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TCS 模型下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深度学习场域构建

2023-08-21张文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场域英语课程跨境

■张文波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惠州 516025)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背景

2018 年5 月,中欧开通跨境电商物流专列,标志着跨境电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互联网覆盖率日益提升,疫情下的居家生活方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培养了庞大的消费群体,青年群体更是跨境电商快速增长的市场主体,奠定了跨境电商业发展的基础。疫情爆发以来,跨境电商突破了人员及商品流通、支付的限制,成为对冲出口增速下滑的利器、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海关统计调查显示,2019 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跨境电商已成为全球商品流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渠道。

表1 2019—2021 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体情况表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离不开与英语的结合应用,英语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重要的交流语言,是跨境电商平台沟通的主要语言,也是企业在跨国贸易中,消除沟通障碍、了解对方文化,成功推销产品的桥梁。跨境电商英语人才紧缺,行业发展急需建设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高校应培养学生能熟练用英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境电商交易的能力。

目前对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极度馈乏。一些高职院校调整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部分院校增开了跨境电商英语课程。如何有效建设高质量的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展开跨境电商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下急需研究的热点,具备强劲的时代驱动力。

(二)存在问题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常态,对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线上教学呈现出了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的特征。分析原因如下。

1.学习地点单一、缺少变化。“浅层学习”的现实,使学生思维受限,不愿意去深究学习的方法、策略。

2.文化变量简单、贫乏,课程内容缺乏多样性。内容限于有关跨境电商流程的基本词汇、句型,缺少配套练习,实用案例少且不具备典型性;与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关联的实训较少。

3.技术发展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教育教学手段没有进行结构性创新,制约了学习场域构建的空间高度,学生无法成为学习场域的主体,缺乏学习主动性。

4.满意度变量对深度学习场域所构建的在线监督、实时互动和及时动态调整远远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局限于“浅层学习”状态,缺少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无法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弱,学生的满意度偏低。

二、LTCS 模型下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深度学习场域的构建

(一)文献综述

1.L TCS(地点、技术、文化和满意度)移动学习设计综合模型

LTCS 模型是基于Keller's ARCS 以及Shih's 模型提出的,从学习者地点、技术、文化和满意度四个变量研究,推动教育者整合移动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模型[1]。在设计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地点、技术、文化和满意度四个变量(LTCS)整合课程资源,确保为学习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从而吸引他们持续不间断地接受教育。

2.深度学习场域构建理论

(1)深度学习

1976 年美国学者马顿(Marton)和塞尔乔(Saljo)最早提出“深度学习(Deep Searning)”。他们对深度学习的定义是学习者采用理解的方式,获取并加工信息,在“寻求意义、关联想法、使用证据、对观点而非通过考试有兴趣”四个维度对学习状态进行质性描述[2];拉姆斯特(Ramseden)的观点是,“浅层学习充其量是没有质量的数量(量变),而深度学习却是质量的数量累积(质变)”[3]。

(2)深度学习场域

1935 年勒温类比物理学中的“场”提出“场域理论(Field Theory)”:B=f (P,E), 其中B 表示行为,P 表示个体,E表示环境, 强调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4]。学生视野下的教师、学生和其他参与者共同组成的多元关系网络即为学习场域,置身其间的每一个体都要按照其规律运行。

深度学习场域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能让学习者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辨析更清晰的思维层次,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形成更加独立的学习空间;第二,学生与场景的交互性更活跃,更有利于提升学生间的协作能力;第三,高度利用文化资本,展开学习反思;第四,注重学生的意义建构,强调学习效果。

深度学习状态下,学习者重视学习行为的高投入性与复杂性,通过创新、评价与分析等方式追求高目标学习层次。

(二)应用价值

LTCS 模型的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深度学习场域构建,通过整合资源,改善和利用教学条件和手段,对课程的“工作任务粒度”进行层次设计,从地点、技术、文化、满意度四个变量构建诊断、引领、竞争和合作的“学习场域”频共振,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对横向学习情景和纵向学习领域进行有机融合,课程具有结构化,交织成“工作流程网络”,是应用型综合学科的典型,课程资源系统化、科学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满足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和职业院校学生掌握语言与技术结合的行业综合知识的紧迫需求,有现实意义和广泛应用推广的价值。

“跨境电商英语”是适应于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主要针对电子商务常用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涉及跨境电商领域的术语、沟通方式及专业技能技巧,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商英、国贸、电商专业课程体系中都居于专业核心课程地位。该课程的前续课程为大学英语、跨境电商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后续课程为商务谈判、会展英语。

首次课程于2017 年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出,已设计好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题库等。课程在超星平台已运作了4 年,各类资源俱全,2023 年3 月被评为广东省在线开放精品课程,被超星平台设为示范教学包推广,可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行业、跨境电商的相关从业人员,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部分电商专业的外国留学生进行学习。

(三)应用特色

笔者在“跨境电商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资源进行能力的梯度设计,从单一能力、基本能力到岗位能力、综合能力逐步进阶,从形象到抽象、由简入繁排序,进行知识存储的情境间排序以及知识应用的情境内排序,使学习者融合各有机要素进行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应用型教学活动。98%的学生能积极适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过程,参与跨境电商运营活动中关键步骤,在教学活动有序展开时配合度高,为课程资源向以学生为主体提供宽泛学习地点、以技术、文化构建令学生满意度高、参与度深的深度学习场提供了知识与技术积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有创造力的高级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学习同伴的成果,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热情,保持了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课程围绕跨境电商运营全流程自主开发设计,涵盖跨境电商运营主要工作场景和职业要素。将参与企业实践成果展示在平台,内容覆盖跨境电商工作场典型细节,涉及跨境电商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平台及独立站运营知识,产品描述、刊登、营销、售前、售中、售后、支付、物流、客服等;每章含丰富的案例分析、要点陈述、拓展阅读、随堂考查、思政双语话题讨论,视频、音频、文档丰富,考查方式为随堂练习、分组任务、考试、答疑、讨论等。课程使用了虚拟仿真系统完成了部分学习场景架构,多维立体地构建了课程的知识体系。

课程微课资源自主设计,切合业界热点,以实拓虚,通过多样化信息技术手段和创新理念,为学习者构建了深度学习场。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学校教学和学习者学习需求,体现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

(四)建设路径

“跨境电商英语”课程作为核心专业课,需要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模式,其课程建设要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精准定位,从地点、技术、文化、满意度四个变量考虑,不断创新、优化LTCS 模型下的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深度学习场域构建,探索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

1.基于地点变量的深度学习场域构建

深度学习场域构建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点因素即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保证移动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者学习的地点具有多向性、融合性的特点。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学习场所,如图书馆、教室或家里、公交车站、地铁、餐厅等。把知识点分成小的“工作任务粒度”,进行层次设计与合理分配。让学习者依据时间、地点等选择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程度地参与课程资源建设。学习者在嘈杂的非正式场所可以学习微型知识点,时间大约5 分钟左右;在正式场合可以用不超过30 分钟时间学习内容较深、结构较繁杂的中长型知识点。基于地点变量的跨境电商“个性化学习”课程内容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了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自行选择不同学习内容的便利。

2.基于技术变量的深度学习场域构建

在LTCS 模型中,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教法、学法等教学技术,支持学习者参与学习资源共建。在深度学习场域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情境感知、交互碰撞、体验获得、反思成长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域[1]。

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工作任务的粒度设计,利用网络技术的互联互通,教师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丰富与充实,让学习者与同伴及教师完成双向交流,让师生、生生之间发生有温度的交互,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等多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聚合使用学习资源、交互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深度学习状态下,学生“感悟知识获取、知识价值体现以及学习意义生成的过程”[5],与课程资源的技术变量交互驱动,学习才能真正高品质发生。

3.基于文化变量的学习场域构建

文化是指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和电子学习的跨文化维度。学习者的文化维度是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分析的,文化变量的阈值高低与学习者学习动机、知识水平、沟通交流、角色感知等息息相关。学习者所接受的学习资源受其文化维度的影响。跨境电商实训交易环节中所蕴含的跨文化因素复杂,需要展现的文化面貌也丰富多彩。

(1)教学内容实战化,以适应不同学习者对于不同语境的跨文化维度。在产品发布、推广、在线客服与售后维护等环节,设计用英语实训的多维工作任务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英语不同地域的文化,提高应用能力。

(2)言语文法突出应用性。在交易后期,与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不同,在跨境电商英语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如何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特有的语言文字进行恰当、准确表述,提供跨境电商全流程操作需应用的语言及文法。

(3)注重英语作为工具语言的文化内涵。在跨境电子商务中,英语作为与客户的沟通工具,要强调跨境文化差异,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及消费习惯,与来自不同国家客户的语言和文化习惯吻合,要包含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词汇和基本用语。例如,描述产品尺寸(Size)时,应该让学生区分中国码(CN)、欧洲码(EUR),还要用美标(US)和英标(UK)进行产品描述,才能在实际业务中根据目标客户群进行准确描述。

4.基于满意度变量的深度学习场域构建

满意度是学习者对课程资源的接受程度,决定学习者的使用意愿。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深度学习场域构建需要合理地考虑地点、技术和文化三要素对学习者满意度的聚合效应,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感受在场的认知体验,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和智慧“地基”,通过教育者引导,个体在知识炼制、智慧生成的过程中体悟情意,获得对世界的深度感知和理解,形成科学而有创造力的“大厦”。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虚拟仿真的职业岗位、有广度和深度的实用知识,收获丰富的实践体验和创造性思维的乐趣。

LTCS 模型下的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深度学习场域构建能实现实训平台与实习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设置多维度的工作任务粒度,追求地点、技术和文化三要素与学习者需求高度吻合,满足学生在虚实交互的情境中运用以前的知识、经验,个性化地参与工作项目,展开体验、观察、反思、概括等深度学习活动,通过对自身的内省和洞察,感受“在场”的兴奋与激励,感应不同工作任务粒度多维的磁性,萌生继续感悟、吸收、内化的深度学习场域的强大动力,获得对自身努力及学习成功体验的满意感。

(五)发展趋势

1.课程设置以跨境电商需求为导向,更便于语言与专业技术的结合与应用。

2.鼓励教师跨学科组建教材编写组,编写教材和参考书时,使实训平台和人才培养方案匹配,设计跨境电商实操案例与相关企业合作,融入最新的跨境电商英语信息,满足校企合作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文化变量融合创新的需求。

3.丰富与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评价方式与过程,有效监督和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信息素养,使学习者能创造性解决问题、进行深度多媒体交流。

4.满足技术创新,包括教学方法创新,网络平台创新。

三、结语

LTCS 模型下跨境电商英语课程资源通过深度学习场域的构建,实现地点、技术、文化、满意度四个变量的突破和聚合,对学习内容进行批判性吸收,掌握知识的本质,形成信息技术下基于工作任务粒度层次设计的新型的灵活、适应性广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与开放、平等、共建、共享的教育教学模式。吸引学习者进场持续展开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场域英语课程跨境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