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①

2023-08-20顾明远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智力课文语言

顾明远

语文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工具。学生掌握了这个工具,才能顺利地学习数、理、化、史、地等其他学科。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对提高整个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许多优秀教师,如斯霞、袁昭、霍懋征等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许多专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我这里只想就几个通常遇到的问题,谈点个人的意见,和老师们商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我想从教学过程的普遍规律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教学过程有三大任务,这就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观点。这三项任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第一个任务是传授知识。这就是大纲里讲的,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初步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通常说起来,就是以识字为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关于识字教学,现在已有两个学派,一是集中识字,二是分散识字。两个学派都有长处,都应该继续试验,同时也可以取各派之长,创造新的学派。

在识字教学中有一个汉语拼音的教学阶段。通常把汉语拼音只作为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拐棍。我认为这是不够的。中国汉字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必须走拉丁化的道路。当然,拉丁化的道路是漫长的,绝不是一年二年、十年八年就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促进这个改革的早日到来。有的同志反对汉字的改革,把它看作中国的“国粹”,以至于引用日本朋友的话“你们要废除汉字,我们还要保存它”,说明中国的“国粹”有被日本人抢去的危险。这种顾虑是完全多余的。日本的文字早已改革,早已是拼音化,汉字不过是作为辅助在文字中运用。中国文字拉丁化以后,汉字可以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绝不会被别人抢了去。这些当然都是以后的事情。目前,我认为应把汉语拼音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要经常使用它,使它促进普通话的普及,为将来汉语拉丁化铺平道路。

传授知识的任务中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叶老(叶圣陶)曾讲到语文有两个方面,一是语,二是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听、说、读、写就是培养这两个方面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同样重要,并且是互相促进的。但是,在小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读和写,对听和说重视不够。有的学校四年级的学生还不会说一句比较完整的句子。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不会说话,不能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文字是从语言发展起来的,有了口头语言才有书面文字。不会说话,就不可能会写作。因此,训练学生的听和说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学就要从写话开始,逐步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只讲到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是不够全面的,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语文教学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通常说:“加强双基,发展能力。”双基就是前面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发展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个能力不是指的一般的技能。现在大家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已经谈得很多了。但是能力指的是什么,应该发展学生哪些能力则众说纷纭。我认为,发展能力应该是指发展学生的脑力和体力。也就是马克思讲的要使人的脑力和体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不是一门课能做到的,要通过各科教学,通过学校的整个工作来充分发展学生的脑力和体力。就语文教学来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查。

(1)感受知识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等。

(2)理解和巩固知识的能力,包括思维、记忆等。思维又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能力。

(3)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想象力、创造力、实际操作的能力。

以上列举得不一定很全面,但语文教学要从这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智力。过去语文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也就是说,只注意了培养理解力和记忆力,对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得很不够。不会观察就不能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也不可能写出生动的作文。因此,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是学好语文很重要的能力。最近一个时期,人们对观察力的培养较为重视了,但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注意得不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重要的心理品质,不仅对语文教学很重要,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很重要。很难设想,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将来在工作中会有很大的成就。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好的活动。

语文教学的第三个任务是使学生形成观点,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一段时期受“左”的思想的影响,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教材的选择不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而是根据当时政治形势需要。这是完全错误的。语文教学有思想教育的任务,但这个任务的完成不是附加的,而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所谓“文以载道”,思想内容是寓于课文之中的,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例如,北京市第八册《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就可以进行“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教育;又如统编教材第五册上《周总理的睡衣》一文告诉学生,革命领袖是如何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的,培养学生热爱领袖和向领袖学习的决心。通过课文进行思想教育,又自然,又生动活泼。

语文教学这三个任务是互相促进的,而传授知识是基础。没有语文的知识,发展智力也好,进行思想教育也好,都是空谈。但是传授知识又不能代替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教师还是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来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和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学生的智力不发展,他对课文就不能理解透彻,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

二、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很感兴趣,但到了高年级,在学生掌握了常用的基本词汇以后,反而对语文的兴趣减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词汇,一般的书已能看懂。新学期开始,新的语文课本一发下来,学生一两天就迫不及待地把整个课本看完了。他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课文的深刻内容,但已经一知半解地了解课文讲了些什么,因此,上课时他就感到兴趣不大。加上我们有的教师教学不得法,细嚼慢咽,翻来覆去,使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必须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并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词汇丰富了,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

课外阅读的范围要广泛一些,不要只限于文艺作品,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体、作品,包括科技作品、历史题材的作品等,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是获取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而且乐于常常应用它。

课外阅读要加以指导,指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真实内容和意义,让他们摘录成语和优美的句子,写读书笔记等。当然,不要篇篇都写笔记。教师的要求要适当,否则弄巧成拙,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自觉性。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在于向学生推荐有意义的读物,组织对某一读物的讨论会、辩论会等,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三、国外语言教学的一些理论发展

我国的汉语和外国各种语系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国外语言教学的理论对我们改进语文教学是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近几十年来国外语言教学,主要是指英语作为外国语教学的一些理论发展情况。

英语教学中历来有两派意见:一派主张以阅读教学为核心;另一派主张以阅读为辅助手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阅读中心教学法”盛行。阅读课成了“教学唯一的或基本的手段”,语法、口语、翻译、写作等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阅读课文进行。

20世纪40年代,出于战争的需要,在美国兴起一种新的学派。它以布卢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主张“听说领先”,阅读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这一派认为,语言学习的程序是先听,再说,然后读,最后才是写。

对于阅读,不同的学派也有不同的意见。20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认为,文字是口语的符号,阅读只是识别和领会这些符号的程序,它本质上不是一种与语言相关联的听说行为。

……

从以上简单介绍的国外外语教学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发。第一,语文教学中语言和文字是不能分开的。汉语教学也必须重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当然,外语教学是排斥母语的,与我们作为母语的汉语教学不同。外语教学更重视口语的训练。但是母语教学也必须重视口语教学,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影响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它和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互相促进。

第二,语文是基础工具,但语文教学不能单纯地把语言当作符号,应把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通过语文教学完成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观点三项任务。

第三,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国外各个学派对语言教学众说纷纭,但各派都注意语言的规律,各有特点。我觉得可以根据我国实际,采纳各派之长。例如,阅读选材问题,我认为上述三派都有一定的道理,如能把三者结合起来,即既注意词汇、语言结构,又注意情景和内容,就会编出合乎理想的教材。

以上很肤浅地谈到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些意见有些可能是错误的,以此求教于同行诸君。

猜你喜欢

智力课文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