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学模式

2023-08-20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舞蹈素质教育环节

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 柴 洁

现阶段,中学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更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明确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要旨,整合多门学科的教育资源,实现对学生良好的舞蹈教学指导。

一、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概念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各学科教师在教学环节需要将德育、文化、思想教育作为主线,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启发引导。舞蹈教师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充分遵循素质舞蹈课程的教学原则,打破传统舞蹈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说教模式,在实践与理论穿插融合的大前提下,进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融合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此外,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上,教师也需要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思政教育,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契机,实现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启发指导。

二、素质舞蹈课程教学的作用

在素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认识美、发现美、读懂美,实现对学生良好的审美教育指导。在此期间,首先,舞蹈教师应当结合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蹈,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审美能力;其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也需要对舞蹈内容进行有效筛选,重点从德育出发,穿插相应的思政课程,帮助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辨识真善美、假恶丑,结合正面教材以及反面教材,使得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能树立积极正确的文艺观、思想观、文化观;除此之外,在舞蹈教学环节,教师也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舞蹈课程教学活动,融入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舞蹈教师也可以适当借助军旅题材的舞蹈课程,培养学生的军人情怀以及革命奉献精神。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的素质引领、思想指导,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文化审美观、文艺发展观,在坚定学生政治立场、政治信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三、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营造氛围

在素质教育舞蹈课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完成课程导入,实现对学生良好的课程引领。在此期间,教师需要转变过往落后的教学思想,尽可能打造一个轻松、融洽、愉悦的舞蹈课程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创造。比如,教师在舞蹈课程教学前可以引入轻快、和谐的音乐,根据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将相应的轻音乐渗透舞蹈环节,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舞蹈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即在舞蹈教学前,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影视资料,参照舞蹈教学的新需求、新标准,围绕特定主题,为后续舞蹈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并且活跃课堂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思考探究,同时也可以通过环境营造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探究。

但是,在此期间教师需要严格参照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舞蹈文艺的展现方式、展现形式,将其中积极正向的一面向学生有效渗透,确保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例如,舞蹈教师可以联合初中语文教师开展以“乡愁”为主题的舞蹈教学课程,指引学生在富有诗意的氛围中开展舞蹈表演。教师在教学前可以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围绕诗句,对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的不同状况进行展示、演绎,将其中的情感思想借助肢体语言有效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在舞蹈练习过程中有效展现诗歌意境,掌握其中的情感思想,完成高效率的舞蹈学习。

(二)律动练习,强化知识训练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夯实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在素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能掌握其中的舞蹈律动以及舞蹈动作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被动接受过程,并且学生会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和出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迁移学习。而学生的迁移学习过程又包含正向以及逆向迁移两类,借助正向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点,但是逆向迁移则会给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带来相应的误导,而出现逆向迁移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舞蹈功底,对相关知识点一知半解,未能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内涵,因此教师需要强化基础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练习水平。比如,教师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将其中涉及的律动规律向学生进行有效讲解、展示,教师可以结合“多彩动机,欢乐组合”,开展惟妙惟肖的律动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舞蹈中的基本节奏、韵调,指导学生尝试围绕着经典的舞蹈创作,对其中的律动规律进行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而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之后,教师需要在后续新概念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强化指导,引导学生尝试借助之前创立的知识框架体系,结合现有论据、论点对新知识进行更加高效的迁移使用,以此实现对学生高效率的教学指导。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醉梅园》等相关舞蹈课程,借助学生在“春天的话语”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心得以及掌握的知识技能,对相关舞蹈动作组合方式进行思考探究,明确舞蹈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系,尽可能指导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实现对舞蹈动作的正向迁移使用。

(三)多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文化类、思想类、艺术类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期间开展素质舞蹈教学不应当局限于现有的舞蹈教材。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采取顶层设计、顶层分配,结合多门学科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教学效率。比如,舞蹈教师可与德育、语文、历史教师进行有效交流互动,创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舞蹈学习。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京剧文化、川剧文化,将其中的“生旦净丑”科学高效地讲解展示给学生,指引学生站在文学审美、艺术审美的角度参与舞蹈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生活、情感、科技、文化有效整合,构建起一个完整全面的艺术体系、文化体系,从而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此外,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也需要进行歌唱或者朗诵相应的台词,教师在该环节需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舞蹈的理解和认知,自主创编相应的歌曲、歌词,实现对艺术的累加、整合。因此在素质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跨学科交流,整合多门学科的优势资源,在教学环节参照当前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教学指标、教学需求,丰富素质舞蹈课程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完善教学评价

开展素质舞蹈教学以修心为主,教师在教学环节也需要及时关注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素质舞蹈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教师需要落实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各种学习状态,并且在评价环节教师应当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参照素质教育的新标准、新需求,重点从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涵养、理性、文化、禁忌、批判、鉴赏、审美、情感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指导;同时教师在素质舞蹈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及时记录学生在学习以及练习期间的各种状况,如借助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及时记录下学生在舞蹈练习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并且借助相关片段完成教学反思、教学总结。在评价环节,教师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兼顾不同学生的舞蹈学习功底以及舞蹈学习基础,尽可能做到中肯、全面地进行评价指导,实现对学生高效率的教学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在当前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现有评价方式,从素质教育、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完成对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评价指导,从而提高舞蹈课程教学水平。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现阶段舞蹈教学环节,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参照舞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标,在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下实现对学生强有力的课程指导,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从而提高舞蹈课程教学品质、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舞蹈素质教育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我和舞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