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研究

2023-09-02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田亚丽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1期
关键词:馆员素质图书馆

文/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田亚丽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强调,高校图书馆馆员在大数据时代,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借助专业优势,以提升用户数据信息素养为目标,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深层次的数据信息服务。2016年,美国曾在《高校图书馆发展大趋势》和《信息专业人员能力》中阐述过数字大数据理论与应用技术,指出信息人员的六项核心能力,显示了数据信息管理及专业人员素养的重要性。2018年4月,北大召开了我国首届高校数据创新研究大赛,参赛作品体现了:高校图书馆未来服务将是数据服务。

一、图书馆大数据与高校馆员素质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服务于高校,在资源、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突破。图书馆门禁数据、借还数据、数据库数据、各种智能仪器产生的数据、平台分析和学术网站的学科资源的结构化数据,社交网站、自媒体的非结构化数据,组成了图书馆资源的大数据。而图书馆馆员面对大数据资源,需加强对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获取,提升服务技能,用数据研判用户需求,在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培养自身对数据的敏感性,用全局的思维从多方面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数据识别,用关联数据全面分析用户需求信息。

二、大数据环境下,国内馆员素质研究文献的简述

熊勤提出AI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有拥抱AI时代的思想态度,并在工作中具有与AI并肩作战的本领;龙明明认为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守正创新,克服工作中的偏见,“立德树人”,创新性地从媒介、数据、智慧的角度提升并定位自身素质;万子琛等人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国外10所一流高校的图书馆进行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指出除传统学科角色外,国外高校图书馆馆员还承担着管理者、教育者、引领者的角色,并具有“职业成长持续化”“素质专业化与职责分工细化”“服务进程协调推进”的特点;丁玉东认同馆员在开展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具备新媒体服务能力,并通过交流、实践、培训、政策支持等方式使馆员的新媒体服务素质得到提升;胡安琪运用传播学理论,探索馆员在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中的教育角色定位。归纳国内对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力建设、角色转型、服务模式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关注点、未来展望、行为和格局等方面缺乏研究。

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大数据时代,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促进了资源信息数字化传播,对各行业利用数据信息产生了巨大影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为适应信息环境,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成为各项任务完成的基础,作为图书馆基本职能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图书馆馆员素质要求也应随之发生改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馆员学科知识素养的有机结合,是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转型成效的直接决定因素。

(一)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机构三大支柱之一,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功能是由馆藏资源和馆藏建筑来实现的,其他功能是通过馆员素质来实现的。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升面临机遇和挑战,除了向读者提供传统的信息、借还服务外,还要利用图书馆的网络大数据平台,完成24小时移动数据服务,包括对图书馆参考咨询、书目查询、图书借还数据、学科服务、科技查新查重、资源和空间等诸方面的数据进行维护、整理、分析等,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了解并掌握读者的需求特点与接受创新能力,进而推出多元化的服务。这些功能的实现和发挥,需要一支知识结构多元、业务技术精湛、服务水平优质的馆员队伍,最大限度地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快捷、精准、完善的服务。

(二)实现馆员自身工作任务的需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遍应用,图书馆馆员在思维和行动上理应跟随时代的步伐,重新定位,在保障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模式前提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运用云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数据处理技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服务,并在此服务过程中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成就感、责任心激发出来,真正担负起服务教学科研的责任,促进馆员服务工作向更深、更宽的方向发展。

(三)提升图书馆在高校服务中的认可度。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高校师生的心目中仍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各种信息数据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呈现井喷式增长,在此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据馆员队伍,开展各种有效的数据信息服务,培训读者掌握各种数据信息的检索技艺,有针对性地将图书馆拥有的数据资源推荐给读者,提高图书馆数据库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图书馆在高校服务中的认可度。

(四)图书馆参与高校智库的需要。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库建设不仅需要各领域的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思维与眼光的人才,还需要掌握先进技术的数据人才。这就要求高素质馆员紧密与各学科智库人才合作,参与到高校智库工作中,发挥智库功能的作用。

四、高校图书馆提升馆员素质的建议

大数据技术不仅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而且改变着高校师生的信息获取模式。在这种全新的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馆员应该加强自身数据信息服务意识和理念,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数据处理、整合能力,尽快运用新工具、新技术,不断提高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加大深度信息的数据处理与挖掘能力,帮助教师科研人员及时精准获取所需信息数据,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新型服务内容和模式。

(一)加强馆员的数据信息意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已逐渐被电子数据信息资料所替代,读者期望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手段挖掘更全面、更深刻、多元化的事物规律,揭示蕴含在大数据中的价值,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和知识需求,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关键,图书馆馆员应当在平日的工作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职业理念,细致周到地服务读者,时刻关注学习信息数据,积极主动地对海量、复杂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对读者有益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馆员在进行数据整理创建服务的过程中,要注意数据信息资源的安全防御意识,在推动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共建时要特别关注版权保护、个人隐私等不可共享的信息数据的保护,提高自身对创建数据资源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强化馆员大数据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操技能,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服务的胜任力。具体如下:

1.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老师,促进图书馆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努力学习掌握图书馆购买的各类型数据库、多媒体知识等有关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学习数据库、网络、通信等实操技能,提升图书馆各工作系统的实际运行效能。大数据技术需要借助相关企业搭建有关平台,而作为图书馆馆员,应对该平台的日常操作和基本技术精通娴熟,从而为知识精准服务、增值服务奠定基础。

2.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不能只注重信息搜索能力却忽略其他数字在生活、工作及创新等场景的应用,同时疏忽研究人员和师生在数字方面需求。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理应抓住机遇,持续成为高校教育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提升的核心主导者,要将馆员培养成具有计算思维、数字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数字人才,积极投身于国家数字人才的战略中。高校图书馆可通过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展开合作,增加数字技能的应用。如通过开展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专题培训讲座,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数字化的学习能力,鼓励将数字素养培训嵌入专业课程中。

(三)建立馆员大数据知识和技能应用激励竞争机制和幸福管理指数,提高馆员整体素养。建立激励机制,改变服务理念,借助职称晋升、评优、岗位练兵等项目,通过馆员主动学习和应用大数据服务理念,为馆员搭建舒适、和谐和幸福快乐的团队氛围,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促进馆员服务创新能力。

大数据环境中,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养:一是将专业人才资源配置引进并融入图书馆团队中。二是通过对馆员进行专业培训、将业务实践经验丰富的或具有多元学科背景的人员招募到馆员服务队伍中来。三是通过打造组建专家团队、社会咨询参考组、学科小组服务等的方式提高馆员素质。四是通过制定适合馆员岗位知识需求的新体制内容和模式。五是组建图书馆联盟化。

(四)加强图书馆智库人才培养。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工作模式,向学科服务和智慧服务转型。为此,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结合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引进智库理念,调整发展规划,开展业务重组,凭借对丰富馆藏资源优势分析科研工具的学习和外送学习等方式,培养出一批思维敏捷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分子,服务并参与到高校智库中。

猜你喜欢

馆员素质图书馆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