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课程改革

2023-08-21张权刘建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网店校企电子商务

■张权,刘建莉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380)

一、“1+X”课程融通分析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探索对提升职业学院教学能力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专业课程中融合“1+X”技能标准可以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问题,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潘懋元先生曾经说过,课程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最能体现教育效果,课程环节的缺失会为教育思想的实现带来巨大的阻碍。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源头,“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将课程标准和“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及对接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趋势,将“1+X”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具体的知识点融合到具体课程中,制定新的课程标准[1]。传统课程体系与“1+X”证书制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符合“横向复合化、纵向层次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建[2]。为了满足“1+X”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实现课证融通,依照“1+X”标准将标准中的知识点,以“针对性、实用、够用”的原则,删除应用较少的知识内容,对以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具体的技能要求高度融合到课程中[3]。实行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构建教学生态链条;探索新型教学培训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拓校企合作的“1+X”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例,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对本专业的职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进行整合,然后结合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实现“1+X”的深度融合,从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及提升。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融合到1~2 门专业课程中,从而进行培养,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邀请电子商务专业开展论证会,针对电子商务各个发展阶段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二是专业教师要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出1~2 门专业课程,将课程融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中;三是教师依据教学经验实现专业课程的项目化处理及教学。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如何进行“1+X”书证融通的座谈中,各高职院校指出其职能之一便是服务好地方经济。一是要结合地方企业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定;二是结合“1+X”职业能力标准进行专业职业能力的分解,确定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三是确定“1+X”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中课程的对应关系,并且进行课程的开发建设。

二、网店运营人才需求及课程教学现状

(一)网店运营人才需求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要素,京津冀的调研报告显示,八成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电商企业的用人需求非常庞大。面对电商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电商从传统电商到数字电商的转变,未来企业需要更加多元化的电商人才。京津冀电商企业在未来一年预计的招聘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受企业转型或疫情影响,电商企业客服等基础岗位招聘计划有所减少,然而新媒体社交达人、内容推广、社群达人等方面人才需求旺盛。

调研数据显示,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中,其中电商企业认为运营人才的核心能力是网店推广能力、网店运营及策划能力、数据搜集、数据分析的能力及新媒体营销能力,达到了65%以上。

(二)教学现状

第一,课证关联度不高。目前大部分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要求,为了提升“1+X”证书的通过率,“1+X”考证之前需要进行集中培训,导致出现考证前脱课集中培训的现象,课程与考证不能很好地进行融合。

第二,课程与岗位对接不足。目前大部分院校网店运营课程设置比较模式化,与企业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匹配不足,专业课程内容比较滞后,未能融入或较少融入新兴知识和技术,另外课程设置过程中没有注重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导致企业认为毕业生专业技能缺失,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网店运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人才发展路径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课程体系的前提。目前网店运营课程构建普遍存在着网店运营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的状况。在进行网店运营人才培养定位过程中,需要地方发展特色以及具体的用人需求进行网店运营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课程内容设置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学生无法接触真实的工作任务,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一直采用任务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没有真实的工作项目,学生只能通过理论或模拟平台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课程评价方面,院校普遍从课堂表现、理论学习(试卷考核)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在具体评价时更注重课堂表现和期末试卷考核。评价内容没能和证书标准对接,评价手段简单,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基于“1+X”的网店运营课程改革

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对现有的网店运营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和重构。

(一)教学目标重构

教学目标构建时,选择与电子商务专业运营基础课程相关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融合。本研究基于校企专家制定的电子商务网店运营职业能力标准,在网店运营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1+X”网店运营推广职业能力标准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认知的具体规律,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研讨,制定网店运营课程的教学目标。网店运营课程部分教学目标如表1 所示。

表1 网店运营课程部分教学目标

(二)职业能力下的教学内容重构

以电子商务专业运营方向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融合“1+X”证书相关内容,对网店运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具体是基于校企专家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以及“1+X”职业能力标准,融合“1+X”职业能力要求,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研讨,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专业的课程体系,部分课程内容如附表1 所示。

附表1 网店运营部分课程内容

(三)课程资源建设

校企共同开发网络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授课课件、“1+X”课程资源、淘宝大学课程资源、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资源、企业任务工单、文档资源等。学生采用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更灵活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校企导师也可以发布辅导资料,用于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阅读,扩展相关知识点。利用在线交流沟通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学习。

据统计,电商平台因技术应用和运营模式更新而导致的平台规则与功能升级年均十余次,活页教材能及时把新技术和新运营模式的培训以“活页”的形式补充到教材中,解决电商行业技术、运营模式迭代周期缩短与人才培养周期不变的矛盾,从而开发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新型活页教材。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实现岗位实践指导、理论教学及岗位拓展等教学功能,开发了包含“岗位实践篇”“理论知识篇”“岗位研学篇”三段式网店运营课程活页教材。

(四)混合式教学方法

网店运营课程选取具备专业水平及职业培训能力的“双导师”,校企实训资源是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提供专业理论及基本技能教学的师资及实训条件,企业提供电子商务项目、岗位能力培养的师资及实训条件。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应熟悉岗位职责、岗位流程,熟悉电子商务运营推广的方式及流程,能独立完成所有项目的实施。校内专业实训室应设有足够的电子商务运营推广岗位工位,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企业提供足够的电子商务项目及岗位,能够满足岗位培养要求。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校企“双导师”合作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校企教师讲授岗位能力知识的基础上,将“1+X”证书的学习内容也有效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教学采用集中授课、在岗培养、任务训练等形式,创设混合式教学方法,学校导师集中讲授项目理论知识。企业导师以任务训练、在岗培养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电商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操作并符合上岗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做中学、学中做”。

(五)多元化动态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一步,通过课程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且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便教师进行课程的优化和完善。本课程建立了一个全过程、多方参与的动态评价体系。

依据校企共同制定的电商运营推广岗位工作标准以及网店运营推广“1+X”证书标准,从学生的理论学习、在线课程资源学习、模拟实训、岗位实践、期末试卷考核和活页式教材过程性考核等多角度,校企双导师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评价。网店运营课程考核表,如附表2 所示。

附表2 网店运营课程考核表

四、结语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1+X”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将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1+X”证书内容高效地融合现代学徒制电子商务专业网店运营课程中,从而完成网店运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网店运营推广能力,培养适合电商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网店校企电子商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北村返乡开网店:卖的不只是“乡愁”
网店“卖”毕业生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