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

2023-08-21李珊珊汤道化胡玉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工育人德育

■李珊珊,汤道化,胡玉龙

(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社工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社工人才能够有效地通过公众协同的方式来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要有效地和公众进行协同合作,以此来完成相对应的社区建设、职工帮扶、就业援助等各种不同的专业工作过程,这些社工工作都需要人才和社会公众密切接触,因此,对于社工人才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有专业化的应用知识,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德育水平。而高职院校作为社工人才的专业培养机构,其能为社会培养出诸多专业化的优质社工人才。但是,目前德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德育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社工人才多维个人发展

在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促进人才的多维个人发展。目前,我国的人才可以分成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而社工专业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这一类别,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他们工作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和公众交流的机会更多,社工人才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工人才需要应用综合性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社工人才的德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服务质量。尤其是目前我国对社工人才的需求量极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托,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新的内容”[1]。由《决定》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建设社工人才队伍。因此,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应加大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而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合德育教育,以此使得人才后续进入社会工作时能够具有良好的德育水平,这样一来,通过融合德育教育,高职院校在明确社工专业人才的实践化技能的基础上保障了人才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促进人才的多维个人发展。

(二)丰富职校多元育人观念

在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中融入德育教育往往能丰富高职院校的多元育人观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自身的多元育人观念可以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三方面进行分析。这三方面的内容也是典型的“三全育人”概念[2]。首先是全员育人,所谓的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所培养的社工人才是为后续的社会工作而服务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社工人才的培养过程往往能够将学校和社会相互连接,同时在培养社工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也会融合家庭和学生这两方主体,以此使得学校对于人才的管理能够更为高效全面。在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育人框架下,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的贯彻能够更为高效。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监督主体,以此来保障德育教育的践行质量。其次是全程育人概念,所谓的全程育人指的是学生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到毕业这一时间段内,学校都精心安排相对应的德育教育课程,以此有效地将德育理念渗透进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这种全程育人的方式能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通过全程育人概念的渗透,高职院校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德育教育质量更高。最后是全方位育人观念,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教育载体,这其中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社会实践等各种不同层面的内容,将德育教育融入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这样一来,德育教育就通过全方位渗透的方式融入了相对应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这样一种渗透化的教育模式,社工人才往往能够学习到更为全面的德育教育理念。综上,在社工人才培养中融合德育教育能丰富职校多元育人观念,高职院校可以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三方面将德育教育融入其自身的社工专业人才培养中。

二、目前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社工人才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对于德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首先,社工人才不能平衡专业课和德育课的占比关系,他们往往将德育课程看成是公共课程,而将大多数学习精力放在专业课程上,这样一来,社工人才在德育课程上花费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一种学习状态下,社工人才很难接收到相对专业的德育理念。其次,德育课程对于社工人才的学习要求较低,这就使得大多数社工人才在学习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不能端正态度,得过且过,长此以往,社工人才的德育课程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

(二)教师教育纬度性不广

目前高职院校在社工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存在着教师教育维度性不广的问题。对于传统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来说,教师往往拘泥于基础的德育课程中,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就是非常典型的高职德育基础教材,这一教材内容学术性较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向社工人才传输一些基础性的德育教育内容,而没有将德育内容和专业社工课程相结合,另外,高职院校教师在对社工人才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缺乏课外延伸教学,这使得其自身德育教育的纬度性不广。

(三)学校管理政策性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在社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学校管理政策性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对社工人才德育教育的重视度普遍不高,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学校并没有出台相对应的德育教育管理政策,这就使得社工人才没有获取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学习环境,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德育管理部门设置较为松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工专业人才的德育学习质量。

三、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提升社工人才学习积极性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对德育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相关的高职院校在培养社工人才的过程中可以融合德育活动,以此来提升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上文中已经提到,社工人才不能平衡专业课和德育课的占比关系,同时社工人才在学习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不能端正态度[3]。因此,从这两方面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在对社工人才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德育活动。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融合相关的教育模型,以此使得人才德育活动的践行质量更高,在这其中,高职院校可以应用ISD 模型有效地将德育活动融合进德育教育过程中,ISD 模型指的是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它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相关的系统理论分析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模型。在此处ISD 模型中的学习理论可以以德育活动中的实践性理论为依托,高职院校在践行德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帮助社工人才平衡专业课和德育活动的占比关系,以此来提高德育活动的学分占比,使得社工人才能够将德育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相平衡。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社工人才走出校门,去到当地的福利机构以及社会服务部门来当一日志愿者,在这一过程中,社工人才可以协助专业的工作人才处理相对应的社会工作事务[4]。这样一来,通过德育活动的助力作用,社工人才德育课程学习态度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端正。除此之外,在ISD 模型的支持下,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分析社工人才在德育活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在下一次活动中,高职院校可以对社工人才上一次活动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总结分析,以此来帮助社工人才在下一次德育活动中做到更好[5]。这样一来,通过德育活动的支持作用,高职院校通过应用ISD 模型帮助社工人才走出课堂,提高了人才的德育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课程思政,拓宽教师教育纬度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高职院校在社工人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教师教育维度性不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课程思政,拓宽教师教育维度的践行策略[6]。高职院校教师对社工人才的德育教育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德育教材之上,在进行传统德育教育之余,教师需要积极地践行课程思政策略,在其他的社工专业课程中,教师也需要融合相对应的德育教育理念,以此使得社工人才在学习时能够将相对应的德育理念和社工服务工作相互融合[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进相对应的教学设计模型。例如,ADDIE 模型就是非常典型的教学模型,它分成分析、设计、发展、实施和评估这五方面的内容[8]。以“农村社会工作”这一基础性的高职社工专业课程为例,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分析农村社会工作和德育理念的连接属性。在后期,教师可以针对两者的连接性设计出相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在进行“农村社会工作”这一专业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合进服务工作中所涉及的德育理念,有效地提高社工人才的德育学习质量。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积极地展开德育教育延伸过程,以实例分析的方式融合相对应的农村社会工作案例,然后通过这些案例来向学生普及一些课外的农村社会工作中涉及的德育知识。这样一来,教师完成了ADDIE 模型中实施层面的要求。最后教师需要对社工人才的德育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以此来有效地改进其自身的教学策略[9]。通过ADDIE 模型的支持,高职院校教师将社工专业教材和相对应的德育知识相互融合完成了课程思政的要求,同时在课程中教师也积极地进行创新,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社工人才传输诸多专业化的课外德育知识。

(三)多校联动,优化学校人才管理政策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高职院校在社工人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学校管理政策性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多校联动,优化学校人才管理政策的解决方案。目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人才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由图1 可知,2015—2023 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及预测中,我国整体职业培训规模由2015 年的1338.9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2088 亿元,预计2021 年结束之后将会达到2744.8 亿元,2023 年将会达到3671 亿元。而线上职业培训规模也在逐年增长,2020 年达到816.7 亿元,预计2023 年将达到1253.6 亿元。从增长率上来看,整体职业培训规模增长率最高达到31.5%,最低有8.9%;线上职业培训规模增长率最高有27%,最低有14.5%。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整体的德育教育课程给出相对应的德育教育管理政策,以此减轻管理压力。除此之外,学校也需要完善德育管理部门,针对各个不同的德育部门成立直属的监督小组,这些监督小组由各个不同层级的部门构成,不同层级部门负责的监督职责不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可以应用HPT 模型来对不同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绩效管理[10]。HPT 模型强调对目前以及期望达到的绩效水平进行严密分析,以此来有效地提高不同工作部门的工作质量,职校可以应用HPT 模型有效地对工作者的工作质量进行管理[11]。除此之外,不同的高职院校也可以积极地探寻相对应的联动方案,通过多校联动的方式,高职院校之间可以交换其自身对于社工人才德育教育的管理政策,院校之间可以积极展开德育教育研讨会,以此来制定严密的德育教育管理方案[12]。这样一来,通过多校联动的方式,高职院校出台了相对应的德育教育管理方案,以此优化其自身的社工人才德育教育管理过程[13-15]。

图1 2015—2023 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及预测

四、结语

德育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社工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社工人才的德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中涉及不同的模型内容,通过应用不同的模型,高职院校社工人才的德育教育过程能够更加全面高效。相信在未来,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诸多高质量的社工人才,这些社工人才在后期能够进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公共管理事务。

猜你喜欢

社工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春社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