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多维互动 增强主体体验

2023-06-30曹东銮

天津教育·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曹东銮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逐步推进,许多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及教育公平,将多维互动内容、多元互动主体以及丰富化的互动媒体相结合,整合多种互动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逐步打造立体成熟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与外界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主动弥补短板,扫清个人的认知阻碍,真正实现乐学、善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及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闭塞,缺乏自主拓展及延伸的意愿及动机。为了打破这一现实困境,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主观诉求以及个体差异性,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打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媒介和载体,让学生在大胆尝试、自主联想的过程中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技巧。

一、多维互动与主体体验

多维互动主要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生本互动为主体,教师结合前期的教育目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站在多个视角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深度思考助力。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能动性较足,整体的课堂互动效果也有所改观。

主体体验是指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层次、主体诉求以及兴趣偏好调整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新知识。教师会打造学习共同体,综合了解语文课程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表达、深度阅读和个性化思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顺利过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散和大胆实践。

二、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教學的具体内容

小学语文多维互动课堂符合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对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以及学科素养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抓住这一教学模式的重难点,实现“对症下药”。

首先是多元互动主体。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打造三级互动平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纵向交流、横向互动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实现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以及共同进步。学生的中心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薄弱点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及师生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全程参与、自主探究。

其次则是多维互动内容。教师要以双向协作备课为主导,有效规避常规的备课模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灵活融入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完成备课工作。字、词、句的简单提炼是第一步,在完成这一基本教学任务后,教师则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精心设计全篇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个全新体验以及深刻理解。在组织备课活动前,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度沟通及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

再次是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这一点要求教师灵活融入游戏元素,将讨论活动、辩论活动和游戏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凸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能够在独立探究和紧密互动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思维层次。

最后是丰富多样的互动媒介。教师需要以媒介为载体,积极搭建多元主体的互动桥梁,保障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三、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教学的实践对策

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散和深度学习。为了摆脱这一现实困境,教师需要主动从多维互动教学中吸取养分,尝试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模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再过多关注自身的权威地位,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和思维交流。在深度探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确保多维互动教学坚持正确的方向。

(一)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为了充分凸显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及生命力,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在心灵对话以及密切沟通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和智慧灵感。语文这门课程的人文性比较明显,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由发散,教师要创设互动情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的熟悉感和代入感,进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由内而外地产生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

经验丰富的教师从文本的省略号着手,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自由发散,从文本空白处出发科学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品味文本作者的独特思想情感,感悟自然界与人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进而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组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针对性的帮助,结合时效性和人性化的教育准则,将更多的新鲜血液融入课堂。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珍珠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品读文本,先扫清学生的知识障碍,再组织开展小组内部合作活动,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分段朗读重点片段。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小组长挑选出代表与其他小组比赛,看哪一个小组能够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自由分组,先在小组内部比拼,然后选出朗读最佳的小组成员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抗。这种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凸显教学活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身心体验。

(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体验

学生的深入探究和自主体验是互动教学的重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了解其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主体性组织体验式学习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自主感悟,进而产生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打造多维互动课堂时,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综合考量主客观影响因素,关注学生的主观感受,确保学生实现想学、乐学到好学的顺利过渡,进而实现快速发展及个性化成长。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自由讨论,从植物的形状、颜色以及气味入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文本,深入感悟植物妈妈的伟大情怀,很多学生大受启发,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相处最难忘的情景,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真正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打造多维互动课堂有重要影响,大部分学生能够深入体验文本中的深刻内涵。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鼓励学生将个人的真情实感融入文本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出现频率较高,能够减轻学生的理解压力,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闭塞,思考空间极大受限,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在调整教学节奏的同時创设教学情境,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自由自在地思考和学习。为了确保自身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与学生促膝长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主观兴趣和认知偏好,从学生的兴趣着手,积极打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新知识,保持活跃的思维,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比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可以设置“小明转学”的场景:小明一直生活在老家,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不得已转学,进入新学校后,小明感觉很不适应,经常在夜晚想起家乡和小伙伴。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有相似的经历,能够感同身受,调用个人的生活经验感悟小明的深刻情感。这种生活化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能够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更具有生活气息,学生也可以实现深度探讨和自由发散。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正课内容,带着感情朗读《静夜思》,简单讲解生字词,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明,带着主观情绪感悟和理解。尽管诗句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在自主反思以及深度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主动领悟作者当时的心境,对作者的思乡之情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巡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播放提前准备好的音乐和经典的朗读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感悟,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确保学生主动体会生动直观的情境,进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不再过多依赖外界。

(四)有效捕捉课堂生成

课堂生成是非常有效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体现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命力。教师要主动捕捉教学生成以及亮点,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学生一知半解和囫囵吞枣。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然后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分析文章的基本故事情节,感悟主人公的智慧。很多学生大受启发,能够提出不同的比赛方法,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一课堂生成点引导学生自由发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其他比赛方法以及所对应的结果,调用所学知识自主尝试。

这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与他人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灵感,不再闭门造车。教师只需要将选择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分析学生的认知局限,适当把握教学节奏,避免学生天马行空,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训练其思维,从而更好地打造生成性课堂。

(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质疑

为了提升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确保学生在自主思辨、反复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多关注教师的机械性灌输,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思维活动空间不足,思维相对闭塞和僵化,学生难以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缺乏活力。为了避免这一现实矛盾,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组织教学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根据学生在前一阶段中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薄弱点以及共性问题,科学设置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自由自在地发散思维。

问题教学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要尽量避免整齐划一,机械地根据教材设置问题,而是结合课堂生成适当抛出问题并设置问题链,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全面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打造灵动课堂和生机课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经历语文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要尽量避免将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围绕问题一一展开教学。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对《草船借箭》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知识吸收速度较快,教师则需要顺势转变教学思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行课堂教学,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逻辑自由发散、大胆探索。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听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吗?”很多学生连连点头,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大家知道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吗?”“主人公是谁呢?”“最终顺利借到箭了吗?”通过问题来理顺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全面强化学生的主体体验。让学生在多维互动中产生更多思维灵感,整个课堂也能焕发无穷的生命力。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体验不容忽视。教师要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沟通,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着手,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组织合作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自主体验做好铺垫,确保学生在活跃自如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思考、大胆质疑,不再停留于知识表层。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