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白族甲马艺术的活态传承研究

2023-08-16孙小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存困境活态传承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使得甲马这一类民间艺术得到了扶持,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文章在分析大理白族甲马生存困境的基础上,从重视人才培养、拓宽发展渠道、加强创新意识四个方面对大理白族甲马的传承展开思考,以期为大理白族甲马这类非遗的传承提供启示。

【关键词】大理白族甲马;生存困境;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9—064—03

引言

“甲马”又称“甲马纸”或“纸马”,是一种用于祈福纳祥的民间木版画。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甲马”这种民俗用品,但目前云南这边保存的最为完好,其中又以大理白族甲马品种最多最有特色。据文献记载:甲马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李冗《独异志》载:“韩幹闲居之际,忽有人朱衣玄冠而至。幹问云:何得及此?闻君善图良马,愿赐一匹。幹立画焚之。数日因出,有人揖而谢曰:蒙君惠骏足,免为山川跋涉之劳,亦有酬效。明日,有人送缣百匹,不知其来,幹收而用之。”[1]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唐代就已经有了在纸上画马然后焚烧代替真马的习俗。伴随着蒙舍诏皮罗阁统一六诏,被册封为“云南王”以后,中原和内地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带动了两地的文化、政治与经济交往。而明朝在云南健全了土司制度以后,对云南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垦殖,纸马、皮影等文化元素也随着明朝数十万大军和数百万汉族移民被带到西南地区。纸马被带到云南后与白族的文化以及儒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白族甲马。

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认知及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导致白族甲马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使用功能逐渐下降,销售量大幅降低,从业者不断减少,发展举步艰难。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总报告中指出: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的公约精神和伦理原则,坚持“双创”和“三见”保护理念,走活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非遗保护发展的必由之路。[2]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活态传承区别传统的静态式“博物馆”保护,而是用文字、视频、音像等方式记录非遗的方方面面。白族甲马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紧密相连,人们之所以使用甲马,是出于一种能给自己带来安慰、带来好处的功利性目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心理需求都在甲马中得到反映,生产生活中需要什么,甲马中就反映什么。[3]因此,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让白族甲马“活”起来。本文在分析白族甲馬生存困境的基础上从活态传承的视角对其生存策略进行探讨。

一、大理白族甲马生存困境概述

大理白族甲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汉族纸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并发挥着重要的民俗和艺术功能,同时也因时代的更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经历起伏。总体来看,大理白族甲马面临的生存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业者不断减少,传承人严重缺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传承人身上所蕴含的精湛传统技艺,也就是说传承人是关键因素,但在当下,大理白族甲马的从业者却在不断减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大理白族甲马的生存陷入了困境,无法为从业者提供生活的保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人们不得不考虑现实因素。从业者的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技艺的失传,同时,技艺的掌握也需长久的时间来学习,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二)传播范围局限,群众认识度低

虽然甲马这种民俗用品是从内地传到云南的,但现如今,内地的甲马大多已经消失,多数人都不清楚还有这种民俗用品,更别说大理白族的甲马了。况且大理白族甲马仅在大理地区才有,虽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始终传播范围有限,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几乎很少会知道甲马是什么,就连大理本地的年轻人都不是很清楚甲马的含义和用处,只有少数老一辈的人才知道甲马背后的含义及功用。

(三)观念发生转变,使用程度不高

大理白族甲马作为一种民俗用品,它的功能是人们用来寄托人们的美好心愿,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但在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不会在把自己的美好心愿全部寄托在甲马身上了,因此白族甲马的实用功利性逐渐下降,使用范围也逐渐变小。

二、大理白族甲马活态传承策略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持其活态性、发展性,就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中进行保护和传承,要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工程中进行传承和发展。[4]白族甲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木刻版画,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民俗用品。对于在长期手工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项目来说,其技术内涵和文化属性主要依存于生产的实践过程、形态特征和功效作用,也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具体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和发挥。[5]下面主要从活态传承的角度探讨大理白族甲马的当代保护和传承,共分四个方面。

(一)明确管理者责任

1.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云南是中国第一个通过立法程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省份,早在2000年5月就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13年又颁布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对前者的补充修订,以法律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措施,是大理白族甲马活态传承的保证,各个有关部门必须科学保护。

2.合理规划,协调发展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五条中规定: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并监督使用;除了合理规划专项经费外,各级部门还应该统筹协调,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团体等为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多种合作形式以提供资金支持,为白族甲马的活态传承提供资金支持。

(二)重视人才培养

大理白族甲马的活态传承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完成,甲马图案的创新设计、制作和保存、销售都依赖各类人才,所以确保培养人才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过去大理白族甲马的传承大多都是家传和拜师两种形式,即家里的长辈把这一技艺传给下一代,或向甲马艺人拜师学艺。现在这种形式依然存在,但都无法满足甲马传承发展的需要。整体来看,甲马传承人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

1.通过学校培养传承人

现在很多艺术类院校都有版画这个专业,或者说会开设版画相关的课程,但是内地学校课程中很少会讲解甲马这一版画的样式,基本上都是以主流的版画为主,而仅有云南这边的学校会介绍甲马这一民间艺术。学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甲马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人们从专业的角度去学习和研究。这种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学生可以接受系统的学习,知识面更加广泛,综合能力更高。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当然也可以与甲马传承人合作,聘请甲马传承人进入高校授课,系统全面的将这一民间艺术传授给学生。

2.通过开设网络学习课程培养传承人

大数据时代,网络课程蓬勃发展,大理白族甲马教学培训也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网络学习,面向的群体更广,范围更大,传播的速度也要比线下快。其次,网络课程使学习者更加的自由,在家里就能上课,上课时间环境都具有灵活性,最后,网络课程也免去了一些线下学习与生活所需要的成本费用,教师不需要提供学习的场所,而学生也免去了路上的奔波。但这种上课模式也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监督,要求学生有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培养传承人

继续教育是指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目前很多行业都会定期对员工进行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那么甲马艺人也不例外,继续教育可以拓宽甲马艺人的视野、丰富和更新知识面以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创新甲马艺术。当然高校艺术类教师也应多参加这样的民间艺术的知识技能培训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让更多的学生知道了解喜欢民间艺术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三)拓宽发展渠道

对于民间艺术来说,能够“活下去”才是根本,甲马艺术是从民间产生的,生存方式是活态的,因此我们应该为其创造更多顺应时代发展的可发挥空间。

1.与“互联网+”的耦合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互联网,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浏览网页、购物等都可以变成可视化的数据,所以寻找到大众的兴趣点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以互联网为依托可以拓展的方式有微信公众号、淘宝购物、网络直播、短视频等等。

目前来看,首先关于甲马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搜索到的有四个,最近更新的一个公众号是云榆甲马,主要是开发云南甲马IP及云南甲马艺术形象周边产品的开发和介绍。其次在一些短视频以及互动分享的app搜索甲马,都能够搜索到相关内容,但只是一些簡单的介绍和宣传,没有专门做甲马的短视频。有一位艺术爱好者顾爷,最初了解到他是在微博这个平台,当时觉得他以幽默的语言以及图像科普西方美术史很有意思,后来他开始做抖音短视频,以简单搞笑的动画和有趣生动的语言介绍美术作品和画家而收获了大批粉丝。那么甲马是不是也可以采用短视频的形式向大家科普呢?我认为是可以的,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向大家科普甲马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搭配甲马艺人设计的文创周边,从而带动消费。

最后,以互联网为传播手段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传承人深入研究其中经营的知识,发掘大众的兴趣点、审美以及需求,创新样式的同时也发展不同的渠道,扩大传播面。

2.与旅游业的联合发展

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是时下非常流行的方式,民间艺术进入文旅大潮以此来拉动消费,带动传播。将无形的文化注入有形的载体,不仅丰富人们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使甲马艺术扩大发展。2018年大理喜洲上关村省级传承人张瑞龙老师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及非遗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建立起了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甲马传习所,并推出了一系列非遗文创产品、推出游客和群众可以体验的项目,有效的推动了甲马的传承和推广。

(四)加强创新意识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想要整体地‘原汁原味地保留显然是不可能的。文化的保留或传承从总体上看,只能是文化符号或文化因子的保留或传承。”[6]甲马的图案丰富多样,但不是所有的都符合大众的审美,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取舍,在保留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寓意好的进行创新设计。

1.图案的创新

从甲马本身来讲,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提高,那么甲马图案种类也需要跟随时代而变化,例如大理甲马省级传承人张瑞龙老师就迎合当下制作了十二生肖的甲马图案。古代的交通工具是马,于是就有人马平安的甲马纸,但我们现代人的交通工具是车,因此张老师就制作了现代版的车神、出入平安等甲马图案。

2.表现形式的创新

大理甲马在造型上多采用平面化、符号化等手法来表现,线条粗狂、图案稚拙夸张,使画面产生一种浓厚的装饰意味,风格独特,容易识别,且多是表达祈福纳祥的含义,信息传递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应用到不同形式的现代设计当中。通过运用设计学原理对于甲马图形中的形、色、质进行合理运用,借助甲马图形自身的特点与图像信息传达优势可以较好地丰富设计表达,并且应用于书籍装帧、外包装、海报设计、Logo设计、网页设计等方面。[7]

三、结语

大理白族甲马从民俗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民俗用品,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是民间木刻版画,其目的是为了祈福纳祥,小小的纸张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当下,由于文化生态化环境发生的变化,大理白族甲马遭受到许多冲击,面对传承人断层、从业者的减少,市场的萎缩等问题,大理白族甲马自身必须做出改变,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适应大众的审美,利用网络等多渠道扩大传播。非遗传承的重点就在于传承人的技艺,因此也要注重传承人的培养,不断学习丰富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传承人不仅技艺出众,对于理论知识也能够讲出所以然。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传承路径,持续推动大理白族甲马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民间纸马艺术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2]宋俊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丁达贤.古老神秘的白族甲马[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4][5]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理论界,2013(4).

[6]施惟达.文化与经济:民族文化与产业化发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7]粱露予.互联网+视域下云南甲马设计运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

作者简介:孙小淳(1996—),女,在读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美术历史及理论。

猜你喜欢

生存困境活态传承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论被拐卖女性的生存困境
论新写实小说中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川剧活态传承的价值研究
当代中国式男女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
买卖婚姻中“挥刀女性”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