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影响

2023-09-14马亚琴史菊芬周云凤

全科护理 2023年25期
关键词:卡通耳蜗植入术

马亚琴,史菊芬,周云凤,张 静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的有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儿恢复听力、优化生活质量[1],人工耳蜗植入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这促使患儿在术前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加之患儿及家属存在有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导致其心理应激反应增加[2]。有研究表明,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可导致病人易采用消极态度应对疾病,降低病人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3]。心理诱导属于心理学干预范畴,采用心理诱导干预有利于降低病人手术期恐惧感与焦虑感,促使机体处于放松状态,降低机体负性应激水平[4]。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的患儿因年龄偏小,其理解力及表达能力不高,听力障碍导致其对术后疗护出现抵抗心理,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效果。健康教育在优化病人遵医行为方面的应用价值已被学者公认,但是就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的患儿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疗效并不十分显著,实际生活中,儿童较为好动,形象思维活跃、模仿力强但专注力低下,卡通游戏为一项娱乐活动,属世界性儿童语言,受到儿童的青睐[5]。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用以观察其对患儿听觉功能、身心应激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1年12月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双耳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经听力检查确诊;2)符合2013版《人工耳蜗植入术工作指南》[6]中相关入选标准;3)智力正常,对图片等信息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4)患儿亲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存在器质障碍性病变;2)内耳严重畸形、听神经缺如、中耳乳突急性化脓性炎症;3)合并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致沟通性差。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包括入院健康宣教,疾病、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以及出院时人工耳蜗的保养、开机与调试等。传统健康宣教以向患儿家属口述、提供书面或电子宣教单方式为主。责任护士住院期间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的同时,运用非语言沟通交流技巧,采用肢体语言(抚摸、拥抱、眼神)等对患儿进行鼓励,为其提供适宜的心理护理。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的患儿年龄均偏小,多自卑孤僻,有人际交往障碍,紧张畏惧,焦虑、抑郁、惊恐,抵抗性强,交流困难,护士与患儿接触时要在家属陪同下,态度和蔼,交谈时应与患儿视线呈水平状态,声音平静、不急促,说话要清晰。出院后通过电话定期随访患儿人工耳蜗使用情况、语言发育情况及生活状态。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行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刚入院时,责任护士带患儿及家属参观悬挂灯笼挂饰、贴满色彩鲜艳儿童绘画的护士站,符合儿童审美的以“小猪佩奇、熊出没、米老鼠”等贴画为主题的病房、换药室、操作室等,减少陌生感。入院第1天聚集相同年龄段的孩子或者同种疾病的孩子一起玩躲猫猫、抓颜色不同的积木、搭积木、准备五颜六色卡片、蜡笔纸上涂画、听故事等活动,增加耳聋患儿与其他患儿的接触机会,缓解患儿孤独恐惧心理,减轻患儿入院时的抵触,缓解适应焦虑,同时了解患儿的个性特点、喜欢的卡通人物及类型。2)责任护士在获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且有一定沟通基础上,征得家属同意进行心理量表评估。3)举行座谈会,向家属讲解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各项检查的目的及要求,解释术前准备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向患儿家属介绍同类患儿治疗的经过和效果。患儿长期的语言沟通障碍、高昂的手术费用、康复效果的期待给家属造成巨大的生活、经济和心理压力,让家属表现得焦虑、期望高,急于求成。因此需纠正患儿家属一些错误的观点,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减轻家属疑虑和心理负担。受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社会支持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家属有敌对、偏执、强迫等症状,护士应循序渐进地进行个性化沟通,告知患儿家属提高听力的关键不仅在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植入耳蜗后为患儿重建新的语言环境。父母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听力恢复,更影响患儿心理健康。必要时联系更专业的心理医生配合实施治疗。4)针对不同性格的耳聋患儿,选用不同的玩具,偏安静的患儿可用玩偶,好动患儿用电动玩具,在游戏时与患儿沟通有利于平稳其焦虑、恐惧等情绪,减轻抵触心理,沟通效果好,医疗配合度高。征得患儿和家属同意后,在家属陪同下观看制作好的患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式的短视频宣教,包括困难的打针、换药、听力检测等,再进行模拟游戏,包括模拟打针、换药、听力检查、手术的情景游戏,将注射器实物化、手术流程情景化、麻醉过程视频化,注重游戏时积极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加患儿的自信,同时让患儿对后面的治疗有自己的预想和理解。听力检查时,听力师用手语与患儿交流。5)手术当天,送入手术室前进行拍背拥抱安慰,减轻手术分离焦虑,提高治疗配合度。手术当天除使用药物镇痛泵以外,播放音乐、动画来分散患儿注意力,耐心与患儿沟通,对于手术时患儿的勇敢表现给予肯定,并暗示“好好配合很快可以康复出院”,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6)出院时,告知患儿家属需增加自身耐心,康复训练时间长,患儿需要不断熟悉和学习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听力。告知家属出院后注意事项,同时再次采用量表评估患儿的心理状况,结合评估结果及时疏导其存在的负性情绪。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指导患儿家属加入耳蜗手术微信群,在群内及时进行疑难解答,家长定期分享患儿的语音康复训练进展。出院3个月后进行耳蜗调试,调试前会以动画的方式让患儿观看其他小朋友调试视频,以减少惊恐。追踪期间,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不同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实施个性化的心理诱导干预,增加患儿社会支持系统,动态追踪术后1、3、6、12、24、36、48个月患儿听觉功能、语前听能发育情况、学校及生活状态,定期采用量表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1.4.1 听觉功能评估

采用听觉整合问卷(MAIS)[7]展开评价,该问卷包括信心、警觉及意义3个维度,评分与测评对象听觉功能呈正相关。

1.4.2 身心应激状况评估

采用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SDS)[8]展开评价,该量表包括分离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及再体验症状4个维度共19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为19~95分,评分与测评对象应激程度成正比。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0。

1.4.3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Nijimegen植入量表(NICQ)[9]展开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3个维度,采用百分制,评分与测评对象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88。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听觉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听觉功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应激状况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儿分离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再体验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分离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再体验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应激状况评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儿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能力评分分别为(58.80±6.76)分、(62.52±6.40)分、(62.60±7.0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一项数据显示,我国7岁以下的耳聋患儿人数达80万人,每年新增3万人。在给患儿自身带来疾病折磨的同时,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现阶段,针对遗传性耳聋疾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数病人唯有通过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辅助手段行康复治疗[10]。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指采用植入人工耳蜗、刺激耳蜗残存听神经等手段重获听觉的一项技术,多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耳聋疾病的临床治疗干预中,但其属创伤性手术,存有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1]。耳聋患儿多伴有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听力障碍、手术疼痛感等会加重患儿身心应激反应,影响患儿术后疗护依从性。为此,如何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针对性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强化其疗护遵医行为,进一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优化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一直以来是医护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3.1 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听觉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信心评分、警觉评分及意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听觉功能,与吴丽平等[12]的研究结论相似。可能的原因: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儿恢复或重建听觉功能,提高患儿交往能力,从而回归正常生活。而接受手术患儿的年龄、自身及家长认知水平等均为患儿听觉功能恢复及重建的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且有效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康复治疗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患儿的特点有好动、模仿能力强、专注性差等,研究中采用的视频健康教育以语言、拼音、卡通图片作为载体,将抽象的教育内容以更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给患儿,满足其好奇心;游戏是儿童无法拒绝的娱乐项目,健康宣教中融入游戏元素,通过制作卡通人物式短视频宣教、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可强化患儿专注行为,促进患儿情感、人格的良好发展;通过制作人工耳蜗植入术音视频资料并播放给患儿、建立卡通式儿童病房等手段缓解患儿焦虑、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患儿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在实施游戏性健康教育的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诱导干预,依据心理量表评估结果结合患儿心理特点实施心理诱导及鼓励,有效改善了患儿负性心理状态,提高了患儿接受治疗及护理的积极性,促进患儿听觉功能恢复。

3.2 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身心应激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分离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再体验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身心应激状况,与李娟娟等[13]的研究结论相似。可能的原因: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中制作卡通动画片已被证实可通过转移患儿注意力来缓解其临床症状与紧张、恐惧等不良感受,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动画片内容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患儿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够充分学习到使自身受益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态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再对其辅以心理诱导干预。心理诱导干预属心理护理范畴,通过为患儿播放视频、手语沟通交流等方式促使患儿从听觉、触觉等方面接受护理内容,协助患儿充分调动自身内在潜能,从认知及情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指导调节,使得患儿在面对疾病时变被动为主动,对术后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增加积极情绪,减少恐惧焦虑感,进一步提高其心理舒适感与自信心[14],从而有效减轻身心应激反应。

3.3 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与熊萍等[15-16]的研究结论相似。可能的原因: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可分散患儿注意力,避免患儿过度将注意力集中于疾病自身,从而有效减轻其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改善生活质量[17]。动画内容除寓教于乐的性质外,更在于通过具象化的物体表达内心实质情感,使得患儿可以充分释放内心矛盾与冲突,在可控的空间进一步依据自己的意愿塑造事物,不受疾病约束自由表达观点,免受指责与操纵,从中获取成就感,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逐步建立自信心,获得轻松的情感体验[18]。同时辅以心理诱导干预,从患儿认知及情绪方面入手进行指导调节,使其充分调动自身内在潜能,在与人、社会及自然的交往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可作为患儿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状态认知与评价的潜在工具,在个体心理活动及行为控制中发挥调节作用[19]。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促进个体良好心理活动及行为控制的发生,从而优化生活质量[20-21]。

综上所述,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卡通游戏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诱导干预可有效优化其听觉功能,显著改善其身心应激状况及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卡通耳蜗植入术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鸡鸣狗盗皮皮猪卡通
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的效果评估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豚鼠耳蜗Hensen细胞脂滴的性质与分布
趣味的卡通穿上身
疯狂看卡通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