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报刊选读课的跨文化教学研究

2023-08-09

关键词:报刊跨文化交际

官 岳

(温州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以英美报刊中的精选文章和新闻报道为授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和辩证思维,属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基础课程。英语报刊内容更新较快,最能实时体现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最能反映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交融碰撞,结合新闻事件背景知识融入中国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主动了解学习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1]。开设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为学生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奠定了基础,对于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英语报刊选读课跨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1.大学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

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偏重对学生词汇量、语法、句型理解等方面的训练,而在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明确的跨文化教学的目标,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因此,大学英语报刊选读课程跨文化教学:一是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西方文化的报刊,同时能够与我国文化有所关联,学生不是孤立地机械地记忆和理解英语报刊的内容,而是通过相对熟悉的本国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具有关联性的英语报刊内容,在对比中掌握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立体,更具备多样性与包容性。二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交际与沟通。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也应围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开展。通过阅读英文提升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词汇量与阅读水平,更应该将教学重点延伸到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辨别与分析中,只有深刻理解中西文化差异,才能在对本土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懂得正确对对待西方文化,避免文化交流的认知性错误,提高交际能力与沟通效果。[2]三是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须营造真实的语境下,学生才能根据现实情境和具体情况,对语言翻译、文化翻译以及与跨文化交际肢体语言进行科学处理,培养自身临场应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英译课堂教学时间,鼓励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种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提高英语翻译训练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发动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学会等群体,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发现彼此的不足,为对方提出更好的改进建议和反馈,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2. 大学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适应教育发展

英汉语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不同,只有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本土文化和外语文化的联系和区别,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常常着重介绍西方世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容。这种将中西文化学习完全分开的做法容易产生两种趋势:一方面容易忽略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容易产生母语文化负迁移,从而导致英语表达不流畅。

英汉语言形态变化的不同反映了英汉语言文化的不同特征。英语深受古希腊语言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哲学思想影响。希腊语词性明确,结构清晰,有严密的性、数、格和时、体、态等语言范畴。例如,英语有严格的数,时,态等范畴。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可数名词必须加冠词a/an/the,复数名词词尾要加s/es,这样才能在句中使用,而汉语就没有这样现象,对数量和指称是模糊的,比如可以说“我要笔”,也可以是“我要这些笔”,也可以是“我要那些笔”,还可以是“我要任何一支笔”,而英语则不可说“I want pen”必须说"I want a pen."或“I want the pen.”或“I want the pens.”或“I want some pens”。这种语言规则反映了西方人自古以来注重数的精确性思维。相比之下,汉语一般是依靠语境、语感或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定来表达和理解,具有模糊性思维的特点。因此,在教授英文报刊阅读时,应注意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思维差别细节,才能解决学生对报刊文章中语言层面的问题,进而理解文化上的差异。

2.大学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需强化跨文化知识背景理解

语言学习周期长,新知识点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要素。只有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劲头,克服厌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对跨文化知识背景知之甚少,不了解文化背景而对阅读内容难以理解或者产生误解,就会导致学生对英文阅读失去耐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互动不断增多,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当今社会与外国人交流的必备能力之一。若是国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则能有效减少这种文化冲突。大学英语报刊选读课教学通过对各国语言特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有足够的能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文化环境,能够灵活解决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减少文化冲突产生的负面影响。[3]因此,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教师要在训练和培养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多元的模拟跨文化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有效化解国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化冲突。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国文化,全面了解各国语言特色及文化差异,通过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来增强文化自信,使其能够独立、自信、豁达地参与各种涉外活动,灵活应对和处理涉外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化冲突。

二、英语报刊选读课教学与跨文化教育融合的对策

当前,英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也应借助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从交际文化、非语言交际文化、词汇文化等方面,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文化导入环节,实践教学中,这些文化内容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法进行传授:

1.融合媒体视、听、说相结合的方法,培养跨文化意识

借助图片、微视频、文化内容视频片断等多媒体内容,将能够代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形象、标志等进行收集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播放和再现场景,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更加直接地体会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不同,通过有意识地引导,正确理解西方文化,加强跨文化意识。例如,在阅读实践消息报道时政要闻体育新闻时,标题Defending Champion Liu Quits Games for Injury(刘翔因伤退赛,卫冕无望)(选自《英语报刊阅读教程,张健主编》)报道的是中国体育明星刘翔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夺金失利的报道。讲解该篇文章时配合当时奥运会的新闻视频录像再现当时的场景,学生有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为国拼搏,不屈不挠,勇于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在展示相关录像新闻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有关奥运参赛国的一些相关的信息,例如不同国家的国旗、国家英文名等提供给学生让他们熟系,这也能增加词汇量,有助于报刊阅读。此外,报刊文章里会出现一些具有文化相关的词语表达语,比如,这一课里有个表达语Achilles tendon,意思是跟腱,该词出自希腊神话典故Achilles heel。讲解该词时候,教师把它与Achilles heel联系起来讲解,这个词表示“阿喀琉斯之踵”“致命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对比讲解Achilles tendon和Achilles heel,告诉Achilles tendon(跟腱)是来自希腊神话Achilles heel。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出生后被母亲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除了足跟之外,浑身刀枪不入,在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勇敢,战绩卓著。但最终因其脚跟被Paris的箭射中而死,Achilles tendon 跟腱一词由此得名。由此,学生学习并扩大了语言词汇量,也了解了一些西方文化知识,通过文化学习语言,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还提供给学生一些英语学习相关的名著,要求课余时间阅读,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等,英语的成语典故有60%以上来自这些经典著作。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体会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不同,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西方文化,在比较学习中正确引领价值取向。

2.讨论法和角色代入法,营造报刊英语文化交际氛围

根据选定的英语报刊内容,教师课前在准备教学材料时,要针对内容作到充分收集,课堂上,尽力营造出具有报刊英语文化交际的氛围,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语言交流,更充分的融入课堂中,更直观的体验英语交流中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其跨文化意识,也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衣食住行中的文化等体现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差异的话题[3],逐步让学生发现英语报刊文化的特质并增强其认识,最终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例如,以《美英报刊文章阅读》教材里面第三单元(Unit Three)第九课(Lesson Nine)课文(Text):“对美国梦的种种困惑”(FivemythsabouttheAmericandream)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授课采用讨论法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这也是基于任务型的合作教学法实践应用。

课前,老师指定学生查询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信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内成员合作分解任务,分工角色,利用网络上的视频、音频或文本的便利条件,自行搜索关于美国梦和中国梦的一些新闻资料。各小组整理好视频或文字资料交给老师。教师再对内容与自己的内容加工处理,以备课堂使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采用:“设问—回答—讨论—结论”等模式。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What is American dream? And what is Chinese dream?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m. 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接下来,老师播放美国梦和中国梦的两个对照历史记录剪辑视频片,这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晶,简明扼要。欣赏视频后,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同学根据角色不同,承担不同问题任务,回答有的放矢。然后老师对于各组的问题不同回答,让班级展开深入讨论,最后,老师对讨论做出总结,学生则对美国梦的内涵以及当代美国人对美国梦的迷茫了解的更加透彻清晰,学起来更加投入,课堂学习氛围热烈,积极主动性强,教学氛围好,确保人人参与。这种讨论法与角色分工式的课堂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主动性得到充分展示,由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学习,师生互动,气氛融洽热烈且知识得到拓展,增强了思辨力,从而打破了传统教学法那种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局面。

3.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导图

对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教学内容应采取对比分析法进行教学,对比分析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做思维导图,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课文后进行对比分析图,让学生分析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相同性,通过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培养出他们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在理解和尊重目标语言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跨文化,进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对比分析与讨论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积累跨文化知识背景,提升跨文化认知能力。[4]

例如,对于英语句式表达法,首先,教师应多注意将其与汉语句式做比较,英语句式注重形合,而汉语句式则注重意合;英语句式表达喜欢用被动式,而汉语喜欢用主动式;英语喜欢用无人称作主语,汉语喜欢用人称作主语;英语句多倾向使用名词,介词,呈现静态化特点,而汉语句则多用动词,呈现动态化特点;英语有性、数、格、严格的逻辑关系词语表达句子内部逻辑关系,汉语则没有明显的性、数、格、严格的逻辑关系词语,等等。这些语句表达在报刊阅读中是常见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理解句子在文本中准确的表达内涵,教师可以对这些语言现象一方面从句式上与汉语作对比,找出句式差异,引发学生的注意。

其次,还可以对差异做文化比对分析,英语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其语言文化深受希腊文化影响,深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Lagos)思想的影响,注重理性分析。那么,汉语语言则深受儒道释的文化影响,受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思想熏陶,往往更关注句子表达的整体内涵,注重以人为本,喜欢使用人称作主语的表达句式,喜欢大道至简,句式表达多简练,对于所谓的逻辑词语,有时用,有时不用,但从整体语句的意境分析,仍然很容易理解,不会混淆思想理解。这些语言差异其实可以从文化上找到一些理据。总之,教师通过语言和文化对比会让学生更加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性,一方面增强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好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嵌入引导启发法,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尤为关键,通过自身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英语知识能力,在教学中嵌入问答、讨论来引导学生将报刊内容和其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学习,使得学生在阅读报刊的时候读懂并思考、对比其文化背景的深层含义[4]。引导与启发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研究词语的意思及其场景需要表达的文化内容,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鉴别能力。

例如,在报刊阅读涉及时事政治新闻讲解词汇时候,经常遇到如单词government,administration,regime这几个意思类似的词汇。教师应该对government、regime、administration三个词来比较,除了意思都表示“政府”之外,这三个词也有自己的特别意义。如果不做区分,学生很容易混淆。如“the next president’s administration”意思是下一任总统组成的政府。Administration词语根据LongmanDictionaryofEnglishLanguage&Culture中的解释条目第4义:[the] AmE (often cap.) the (period of) government, esp. of a particular president or ruling party (<美>尤指一位总统或执政党领导的“政府”,政府任期),由此得知,administration 含有“临时”“一段时间”之义。如the Biden Administration可以译成“拜登政府”。那么government也表示“政府”之义,但是它多用来指单一权利政体,如China government, British government 等;再说一说regime,它也表示政府,政权。但是该词含有贬义,如一些西方媒体经常蔑视中国政府,将中国政府称作Beijing regime。因此,对一些政治敏感的词语有必要给学生加以讲解区分,这样让学生在读报刊涉及这些词的时候才能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不会混淆。让他们有明确的立场,辨别是非,提高文章鉴赏水平,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培养爱国情怀。

因此,在报刊英语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选择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选材要做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时效性、文化性为一体。讲授报刊英语,教师应注重多途径启发学生,通过启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并结合中国的文化去阅读,思考,发掘,寻找答案,启发式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报刊杂志的水平。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配套有效地练习,提高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能以及修辞能力,吸收语言文化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5.充分利用媒体时事资源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往,教师选用纸质报刊进行传统的英语报刊选读教学,纸质报刊缺乏时效性,拿到课堂上,也许已经过去了几周或者数月,如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应用失去时效性的“新闻”,会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现今,网络新闻时效性强,教师可以在英语报刊教学中应用从网络上获取的有话题度的、经过甄选的、最新的新闻报道来教学,学生可通过这些新闻报道了解西方国家的发展,掌握最新的英语语言的表达。还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让学生对文化的表达产生具体的视觉印象;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新闻视频,让学生了解英语在表达中的多样性,各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差异都会给英语的使用带来不同的表述,在直观的视觉中,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联系本国优秀文化进行对比,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例如,报刊英语课的案例教学中选取教材的新闻之外,还经常在网上搜索最新的国际报刊和国内一些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捕捉最新热门话题。

譬如,《英语报刊阅读教程》[5]教材里面的特写文章“Ireland: “Best Country to Live” (爱尔兰:最适宜居住的国家),主题是关于爱尔兰国家被The Economist杂志报道荣获2005年“最适宜居住的国家”称号之首的国家并谈到为何获得如此荣誉,也涉及特别差的国家津巴布韦,做了简单分析比较,最后讲到其他九个排名后的国家。由于报刊教材的实效性差,内容不够与时俱进,因此老师根据课文主题内容有必要在网络上搜索寻找新的发展动态,这样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将书本的介绍与最新的动态作介绍和对比,借助文本和视频帮助他们了解西方国家的发展动态,也学到了书本之外的新的英语表达法。再如,讲授特写文章“Spain Tomato Fest Draws Record Crowd”(西班牙番茄节盛况空前)时,老师利用视频除了介绍番茄节之外,又介绍西方国家的其他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节礼日、父亲节、母亲节等等,同时也把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社日节、端午节、七夕节、少数民族节日傣族泼水节,等等做一简单介绍,进行文化风俗对比,学生对东西文化的内涵多样性和差异性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一些英语国家节日相关的词语表达和一些本国节日的词汇说法,这样文化比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有助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水平,也更坚定了民族文化自信。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创新教学场景提升文化的感知力

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课堂时间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等弊端,教学场景与教学形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果。例如,涉及到历史新闻方面的新闻阅读,如南京大屠杀“The Nanjing Massacre”一篇报道,除了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还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发表爱国讲演比赛活动。再如,课文:“Does Online Dating Make It Harder to Find ‘the One’”(交友网站能找到意中人吗),课后展开辩论赛,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双方对问题展开辩论。等等,这些课外活动大大促进和活跃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加强了外语教学效果。总之,通过开展英语话剧、英文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语言文化活动,充分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构建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对文化的感知能力。英语文化教育的空间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同时也创新了教学场景与环境,注重对本国文化的输入、正确引导和准确理解[6],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5]

综上所述,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作为传授学生跨文化知识的载体,肩负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感知力的重任,教师通过创新设计和构建语言环境,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在不同文化氛围的碰撞下,将中西方文化对比融入英语报刊选读的课程学习中,加深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课堂教学应与时俱进,积极应用融合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有效进行语言交流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报刊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百强报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