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经济形势下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2023-09-03李爱芳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5期
关键词:银行信贷信贷经营

李爱芳 刘 娜

(作者单位:1.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分行;2.国家税务总局)

一、引言

自2020 年以来,我国一直采取较为宽松的金融货币政策,银行以前所未有的信贷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抬头,银行业盈利较2020 年明显提升,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均呈现出回弹趋势。

当前国家实施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政策必然会对结构层次低的产业产生较大冲击。江浙、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已完成升级的产业现居顶端。国内大循环真正启动后,偏重于低端区域的产业结构会受到高端产业结构的巨大冲击,有些产品必然会被替代,企业处境会更艰难,相应的银行风险管理压力会更大。2020 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对银行业的影响程度,还需进一步观察。如何针对这一期间及之后企业的表现,对企业未来状况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在对经济形势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信贷政策,是对银行的一项重大考验。因此,想要获得穿越经济周期的风控能力,就要做到宏观与微观、外部环境与银行内部政策环境的有机结合。只有基于环境变化进行科学判断,并严格遵循国家政策,才能够真正形成风险管控能力。

二、银行信贷业务现状

银行信贷业务指银行暂时贷出货币,在约定期限内,债务人支付给银行一定利息,并在期限结束时偿还的经济活动。银行信贷业务又称信贷资产,属于资产业务,也是银行的核心资产业务[1]。银行信贷业务是银行主要的盈利手段,一定期限内要求利息回报,收回贷款本金,在扣除信贷业务成本后获得利润[2]。银行信贷业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安全性,即银行对发放贷款能确定按照约定收回本息;②流动性,即银行可以应对客户提款和新的贷款需求;③盈利性,即银行可以通过信贷业务获取利润的能力。银行信贷业务情况包括银行资产负债、行业贷款投放、银行人民币贷款情况、银行不良资产情况、银行拨备、资本充足率及利润情况。

2020 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 万亿元,总负债293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0.2%;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投放同比增长30.9%、20.1%、14.9%;银行人民币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了19.6 万亿元、5.7 万亿元、2.2 万亿元;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5 万亿元,增加了2 816 亿元,不良率提高了1.92%;银行贷款拨备率为3.5%,拨备覆盖率182.3%;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7%,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12.0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2%。

2020 年,银行业净利润下降2.7%,净利润总额为1.94万亿元。回顾2020 年整体银行信贷业务情况可以看出,虽然相比之前有较快发展速度,总体上盈利能力保持相对正常水平,但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银行信贷业务盈利下降:一是银行业采取较大幅度让利行为,让利金额达1.5 万亿元;二是监管机构开展收费乱象治理行动,银行相应对各类收费项目进行调整,收费项目减少导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减少;三是银行在利差上的空间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缩窄。

2021 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336万亿元,总负债为308 万亿元,同比增长5.09%、50.7%;农业农村相关贷款、制造业相关贷款、新绿色信贷分别增加了3.03 万亿元、1.7 万亿元、1 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科学技术重点行业贷款分别增加了16.4%、8.6%、23.7%;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79 万亿元,增加了893亿元,不良率1.76%;银行贷款拨备率为3.39%,拨备覆盖率193.23%;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48%,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11.9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0%。

2021 年上半年,银行净利润增长11.11%,利润总额为1.14 万亿元。2021 年6 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LPR)保持不变;由于政策导向,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及LPR 改革深入,加之2020 年银行业整体完成金额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导致利润也相应下降。此外,从利润中计提拨备风险准备升高也减少了利润总额。以上因素导致2020 年银行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减慢。到了2021 年6 月,虽然不良处置工作依然需要继续,可是相比之前,需要冲抵利润的核销贷款已经大幅下降。加之2021 年上半年经济加快复苏,银行净利润指标也随之有了明显改善。

三、银行信贷经营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信贷风险与价值创造不匹配

信贷经营一方面是负债业务,即存款;另一方面是资产业务,即信贷。信贷价值创造能力主要取决于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质量,二者缺一不可。银行价值创造体现的主要指标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出现不良信贷业务会对银行利润造成极为重大的影响[3]。

银行价值创造大部分伴随着风险,创造价值的能力越高,风险越大。探究银行的风险来源,主要是信贷经营,如果没有信贷经营做支撑,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会极大削减,且没有可持续性。银行现行的价值创造考核体系是EVA,银行EVA 即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由经济资本占用乘以经济资本回报系数得出的[4-5]。银行内有“两个损失”的概念,其一是预期损失,靠拨备弥补;其二是非预期损失,靠资本弥补。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健康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被巴塞尔协议确定在8%。银行信贷经营是受到资本影响的,资本约束银行信贷经营。当风险资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资本进行弥补,否则银行经营就是不健康的。所以银行为了持续发展,必须有一定规模的资产业务。2020 年以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提供便利和优惠来支持企业发展。对于银行来说,相关的政策会持续到什么时间,监管机构对银行监管政策是否会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当前企业或个人经营存在以下风险: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二是退税政策调整后,外贸出口加工企业风险继续积累;三是对行业变化分析不充分,对市场发展把握不到位,战略决策失误[6]。

据搜狐财经统计,在所有上市银行当中,有10 家银行2021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没有达到以前同期水平,其中包括工、交、中、建等国有大行。至2021 年6 月,由于生息资产规模扩大,各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但是净息差下降。

(二)缺乏精细化管理

从目前监管、审计检查情况来看,银行的精细化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信贷经营管理、员工行为管控等方面,问题集中且影响较大,在构建严密监控体系、强化员工执行层面还有待提升。个别金融机构在管理上存在宽松的问题,基本制度执行不到位或人为放宽制度执行标准,“重业务、轻合规”“重指标、轻管理”“重市场、轻制度”等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7]。具体到信贷业务中,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存在偏差,信贷业务核查不到位,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信贷产品设计不合理以及贷后管理不尽责等问题较为典型。

(三)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要从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建立健全信贷管理机制:一是信贷制度,主要包括信贷业务授权、授信管理、信贷业务流程;二是信贷系统管控,以系统控制视角分解信贷工作中的各部门相互关系,保证信贷工作中在应有的监督和限制内运行整个流程;三是信贷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信贷系统及其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通过合理的激励约束政策引导银行发展方向。

目前出现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信贷制度不完善,在政策导向、制度约束、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缺失,出现行业投向判断失误、信贷集中度过高、工作人员失职等情况。二是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的前台和后台未完全分离,前台着眼于扩大业绩,后台管控跟进不到位。三是银行多元化经营使得业绩指标越来越多,管理层不能兼顾时便有所取舍,决策多元并不能让银行经营发展,反而让约束机制运行困难,激励机制实施也脱离正轨。

(四)银行内部管理方式落后

在当前发展形势下,银行越来越离不开国家的整体调控,为了配合国家的相关策略,银行会大幅度改变原有的标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管理的问题[8]。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在面向海外招商引资后,我国的经济市场变得复杂多样,但由于银行业起步较晚,管理体系不完善,在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碰撞中,就明显感受到了我国在金融领域的不足[9]。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业仍然没有成形的有关信贷风险的管理体系,无法摆脱传统管理办法的束缚。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的特殊性,国外较为成熟的信贷体系无法很好地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环境。国内银行相关人员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将先进体系与国内经济制度有机结合,使得我国银行信贷体系在管理方式创新与理念创新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四、强化新经济形势下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

风险管控究其本质就是处理问题、解决风险、减少偏差,从而达到预警的目的。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市场经营体,终极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其收益,也就是化危机为转机,最终提升风控水平,确保自身可以获得长期性、稳定性、高效性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利润最大化。新形势下银行业发展面临新问题,宏观货币政策出现新特征。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已步入持续恢复阶段,对于重点领域采取定向支持的做法,倾向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10]。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银行信贷业提出了新要求,银行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深度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围绕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做实项目储备和信贷投放,围绕百姓需求和企业痛点创新服务。

银行要践行新金融观和新发展理念,必须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原则纳入客户选择、业务拓展、风险评估以及投资决策等流程中,加强相关信息披露,加强各方面对银行的了解和认可,吸引更多社会资金。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 目标”的提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乡村振兴战略为银行信贷经营指明了方向。银行必须抓住机遇,深入了解当地“三农”的形势、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查找乡村金融服务的痛点和堵点,做大乡村振兴信贷规模。

2020 年以来,监管机构针对金融保险等行业共发布近百项重要文件,涉及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消费者权益保护、房地产金融等各个方面,强监管、严监管、逢查必罚将成为新常态,金融监管政策呈现新特点,银行信贷经营面临新考验。随着信贷利差收窄,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要应对很大挑战;宏观经济金融的不确定性,给银行打造“能够承受经济周期和商业条件不利变化冲击的风控能力”带来了巨大考验,银行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已成新趋势。

银行业要围绕各地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当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银行的资源优势、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和人员优势,打造“质量、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统一协调的高质量发展银行。同时,应围绕数字化经营,实现银行与地方大环境的有机结合。做深做实数字化经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尊数、爱数、用数的数字文化,强化数字化经营,通过对数据的大整合、大集成、大应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来应对新挑战,进而为银行经营决策赋能,并且可以把握新机遇逐步推进银行的跨越式发展,实现银行的高质量发展[5]。坚持用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方式,持续发力“三大战略”,抓好创新赋能和转化落地。

(二)平衡信贷风险与信贷收益

信贷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平衡风险与收益。要想达到理想状态,就必须提高信贷经营能力,做大做优信贷量,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同时加强风险评估,让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巴塞尔协议中内部评级的规定就是对所有的风险资产进行评级,客户评级就是对风险进行计量。这不仅是信贷政策执行问题,更是信贷经营最终的落脚点,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净利润。因此,信贷经营风险计量要做到“三个正确”:一是要做正确的业务,二是要以正确的方式做业务,三是要以正确的价格做业务。

(三)改革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

银行信贷经营本身的风险特性,决定了风险预警机制在信贷管理制度中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银行信贷资金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决定了信贷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银行可以通过信贷风险预警信息,加强信贷系统提示或管控,通过完善预警模型、风险监控、风险信号识别等手段,加快处理速度,避免冗长的管理时间和管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降低信贷风险。

随着时代的发展,银行信贷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信贷业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银行需结合自身发展模式、产品特点、业务运行流程,顺应实际,对信贷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优化,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例如,通过金融创新,构建新的风险防范机制,实现信贷业务全过程监管,确保信贷业务正常运行和发展。

(四)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银行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借助碳减排政策窗口,加大绿色信贷领域投入,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领域投入,扶持其发展,稳定就业形势。促进市场发展,关注真正需要贷款资金的企业,尽可能多地“雪中送炭”。只有这些小微企业发展好了,银行才能降低信贷的收回风险。三是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对高新技术、精密制造等行业加大投入。四是对于涉及农业农村的金融服务切实落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对接。五是在审慎前提下做好对房地产行业的投入,推动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11]。

当下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信贷业务,因此银行对实体经济大量投资,使银行在金融方面受到的风险越来越大。其需要融入数字化管理技术,在新经济背景下来规避投资实体所带来的风险。银行可进一步完善内部的产品类型、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从而进行主动创新性转化。在商业银行产品经营方面,银行可以与多种平台合作,创新多元化产品,使其定位符合用户需求,可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要,并实现产品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推广。

(五)建立有效的信贷经营考核机制

无论是监管还是银行内部对信贷业务的考核,其中仍然存在“重经营指标、轻风险防控”的倾向,对出现信贷风险的业务退出激励约束不足,导致银行基层经营机构对客户风险变化敏感度不强;或是地方政府干预,导致银行无法在有利时机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当前,银行需要将风险要素内化到激励约束机制之中,形成平衡风险和收益的有效考核机制。一是注重信贷前端业务考核。客户选择是银行信贷业务的第一步,要增加客户准入考核指标,强化员工信贷风险前瞻性防控。二是建立价值贡献考核体系,增加关注贷款、预警信息处置等过程考核指标,增强银行基层机构对信贷成本的敏感性,强化信贷经营的风险管控意识。三是建立风险退出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差别化考核手段,加快风险贷款的退出[12]。

(六)建设健康的银行信贷文化

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日趋多元化,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市场主体,由于多种元素的融入,银行业更要把握时机,研究并且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新型贷款模式,在有效降低风险的同时,占据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地位[13]。要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以银行自身的条件为基础,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银行管理措施。认真观察每一位客户,对其进行分类指导,深入研究客户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样才可以为银行创造价值[14]。要让健康的信贷理念渗入每个信贷经营者心中,化为自觉的行动。银行信贷经营专业性较强,信贷风险防范的准确性、及时性取决于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没有高质量的信贷经营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信贷经营,二者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现阶段,国内经济走势和金融市场发展前景还存在未知因素。在此情况下,未来银行业发展要应对自然、政策、产业等方面的一系列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风险,其要以过硬的资产质量为基础,以深化转型为手段,这样才能实现信贷业务平稳且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银行信贷信贷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银行信贷规模、结构、效率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
战略引资和网点规模对银行信贷竞争的影响
当前我国钢铁业的困境与银行信贷管理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