业方向[4]。另外,GCU护理学院在护士培养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内容,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到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经历,每名学生与其带教老师完成和填写由苏格兰地区11所具有护理专业的大学共同认可的培养计划手册(Ongoing Achievement Record Scotland,OAR)。因此,学生只需接受并完成所有规定范围内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即具备护士注册资格或在相关领域内注册工作。

2 教学资源概况

2.1 高仿真教学设施

GCU临床技能教学中心(the saltire centre)设有6间视频教学室,配备有视频音频设备,每间实验室可实时录课。每间实验室可容纳15名学生小组讨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床旁配备的录音录像设备,回看操作视频及组内讨论,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师仅起引导和评价作用,不单纯是“教”的方法,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5]。每间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配有仿真教具,录入临床案例库,能够对治疗和护理操作做出相应的响应;实验室治疗单位同时配备监护设备、供氧系统、除颤仪、掌上电脑(PDA)等物资,进入学习环境可身临其境感受到临床工作环境。

临床技能教学中心环境设置与临床工作场景基本一致,医院教学实验室包括普通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手术室、诊室、放射治疗室等,让学生在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中集中体验和运用临床操作技能、人际沟通技能、临床精神和心理护理技能。例如重症监护病房配备病人多功能观察床单位,可自动切换心肺复苏和正常病床并调整病人体位,模拟人教具内置特殊管道及语音部件,学生可与电脑操控的模拟人进行对话交流,并观察其显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应对突发状况,模拟人根据应对措施的妥善与否作出相应反应。

社区-居家护理实验室有4间,以康复期或功能不全者居家护理、老年人居家照护、临终关怀、“恐怖屋”情景为主题。其中“恐怖屋”最具特色,在场景中放置一具中枪后的死尸模拟教具,整体环境布置为“案发现场”,主要演练急救医护人员出现在现场时可能遇到的应急状况,以加强和训练学生面对真实情境不可预测性的认知和反应。另外3间居家场景主要针对特殊人群生活设施的使用进行教学,如餐具、沐浴、康复训练、如厕、压力感受装置等,与目前英国社区提供的配置基本一致,居家病人需要此类设施可由健康管理机构提供。

GCU模拟实验室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场所,还与附属医院资源共享,可满足医务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技能训练和考核。除技能考核以外,也能够多人进行线上理论考核,理论测试考场可满足百余人同时线上理论考核,学生端完成理论答题后,教室前端的显示屏即可出现每名考试人员对应的答题正确与否的结果,提升教学考核效率。

我国是一个老龄化国家,虽然已开始关注老年人和残障人群,医院和公共场合设有特殊设施,但此类设施精细化、人性化程度以及居家照护标准未达到全民覆盖和普及,也是社区护理专业性发展热点问题。另外,在学校教育阶段对护生的教学可借鉴高仿真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场景,将丰富的临床案例题库嵌入高仿真教具[6],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掌握和提高实践技能、沟通技能,能够为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功能不全者虚拟现实技术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以及传感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新生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感觉世界(实体),允许参与者(用户)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如头部转动、眼球转动、手势及其他动作)对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模拟或体验真实过程,具有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以及构想(imagination)等特征[7]。医学虚拟现实教学是网络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推广,可有效补充和拓展传统医学教育,也是应用于护理教育的热点。

GCU社区护理专业对高龄、功能不全者等人群居家照护设置有体验式教学课程,运用VR技术手段模拟老年痴呆病人生活环境和状态。学生穿戴VR眼镜、耳机、阻碍触觉的手套、特殊鞋垫等设备进入设置成居家或公共场所的场景的配备视频录像的教室,完成倒水、穿衣、系扣、铺床、画画、收拾衣物、寻找特定物品以及接听电话等简单日常指令,以体验作为老年、痴呆病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学生完成体验后回到教室进行录像回看,由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分享体验感受,分析这些感受深层原因,在专业层面上探讨相应护理实践等教学内容。不仅要学生做到感同身受,体验可能出现沮丧、无措的感受,同时在此类病人专业照护中提出反思,结合专业课程书写反思日志。GCU教师团队在开发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教学领域过程中,同时进行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有机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医学教育教学活动成为较为新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物,利用先进的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技术实现人机交互[8]。教师可将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可视化、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做试验,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事物变化,增强感知能力[9]。

2.3 网络虚拟社区

3D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SL)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全世界玩家可互相交流,即网络游戏、社交网络、Web 2.0的组合;用户被称为居民(avatar),可以通过虚拟化身互相交互,这套程序还在一个通畅的元宇宙基础上提供一个高层次的社交网络服务,营造一个与现实社会平行的虚拟社会,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影响力不容小觑[10-11]。因此,SL已成为很多大学前沿虚拟课堂,使得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固定课堂外拥有更多学习时间,学生表现出对社交式学习活动的偏爱,并因在学习过程中和他人互相交流而获得很大乐趣。

GCU护理专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都可利用学校网络课堂进行学习。例如学习护理程序课程时,学生通过登录SL个人账户进入学习社区,佩戴3D眼镜可直观评估虚拟病人的表情、瞳孔、意识、行为观察,并可以进行听诊,根据收集的信息对病人病情做出初步判断,与其他学员组成团队共同讨论医疗和护理方案,解决病人问题。通过虚拟世界学习,首先学生要进行评估,收集信息;其次在平台上表达,进行交流和讨论;最终解决问题。整个学习是行为知识的建立过程,通过“学习—反思—再收获”,同时丰富理论知识和培养团队意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学生在这个模拟真实学习场所的虚拟环境中,如同身处传统的教学空间进行实时交互,完成学习任务,参与集体活动,对于各种无法出席现场教学课堂的学员,可有效提高“面授教学”中的出席率[12]。授课教师可以在网络社区中根据场景设置教学内容,考核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比如布置学生在集市中购买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从而考核饮食健康教育内容,以游戏通关形式设置,寓教于乐,学生参与感更强。

3 反思

3.1 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教育创新和护理信息化资源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医疗卫生领域各个方面,全球范围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社会老龄化趋势和疾病谱的改变,促进护理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为高校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13],经济新常态下的高等教育创新提示护理教育者可将现代化教学方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融合不同的模拟教学方法。

英国护理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发展和推广相对普遍性较好、应用广泛,包括医院、社区和学校机构,不仅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护士、教师和学生,也面向其他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网络资源的开发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解决时间和空间限制,学员可自主学习获得教育资源,甚至病人可通过虚拟社区获取医疗护理信息,通过病友互助社区建立联系[14]。提示我们在护理信息化资源应用方面,可从临床护理实践扩展到护理管理、教学、科研,不仅服务于护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还可服务于病人和家庭及其他健康服务者(科研院校、行政部门和社区),成为全社会的健康管理资源[15]。然而网络的开放环境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虚拟世界应用到我国教育环境中应当考虑存在的隐患,可进一步参照国内外实践案例预先探明问题[16]。

3.2 跨专业教育提升团队协作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技能水平要求高的专业,其实践教学在所有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素养是培养重点;护理人员在医疗团队中需要更多地与其他医学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协作,因此跨专业教育(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IPE)对优化病人照护结局尤其重要[17]。英国卫生部和质量监督机构(Department of Health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已将跨专业教育作为医疗及社会服务工作者注册前培训的必修课程,GCU跨专业教学课程是结合护理与其他医疗专业基于模拟教学、病例共同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学习,以多团队协作方式考核,立足系统的医疗实践和病人治疗—护理—康复全过程,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多个专业的实际临床环境,同时增加其他职能角色理解[18]。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英国跨专业教育注重体验式教学和团队协作,通过体验护理诊断的推理过程,模拟病例进行护理评估,同时设置多学科背景的情景模拟,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塑造,更注重团队中沟通、合作及领导能力[19-20]。

英国护理本科教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关系[21],利用虚拟交互技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提升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22]。提示国内护理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仅是“填鸭式教育”,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及个体化差异,加强师生沟通、评价及管理,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期间护理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4 小结

通过对英国护理本科教学的了解,发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的应用具有使用范围广、易于接受、信息传递便捷等优势。注重体验互动式教学和跨专业教育不仅可改善医学护理专业常规教学模式,也可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我国护理教学也在不断进步,并逐渐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升学科发展水平,但如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仍是值得护理教育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专业护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