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路径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3-09-10☉戴

小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恐龙文本课文

☉戴 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也是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写作练习,构建读写结合模式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设计中,学生读写分离的问题却比较突出。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探索读写结合策略。

一、构建语言情境,诱发读写结合的动机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文质兼美,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诱发学生主动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计故事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把握文本中的语言,教师对语言描写进行了重点解读,并启发学生思考。文中写恐龙的外形特点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如“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还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如“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等。课文中用一整个自然段生动介绍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四种恐龙,同时补充资料中又介绍了鱼龙、翼龙等恐龙,基于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任务:根据课文中描写恐龙的方法,请你对自己所了解的恐龙进行一番介绍(重点从恐龙的习惯、形态、性格等方面进行描写)。通过思考和讨论,结合课文的模板,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恐龙不仅种类多,而且形态各异,有些恐龙,身形巨大,行动起来就像一座移动的大山。例如,霸王龙就是这样的恐龙。有些恐龙,身形小巧,行动起来也很快速、敏捷。例如,小驰龙,它们拥有修长的双腿,且肌肉发达。恐龙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有些恐龙性格凶猛,会捕猎动物为食,甚至捕猎其他恐龙。例如,棘龙就非常凶猛,它的标志是背着一个个巨剑,看起来十分不好惹。有些恐龙性格比较温柔,主要是以植物为食。例如,梁龙,它们有着长长的脖子,看起来有些吓人,但动作缓慢,十分温顺……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拨指导,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深入阅读,拓展思考,提升阅读效果。

此外,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指导中,教师还可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结合文本内容绘声绘色地表达一只庞然大物如何飞向天空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而吸引学生主动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并适当发挥想象,以故事的形式展现恐龙的命运。这样在阅读指导中,教师挖掘了文本中的语言价值,并结合情感来呈现语言旺盛的生命力,引起学生关注,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表达意愿[1]。

教师还可以抓住语言的美感,促使学生关注语言的建构,为学生语言应用奠定基础。例如,在《乡下人家》这篇文章中,作者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文章语言非常优美,简洁明快,活泼风趣,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可以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思路,欣赏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戏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荫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的场景……语言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串联起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更好地同作者进入乡下人家,模仿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体会。这样,学生则可以从语言开始展开练笔,模仿写景散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精读文本,锻炼学生写作思维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的分析与研究发现,许多学生在表达中缺乏逻辑,缺乏条理,导致语言安排不合理,内容混乱,难以达到有效表达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语言魅力,还应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表达的技巧,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表达效果。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利用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构建的情境,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视线观察爬山虎,体会文字描写的顺序,感受作者细致、全面的表达,理解作者在观察中展现的思考。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设计观察、写作练笔,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观察、主动思考,并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观察写作结果。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后观察一种植物,并结合课文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描写,展现植物特点。有的学生观察家养的绣球花,仿照《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创作:绣球花刚发出来的时候,花蕊是浅褐的,别看它们这时候小小的,过不了几天花朵就长大了。长大后的花朵就变成了奶油白的。绣球花的花蕊,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花朵。那些花朵白得那么纯净,看着非常宁静。花面向四周绽开,在枝头摇曳得那么秀美,没有含羞躲起来的,而是像小星星一样放着光。这些“小星星”紧紧挤在一起,站在枝头,真像一个圆圆的绣球,我想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吧。绣球花的花枝比较纤细,这样就更加显得花团锦簇了,夏天的时候,如果打开窗户,有风吹过,满簇的花朵就跳起了舞蹈,好看得很……

对于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察过程,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细节,以及在课文阅读中获得的体会。接下来,对学生的仿写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写作内容。这样的教学指导能够促使学生实现课内阅读的有效迁移,让学生在模仿中找到写作的方法,并通过创作重新品读课文,进而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教师还应该结合文本的构思,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构思方法,对文章的段落框架、段落具体内容进行思考,并在阅读中写作迁移。例如,《海上日出》这篇散文,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从不同角度对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进行了生动传神的刻画。在引导学生阅读中,教师设计问题: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作者如何描写太阳一步步升起的动态呢?作者是怎样设计文章结构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教师随文练笔任务进行模仿,实现迁移。这样,学生就可以理清写景散文的结构,实现在写景的过程中合理安排各部分内容,体现写作内容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注重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入的体会,同时也产生了自主表达的意愿。但是,在真正动笔的时候,却常常陷入“意到笔不到”的尴尬。因此,教师应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及时指导,促使学生回归文本,理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通过模仿、迁移实现自主表达。例如在“游______”的写作指导中,教师根据教材中《记金华双龙洞》的内容为学生讲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技法,引导学生实现言与意结合;通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等习作范例,启发学生将写作技法与自己的想法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模仿与借鉴。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认知情感进行整合,让学生理清景物描写的思路,设计提纲,逐步完成写作任务。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中蕴含的写作价值,为学生设计仿写、扩写、改写等任务,鼓励学生以课文为依据,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每首古诗都蕴藏着不同的意境,适时挖掘这些意境,不仅可以丰满古诗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诗意,激发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在《芙蓉楼送辛渐》的古诗教学中,教师找准诗词中的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想象对芙蓉楼当时的情境进行描绘,对王昌龄、辛渐等人临别的心情、语言进行描写,对送别的情感进行拓展等,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作者的距离。学生在感知诗歌的情况下,进而想象两人分别后的画面进行读写结合,为下文情感的深入渲染做好铺垫,直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意境之美。

四、拓展迁移,培养学生的独立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读写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创作的思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创作就像是为学生找到了“一根拐杖”,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初期能够获得必要的辅助。当然,最后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写作能力才是读写结合的真正目的。基于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不仅要立足文本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鼓励学生拓展迁移,促使学生形成自我表达。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后阅读要求,为学生推荐文学名著,并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课内所学的读写结合方法,自主切入角度进行创作,以拓展训练,巩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泊船瓜洲》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王安石为生发点,让学生收集、整理、交流、积累王安石的其他诗歌作品,例如,《登飞来峰》《梅花》中的名言佳句,引导学生读、写、背、议,并以古典诗词情感为生发点,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其他诗中以思念故乡为主题的名言佳句,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积累。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一首诗词进行拓展延伸,进而明白诗句的出处、大意以及经典名句的妙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教学,要求学生从古诗词出发,拓展延伸设计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又开阔了学生阅读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古典诗词的文化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拓展中更加深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2]。

五、理性分析,评价学生写作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读写结合为学生创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学生的作文是在进入文本情境的状态下完成的。学生在整合、利用语言情境的过程中会融入个性化的情感因素,并因表达不理性,造成作文与预期目标的偏差。针对此,教师应启发学生走出文本的语言情境,理性分析表达内容,并进行评价与修改。任何优秀的文章都是在反复推敲、认真修改中形成的。在读写结合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改、互改,并启发学生从立意、材料、逻辑、表达方式、润饰语言以及规范书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质量。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激励性评价,结合课堂练笔,指导学生积累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在阅读中形成做笔记、写日记、背诵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融合起来,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综合性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朗读、讲故事、古诗词背诵、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通过综合评价选出朗读小能人、故事大王、古诗背诵状元、小小文学家、办报小编辑等,并公开表扬,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渴求,让学生在体会成功的过程中调动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丰富阅读和写作经验,提高读写结合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展开读写结合,即构建语言情境,诱发读写结合的动机;引导学生精读文本,锻炼学生写作思维;注重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自主表达;理性分析,评价学生写作内容;拓展迁移,培养学生的独立表达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形成语言建构,发展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恐龙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