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3-08-08曾艳宁胡荣国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分子思政考核

曾艳宁,胡荣国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段话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地融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学术资源、学科文化和专业知识中融入思想政治育人元素。

一、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较难融入思政教育的原因

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各专业领域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构建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开创高等教育的新局面。然而,在高校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是思想政治课[1]。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思想教育的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没有很好地相互融合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这样使得我国高校的育人效果直接受到影响[2]。

理工科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因为理工科的思政教育目前尚存在短板。理工科的思政教育存在短板是由理工科的特殊性决定的,理工科的教学内容缺少人文知识点。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理工科的课程内容缺乏思想政治融入点,这就导致培养的部分学生“专”而“红”,有才而无德,与我国高校的办学宗旨相背离。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多数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都处于较低水平[3]。

材料科学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他们将来可能从事不同的行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有更高要求。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典型的理工科专业。总的来说,教师在专业知识中融入思政元素比较困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显著,亟需寻求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立场、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成为崭新的思政教育纽带和桥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且专业课课堂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材料科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探索。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的专业知识以及特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政之“盐”融于专业课程之“汤”,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思政教育的浸润,更好地发挥专业课主阵地的作用。

高分子化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固化,教师结合基本理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缺乏说服力。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原理和知识点时,如果采取的方法不恰当,也会提升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难度。因此,不管是教师在“教”的方面,还是学生在“学”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固化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且必然对正常的课程教育节奏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很多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是机械、简单的重复,虽然存在常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目的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没有确定目标指引[4]。因此,以上问题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中目的和方向性不明确。理论上来讲,高分子化学的教师应当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并在目标指引下进行并完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分子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笔者以高分子化学课程为课程思政改革的试点,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深化高分子化学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工匠精神、科学探索精神、环境保护意识等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原本知识点多且内容抽象的高分子化学课程变得生动形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教师要促进材料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笔者期望这门课程的改革能为理工类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在授课过程中,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被确定为:1.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合理利用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2.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业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实践论;4.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善于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高分子化学课程采用以下七种思政教育方法:榜样示范法、问题导向法、案例式教育法、形象化教学法、辩证思维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资源挖掘与融合方式如图1所示。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探索专业课程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途径,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耳听、目染、心悟,最终实现德育的目标。

图1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资源挖掘与融合方式

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坚持“不仅要讲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索意识”这一理念,弘扬社会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挖掘了大量的思政融入点。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将高分子领域的杰出人才作为案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带来的惨痛教训来教育学生,并在讲解中融入思政教育;通过提问引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讲到“聚合反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小分子单体形成大分子聚合物的聚合过程比喻为很多人在一起通过手牵手的方式形成一支长长的队伍,且聚合物综合性能远超于单体,就好像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性能等专业知识。教师还要在教学中融入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政教育内容。在讲“聚烯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塑料餐具受热后会放出有毒物质吗?塑料餐具受热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吗?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聚烯烃的结构、组成和性能,纠正一些诸如“长期使用塑料餐具会中毒”的错误理论,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穿插获得诺贝尔奖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创始人的科研生活,讲述他们对科研事业的执着,通过榜样的力量给学生带来新的启示:做一行爱一行,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目前,高分子材料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有哪些?“白色污染”指的又是什么?“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如何?教师可以讲述科学界近些年对可降解高分子的研究,为学生描绘出没有“白色污染”的地球,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强不息,为祖国的富强而读书,珍惜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发展世界观方面的知识,如提问学生:高分子工业带来的河流污染有哪些?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引起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开始使用形象化教学法、榜样示范法、案例式教育法、辩证思维法、问题导向法、情感陶冶法和实践教育法等教学方法来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如图1所示。1.形象化教学法。教师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形象地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启发和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可以讲述逐步聚合特征是由低分子逐步缓慢转变成高分子的,就像古人诗句里说的一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万事万物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缓慢的量的积累,然后到质的飞跃。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做事情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遵循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2.榜样示范法。教师可以借助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榜样力量,以榜样的模范带头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在1952年10月19日晚,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攻击597.9高地,黄继光负伤后跃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机枪眼。3.案例式教育法。教师可以利用国内外反面教材的案例教育学生。如17岁瑞典环保女孩格蕾塔·桑伯格,她提倡环保,鼓动学生离开学校,走到街头游行,但实际上她所做的环保游行并没有为保护环境带来实际作用,反而带来混乱和污染。教师要通过榜样的鲜活形象教育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4.问题导向法。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普遍熟知的理论和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环境保护意识。5.辩证思维法。教师可以运用辩证思维里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客观看待事物的优缺点。在讲解“自由基的四种聚合方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指明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根据优缺点选择聚合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客观科学的思维方式。6.情感陶冶法。教师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讲解“天然高分子的木质素”时,教师可以引用孟浩然《过故人庄》里的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或者是贺知章《咏柳》里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7.实践教学法。教师要结合专业实验课的实践教学,并拍摄包含思政元素的实验课教学视频,扩大教学范围。

此外,教师对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考核机制进行了改革,传统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确且量化的考核标准。在传统专业课的考核评价过程中,最终成绩的每一项都有对应的依据。因此,在没有修改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专业课教师不能设置思想政治考核项,只能灵活地在平时成绩中稍微体现一下思想政治考核。然而,平时成绩的占比很小,思想政治考核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思想政治考核对课程的最终成绩影响甚微,根本不能引起大部分学生的重视。针对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目的不清晰、针对性不强和方式不健全等问题,学校要紧紧围绕课程思政的主要内涵,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同时加强校内督导,完善反馈机制,确保把到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本次课程思政考核恰当地融入专业知识考核,尝试采用期末考试+参与课堂讨论成绩+课后作业的考核方式,融入思政元素考核要素,如图2所示。教师给学生布置撰写论文的作业,以此来考核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在主观题的题目中融入思政元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论述高分子材料在疫情中的应用,或者简述乳液聚合的优缺点,抑或评价高分子材料在再生产过程和应用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学生的期末试题要包含含有思政元素的题目,如此可以方便教师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观察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图2 课程思政考核机制与优化

三、结束语

在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践行中,笔者构建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根据思政教育目标深入挖掘了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传授过程,构建行之有效的专业课程思政考核体系,整体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分子思政考核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