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古代史部分为例

2023-08-08刘紫璇

科学咨询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高中历史中华

刘紫璇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四个单元是古代史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史料等方式来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教师并没有对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对中国多年来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授。

一、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文化可以分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指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1];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体现出的文化,包括所用的艺术和技术。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展现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制度文化包括从古至今为了国家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等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和政策,例如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等;精神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他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有利于人们进行自我约束,例如各种学派的思想、舞蹈、书法等;物质文化既包括陶器、打磨石器等实物,又包括《黄帝内经》《神农尝百草》等文献史料,还包括赵州桥、火药、指南针等创造性发明以及养蚕缫丝等技术性物质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分布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物质文化分布表

表2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制度文化分布表

三、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技术水平较高

从石器时代到十三、十四世纪,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无论是在医学、农学、建筑学,还是在地理学、天文学等方面,中国古代都涌现出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文化瑰宝。这些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都有介绍。

以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为例,课本45页这样描述:隋唐时期,我国设计出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唐朝时期,我国还用雕版印刷术来印刷书籍;这一时期还有了火药和火箭;医学、药典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

(二)以汉族为主体,多种文化共同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互相学习对方有益的文化,在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

在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中,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由于不断的征战、瓜分和侵略,民族关系在这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春秋时期,地处中原的国家因社会发展较快,比他周边的戎狄蛮夷更为先进,自称为“华夏”。在与周边的联系和交往中,戎狄蛮夷等民族也逐渐认同华夏文化。进入战国时期,这些民族也就逐渐与华夏民族进行了融合。

(三)涵盖面广,内容丰富

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文化的撰写可谓面面俱到,不仅包括了物质文化,而且包括一系列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也涵盖了天文、地理、文学、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在部分文化内容上有所缺失

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部分文化内容是有所缺失的,例如中国传统的节日和市井生活,台湾翰林版高中历史教材就对这一部分内容作了详细的描述。台湾翰林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些章节描写了古代市民在传统节日是如何过节的,对射箭、蹴鞠等休闲娱乐活动的描述也较为详细。台湾翰林版高中历史教材从市井的角度入手,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而统编版教材对这一内容是忽视的,几乎没有篇幅提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或者古人的日常生活,这不利于学生掌握和了解传统节日。因此,教师要视具体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补充和讲解[3]。

(五)内容较分散,整体性差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文化的描写较少,内容较为分散,五本教材都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学生不能够全面地掌握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形成文化发展的一条线,让学生明白各个朝代都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四、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延绵不绝,不仅包括汉族的文化,而且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包括中国的文化,而且包括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在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许多内容都涉及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在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就是孝文帝的改革,他迁都洛阳、提倡穿汉服、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仿照汉族社会的士族制度并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但同时,有些民族政策也不利于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比如第48页“元朝的民族关系”一节中提到了统治者设立的四等人制。这个制度是一种压迫政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还会导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第十四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和危机”也提到了清朝所设立的八旗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为了自身民族的利益而损害其他民族利益的做法,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4]。因此,教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要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不足与建议

(一)编者

1.增加少数民族文化,增强知识的完整性

在编写教材时,编者要注重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篇幅较少的问题,适当地增加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描写,比如他们是如何与汉文化融合的、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等,从而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

2.增加市井文化和服饰、节日风俗等内容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缺乏对古人的着装、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描述,这无法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也不利于学生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因此,在编写教材时,编者要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二)学校

1.举办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

学校应该适时地举办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学校可以开办优秀文化作品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包饺子、包粽子、制作月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2.开设校本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各种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从而弥补课堂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不充分的不足。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国家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书法绘画作品欣赏课程、少数民族文化课程。

(三)教师

1.根据需要补充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解文化课程时,除了参考教科书的内容,还应适当地补充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选取这一时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在讲解元曲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来表演,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书法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毛笔字。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各种节日的来源以及他们的意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节日的来龙去脉。

2.利用地方资源,拓宽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独特资源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敦煌当地的教师在讲述“敦煌莫高窟”这一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莫高窟,加深学生对石窟艺术的理解;西安当地的教师在讲解长安城的繁华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大唐不夜城感受千年前唐朝的盛况;在讲解各种古代作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

六、结束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目前,全世界都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国家,各种灿烂的文化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很多地区和学校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多教师上课时对于文化的内容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片面地讲给学生。有些教师甚至跳过文化这一子目,认为他并不重要,所以学生也无法通过课堂来感受文化所带来的人文情怀,无法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然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我们要坚决杜绝忽视文化传授这一弊病。

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化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内容也较为丰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创新,从而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教师也要看到教材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高中历史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