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探索与思考

2023-08-08张倩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党史育人

张倩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太原 030024)

党的历史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重要引擎。新时代,高职院校要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党的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中。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在育人目标、育人资源以及育人方向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培养什么人”的育人目标一致

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的育人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三门课程的育人目标

这三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侧重点虽然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立德树人。笔者认为这里的“人”指的是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合格接班人。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也是让广大青年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为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合格接班人[1]。因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

(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思政课“怎样培养人”提供了育人资源

百年党史以其教育性、历史性和实践性为思政课“怎样培养人”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

百年党史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党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党史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鲜活党史人物、生动党史故事的教育示范性作用,引导新时代青年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强化历史担当、明确责任、勇担使命。

百年党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性。历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历史当中蕴含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智慧与经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虽然历史事实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历史现象却有相似性,历史规律具有重复性。“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密码就在百年党史中,“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史使人明智、使人明理。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现实、开创明天的未来。

百年党史具有科学的实践性。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思政课“为谁培养人”指明了育人方向

党史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航仪,为我们指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行的道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师生要明确三个问题:江山是谁的、江山为了谁、江山要靠谁。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均是人民,“为人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其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中。党史学习教育的这三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正是这种高度的统一才为思政课指明了育人的方向:即为人民。思政课的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目的均以人民为风向标。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基本遵循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了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这三门课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可以开展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师可以在相关章节,如“理想信念”一章结合党史进行充分阐述[1]。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将概论课程讲成单纯的党史课,更不能以史代论,要明确概论课的教学主线和教学重点是“论”,而不是“史”,必须要做到“论从史出”“以论代史”。虽然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这三门课程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却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一)用功学,自己学深悟透,让党史学习教育有理论深度

育人者先受教,思政课教师是理论的传播者,他们只有先把理论学明白、学深刻,坚持正确的唯物史观,保证不偏向、不走调、不照本宣科、不断章取义,才能给学生讲出理论的深度。

1.原原本本学习原著,认认真真研读原著,是理论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思政课教师要勤学、善学、深学、活学,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使之常态化。思政课教师要将原文、原著、原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纲”,在帮助学生学好指定的四本理论推荐书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一些相关的参考材料,使学生在学深悟透中感悟思想伟力,强化理论思维和历史思维,锤炼深厚的理论功底、历史功底和文化功底,以自省和自觉做到“自身硬”。

2.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专题培训、教学示范等方式,将集中学习与具体学习相结合,逐篇研读原文,反复领会原意,在全面、深入、系统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探究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总体思路、重点工作及相关细节,通过交流体会和碰撞思想来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落地落实。

根据管道总体规划设计情况作出总体施工方案,对人员投入、设备投入、材料用量、施工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计划管理、工程质评与验收、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作出全面的部署规划,并根据分段情况作出相应的施工子方案。对工程施工涉及的某个专项作出相应的专项方案,如土石方开挖堆放专项方案、爆破专项方案、施工用电专项方案、管道吊装专项方案、破公路专项施工方案、穿越输油管道专项施工方案、管道水压或气压试验专项方案等,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方案和专项方案执行,落到实处,确保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

3.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讲授内容、学生特点和自身所长,合理选择研究领域,准确深入地进行党史研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教学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助于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促进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通过研究学习淬炼理论,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课堂教学实践。

(二)用情讲,讲深刻讲生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情感温度

讲党史首先要讲透党史中的“理”,这里的“理”重点指的是理论、真理、学理和哲理。“理”来自中国共产党风雨如磐的百年历史中,所以思政课教师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时,要带着信念讲“理”、带着感情讲“理”、带着使命讲“理”,把理论讲透、把真理讲清、把学理讲实、把哲理讲活,自觉做党史学习教育的示范者和党史知识的传播者。

1.要把讲历史与讲现实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党史观之前,思政课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观党史。思政课教师要梳理百年党史中的历史脉络、阐述历史事实,让历史“活过来”。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把讲历史与讲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历史观照现实,在二者的结合中把真理与理论的味道讲出来。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可通过诗词中的百年党史、文物中的百年党史、歌曲中的百年党史等专题教学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以达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目的。

2.要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讲道理,也要讲故事,让真理从课本中走出来、活起来,让思政课更接地气,充分体现党史学习教育的情感温度。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讲道理,清楚地阐述党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通过讲故事来彰显真理,并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努力营造“党史故事人人听,红色精神人人传”的浓厚氛围,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要把纵向分析与横向比较相结合

(三)用心看,理论联系实际,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思想高度

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基因,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使学生在实践观看中不断增强直观感受,使体验式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1.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活动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门联合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山西有三条线路入选,分别为:“烽火太行·抗战脊梁”精品线路、“红色军工·太原力量”精品线路、“山西好风光·乡村奔小康”精品线路。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三条精品线路,开展红色文化探访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从“小变化”中看到“大发展”,从“小课堂”中看到“大真理”。

2.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浸润人心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红色走读、云游党史等方式,带领青年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物保护单位、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以及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学生到这些场馆不仅要观看现场,而且要感悟历史,通过眼睛直达心灵,以此加深对党史的理解。

3.组织学生观看影片

思政课教师要组织学生观看符合历史事实的影视作品、纪录片、话剧等,引导学生在看中悟、在悟中学、在学中行。如《建党伟业》《觉醒年代》《山海情》《春天的故事》《打开国门》等,通过观看影片,学生能获得情感共鸣,受到精神震撼,将信仰的力量刻在骨子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用力做,创新教学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实践力度

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行动自觉,善用“大思政”,始终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鲜活的内容和鲜亮的形式提升思政课的魅力。

1.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摒弃生硬说教,拒绝空洞理论,提倡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我要听”转变为“我要讲”,积极鼓励青年学生用青春之声讲述百年党史。思政课教师要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用“青言青语”的表达方式让思政课听起来更“新鲜”,嚼起来更“有味”。思政课教师要用更贴近青年的视角来展示极具冲击力的党史资料,用活用好图像、视频、文物、遗迹遗存等,并将其融会贯通进教材、潜移默化进头脑、生动活泼进课堂。高职院校要邀请历经革命战争洗礼的老红军、老党员进入课堂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真实事例,通俗易懂地阐述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为思政课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2.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移动课堂浸润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要使党史学习教育走出教室、走进社会,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以景引学。思政课教师要把思政课搬到田间、地头、乡村,搬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旧址、档案馆等地,打造移动课堂,接受革命洗礼,实现党史学习教育“有体验”。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明确现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组织好参观体验的各项活动,引导学生带着课题、带着敬畏走进实践教学基地,深入思考,提高认识。

3.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云端课堂渗透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探索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大力开辟新渠道,拓展新空间,以大数据赋能思政教学,打造云端课堂,搭建好党史学习教育网上“加油站”,强化内容供给。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VR虚拟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体验,还原教材内容的历史实景,让学生在虚拟仿真的实验中体验党的历史。思政课教师要利用视频微课、校园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系统化、精准化、常态化学习党史,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要实现教育对象“全覆盖”、学习时间“全渗透”、交流空间“全方位”。

高职院校将课堂教学的“独唱”变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者的“大合唱”,有利于营造学生乐学、易学、活学、会学的浓厚氛围。

总之,党的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中。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党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