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2023-08-17杨桂兰

幸福家庭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三角形数学知识

杨桂兰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已经难以适应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设计作业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存在题量过大、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学生在课后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容易出现厌倦心理。基于此,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依照“减负提质”的要求设计高质量的课后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

作业优化设计的意义

(一)减轻学生的作業负担

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课堂内外完成大量的练习,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优化作业设计能够明显缩短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耗费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教师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优化作业设计,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题目和内容,聚焦于题目的“精”而不是“量”,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有目的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在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

(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断更新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设计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作业,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此外,教师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中“减负提质”的要求,精简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数学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基于“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可以使作业更加精炼、准确、实用、有趣,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合理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优化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轻松自在地学习,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当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

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

学生的学习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思维跳跃、懂得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布置一项实践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数学现象,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实践作业进一步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此外,这样的作业设计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能够做到丰富作业形式,简化作业内容,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融入数学文化,丰富数学作业的内涵

数学是一门富有魅力的学科,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了解数学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融入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籍中的问题等,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感受数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内涵,从而调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将其作为课后作业中的拓展题目或者选做题目,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并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课外数学知识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素养。

此外,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听讲。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韦达与代数学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最早系统地引入代数符号的人是韦达,他将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并用代数方程来解决问题,推进了方程论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拓展内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思维。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

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和理解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并根据相关知识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实际能力,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以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在完成“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作业。对于没有及时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前一章节“三角形”部分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关于三角形基础知识的作业,帮助这些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方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对于跟上教学进度但没有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另一类较高层次的作业,在帮助这部分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让他们全面巩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对于一些数学水平比较高的、已经掌握“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这两章知识点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难度较高的专项训练,帮助这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训练。这样,每名学生都能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顺利、轻松地完成作业,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完成作业的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朝着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努力。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学生沟通、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多元化评价

在完成作业设计后,教师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完成作业,还要耐心检查其作业完成情况,据此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规范学生的作业。教师应注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了解自己长处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例如,在讲解完“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类、拓展类、创新类三个层次的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并完成。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做内容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当然,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勇敢面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改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错误方法,以推动学生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

(五)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课后作业质量

教师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时用好互联网资源,能够提高作业的质量,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发散思维,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師可以充分应用互联网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在作业设计中适当融入课外知识,并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发散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后,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由简单到困难的题目,力求做到涵盖课堂重点,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顺序完成作业,让学生在完成由简到难的作业的过程中,一步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教师可以提前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将题目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对于学生普遍容易做错的题目,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直观展示正确的做题思路,为学生答疑解惑,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学生设计与三角形全等判定有关的探究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奠定基础。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思考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作业设计,还要思考如何实现课后作业的减量保质,使作业设计既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内容的作用,又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借助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双减”政策的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贵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双减三角形数学知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