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3-08-08翟慧颖刘凌飞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素养大学生

翟慧颖,刘凌飞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目前的大学生,“00”后是主力军,他们较早地接触到电子产品,更加依赖通过互联网建立个人社交圈。从网龄来算,“00”后大学生应该能算得上“老网民”。但是“会上网”不代表“会用网”,很多大学生只是把网络作为社交和生活的辅助工具,并不能深入了解其真正价值,没有掌握到科学正确的网络信息学习方法,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网络信息的价值[1]。

一、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信息化素养是多种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为获取、分析、创造、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应对信息的态度[2]。其内涵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知识:主要指大学生应掌握的信息理论知识、科学与文化素养,以及技术知识等内容。

2.信息意识与态度: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信息的认识。

3.信息应用技能:指大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手段精准快速地获取到自身所需资料,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创造,从而将其转换为解决实际难题的工具。

4.信息道德与法律:在进行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用于大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二、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现状分析

为更深入地掌握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现状,笔者以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为出发点,在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笔者共发放了1 000份调查问卷,回收8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8%。同时,笔者进行了以信息素养为主题的街头采访,累计采访人数500人。

(一)信息甄别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网络信息有真有假,但是对于问卷给出的“是否容易被网络热点新闻引导和影响”问题,依然有68%的学生表示比较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是否容易受网络热点新闻引导

对于“有没有在无意中转发或传播过未经证实的信息”一题,43%的学生表示总是或经常有类似经历。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由于其消息源的混乱庞杂,形成了真假难辨的困局。大学生缺少一定的阅历,很容易受舆论的影响,这也正是为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都能在大学生当中产生效果的原因。

(二)信息获取的途径单一

虽然互联网技术已十分发达,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其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仍比较单一。从调研中可以看出,约有82%的学生表示获取信息的途径来源于抖音,同时还有微博、微信、QQ等,具体如图2所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看似多样,但是不难发现,信息获取渠道主要还是来源于社交娱乐软件。对于一些专业的知识平台、信息检索工具等,有学生表示,“除非是教学需求,否则几乎不怎么使用,仅停留在听说过。”3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专业的检索工具,仅仅知道通过百度或语音搜索进行资料收集。

图2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三)信息整合能力需要提升

有6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提炼自己的问题,在搜索中往往无从下手,描述的问题与实际需求往往有出入,对于问题的关键点总结不到位。”即使搜索到相关信息,但是网页的显示结果通常有上百条,学生很难筛选出合适的答案,也不容易从繁杂的结果中总结出共同点。具体情况见图3。

图3 大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信息遇到的问题

(四)信息道德薄弱,法治观念淡薄

大部分学生能在网络上自觉遵守网络纪律,能保护个人和他人的隐私。但是对于网络材料的使用,学生却缺少约束,不太关注知识产权、版权问题,经常通过网络下载他人的作品,无意中侵害了他人的权利。有学生曾通过网络手段找人代写作业、论文,更有甚者说这是“知识付费”、正常交易。由此可见,部分学生的信息观念存在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高校信息化教育与学生需求有出入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信息课程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课程形式为理论与实训结合[3]。虽然能满足学生的基础需要,但是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讲,却有所欠缺。5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针对转变学生观念、培养信息意识的课程。受访学生表示,“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够新颖,不够贴合实际,学校缺少系统化的培训。”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且期望在校内获得信息化综合培训。

三、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策略

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绝非学校教育或者学生自主学习所能实现。高校要持续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与此同时,社会、家庭也要不断进行努力。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培养信息化素养的首要一步,即增强信息意识。教师要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对于整个生活的重要性,知道通过信息工具完成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1.正确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大学生每天都在面对互联网新技术,他们每天都在线上搜索资料、娱乐、交友、学习。这是目前的“00”后大学生从进入学习生涯就在重复的事情,信息于他们而言,往往唾手可得。如果学生不能完全体会到“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全面地认识到信息的必要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对信息保持好奇心,通过新旧技术的对比,将平常的事情细化、放大,让大学生真正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2.高校发挥教育主体作用

校园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的认知与心理,其氛围的好坏对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首先,高校应完善与信息化教育相关的课程,不要把信息化教育仅放在检索上,信息检索只是起点,检索到的信息解决完当前问题后的分类整理才是终点。其次,高校应该定期举办信息技术创新类的竞赛,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比赛。高校要鼓励学生社团开设以“新科技”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展,掀起信息与创新的“时尚风”,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挖掘信息技术的魅力,逐渐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3.社会与家庭联动配合

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虽然多在校园内发生,但是在影响的程度方面,家庭的意志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高校更要注重家庭引导,家校之间要保持互动。高校应少给学生传达网络上的负面信息,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施展才能,积极展示网络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变化。

(二)突出信息道德,保障信息安全

1.注重信息安全,拒绝网络暴力

网络社会,由于其发言成本低,经常会出现“网暴”事件。大学生易冲动,易受影响,容易被舆论误导,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施暴者”。因此,教师一定要将文明发言、理性发言作为基本要求,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样,一些诱导套路也出现在校园中,比如注册信息得学习礼包、留手机号免费体验课程等。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教导大学生不要贪图小便宜,更不能贩卖个人信息,应该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法治素养

大学生在缺少社会阅历与法律常识的情况下,很容易掉进网络陷阱。笔者建议高校要推广“大学生信息安全文化节”,制定详细的《信息安全科普手册》。同时,针对隐患,高校要积极在校园内开展文明上网公益讲座,进行普法宣传,定期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趣味竞赛答题活动,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社会的监管力度,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更加全面的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社会媒体的职责是客观、全面、准确地传达信息。因此,社会媒体应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传播正确信息,弘扬正能量。

(三)完善高校信息化教育体系

1.创设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智能化教学环境是信息化素养培养实施的必备条件。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在智能化教学设备和实训室等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配备足量的智能化信息技术设备,引入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支持在线教学、线下智慧教学模式的混合应用,支持教室学习和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互相辅助、互相配合;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培养信息化人才,吸引企业加入信息化素养培养当中。学校和企业要投入资金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实现校、企、生三方协同发展。

软件方面,学校要引进数字化智慧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鼓励建设、开发信息类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同时,学校要积极引进国家级精品资源,实现资源人人共享、师生受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现代信息化教育课堂,最突出的表现应是“以学生为主体”[4]。教师应通过技术培训、网络学习等多种手段掌握信息教育的技能,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引领课堂。同时,作为学校,应创设良好的信息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针对性提升训练,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有意地创造信息环境,转变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使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为大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创造条件。

3.制定大学生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

目前的信息化素养教育,学校往往将其作为一门单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区分开来,这样很难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效果。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看,教师应将信息化意识融入专业教学中,做到潜移默化[5]。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将大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融入各类课程当中进行评价。笔者提出了具体的大学生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旨在通过综合性评价激发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大学生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共有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信息化素养评价指标

四、结论

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要求应是动态变化的,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信息素养的提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信息知识、树立信息意识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甄别、过滤信息是能力目标。同时,教师也应该意识到: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法律普及应始终作为素质目标贯穿教学全程。

猜你喜欢

信息化素养大学生
月“睹”教育信息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