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枫红似火

2023-06-25陈建明

中国铁路文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红毛阿婆大山

作者简介:陈建明,娄底市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学员。作品散见于《北京日报》《延河》《散文选刊》等报刊。

有人说,这漫山的枫叶都是离人的眼泪。那枫红如火如血如残阳,将郁郁葱葱的大山点染得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作为贫困县市的边远山区,它紧挨着邻县雪峰山余脉,绵延的群峰中,苍翠的大山仿佛一眼望不到尽头。除了山脚下寂静的小村庄,空山之中仿佛只剩下大自然的语言。那是鸟鸣风声,是花开花落,是松涛滚滚,是竹浪阵阵,是斑鸠咕咕,是小兽慌窜踩过厚厚松针的沙沙作响,是某种动物发出的宛转啼叫。

村民们喜欢将这座山岭称为红毛岭。红毛岭山高林密,郁郁苍苍,人迹罕至。传说,在这山中出没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山民猎户,一种是红毛野人。红毛岭因此而得名。虽然传说中的野人从未有人见过,但山高林深是毋庸置疑的。

红毛岭上林深坡陡,地处偏僻,不仅山多树多竹子多,还有一多是单身汉多。

红毛岭人娶媳妇难,一是因为山高林密,举目便是青山,出门买包盐都不容易;二是因为太穷。山里人家地少山多,一年到头靠种几亩薄田养家。红薯、苞谷隨处可种,但想吃白米饭就不容易了。又有哪个姑娘愿意嫁进来呢?

红毛岭上的小山村里,很少能出一个大学生。这里山路难行,村里仅有的一所简陋小学只能供孩子们勉强念到小学四年级。从小学五年级起,村里的孩子们便要到十多里外的乡里去读书,小小年纪要么早晨踩着星星夜晚顶着月亮,一天走几十里山路往返跑通学,要么就在学校寄宿。

因此,很多山里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稍微刻苦一点的也是勉强念完初中。而他则是村里的一个例外,他靠着从家里带点粮食和咸菜,一路勇往直前,从村里读到邻村小学,又从邻村小学念到镇里初中,一直到念完县高中,并考上大学。那一年,他鱼跃龙门,成了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也成了父母和亲人们的骄傲,喜得村里出钱一连放了三天电影来庆祝这件破天荒的大喜事。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学毕业之后,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家乡。

他回来的那一天,山上枫红似火,满目秋色迷人。父母的心却是苍凉的。辛苦一辈子的两位老人怎么也想不到,令他们骄傲的儿子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竟然又会回到了山沟沟里,而且连个媳妇都没能带回来。善良的老人不忍责怪儿子。父亲坐在门前的坪里眺望着远方,仿佛可以透过这崇山峻岭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那红红的烟火在暗淡的天光里一明一灭。母亲在灶下生火做饭,暮色中袅袅炊烟升起,惊起一群鸦雀。

沉默半晌,父亲忽然下定决心似的说:“儿子,没事,在外面过不下去了就回来吧。家里现在养了十来头牛,还有几头猪,再多种些红薯玉米,累是累了点,但吃穿不愁了。你就放心在家住吧,爱住多久就住多久。”

听到父亲的话,他不由得笑了。他将小板凳往父亲面前挪了挪,望着父亲那沟壑纵横的脸,轻声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在城市打拼多年,忙碌的生活总是带着些许落寞和缺憾,也夹杂一丝丝流浪他乡的凄凉与无奈。异乡的土地上,说着各色方言的南来北往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生存而各自拼搏。大家都是萍水相逢,稍瞬便各散一方。或许,在异乡的天空下,可以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可以让自己忙碌到无暇思考,却寻找不到心灵的家园。

还记得,有一对朋友夫妇来到沿海地区打工多年,辛辛苦苦攒下积蓄,买了房子,也养育着两个孩子。然而,这对夫妇最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那便是卖掉房子,结束多年的打工生涯,带着两个孩子回到老家生活。在家乡,他们重拾农耕,过上了舒适自在的田园生活。也许,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的真谛。这件事情像一个引子,深深地触动了他。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梦想应该在何处开花?作为一名奋斗中的青年,为何不能将发展的眼光放到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上来呢?这里尽管山高地远,却有着无比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虽然贫穷,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无限的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是,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深爱的父母亲人,更有无法割舍的乡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当他这样思考、踌躇的时候,家乡传来了好消息。国家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了大山深处。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山里的人们靠山吃山,有的搞起了养殖,养起了猪牛羊;有的在山里开发农业种植,种柑橘、葡萄;有的开办了竹制品加工厂;还有的搞起了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短短几年内,家乡脱贫了,山里人也摆脱了过去的贫困落后。继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好消息又一次鼓舞了山里人的心。在这股乡村振兴的创业大潮之下,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善良淳朴的人们,一直让他魂牵梦绕。如今在这股春风之下,他下定决心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寻求发展。

在他看来,如今宽阔的公路已经修到村口,山里跟外界的联系不再是一件难事。家乡的物产,家乡的资源,都可以走出大山了。而城里人每逢休闲假日更是喜欢到山里来品尝原生态农产品,顺便旅游度假。假如自己能够在家乡因地制宜发展一个特色养殖农场,不仅可以扩大父母的黑牛和黑山羊养殖规模,还可以创办一个养鸡场,甚至建设一个农家乐山庄。依托青青大山这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只要踏实肯干,一定大有可为。这个想法,他已深思熟虑许久。他坚信,在家乡的土地上,他不但可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和田园梦,更可以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改变家乡的面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人生蓝图呀!

听完儿子胸有成竹地说出自己的梦想时,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原来儿子早就有了对自己人生的清晰规划。暮色苍茫中,父子俩比肩屹立在高高的山崖之上,眺望着远处的千山万壑,仿佛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进山的路是一条崎岖的小路。这条路那么长,那么远,而作为一个扶贫干部,她一走就是好几年。每次进山,这沿途的风景,她总是看不够。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就像家乡那片从小将她哺育养大的热土那般亲切、动人。

车行至大山隘口,便可听闻小溪潺潺作响。至此处只能步行。小溪沿着山势一路欢歌,迤逦前行。两岸满是层层递进的梯田,再往上便是郁郁苍苍的大山。群山峡谷之中杳无人影,除了小溪与她,以及时鸣春涧中的鸟儿,便是一片空山寂寂。偶尔要穿过一些雨雾蒙蒙的田野,田野里空气清新得将人的五脏六腑都洗涤一净。穿过田野,一条弯弯的石拱桥静静地横卧在清溪之上,小村在青山之中遥遥可见。这一幕,多么像一幅老电影中的画面啊!

沿着新修的村级简易公路一路缓缓而上,一座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古老村庄逐渐显现。小径的两旁翠竹窈窈,古木森森,一条条青石小径在几人合抱的大树之下交叉而过。而两侧山林之中的瓦屋,时隐时现,但闻人语响,不见人踪迹。

忽然,远处一条大黄狗从山坡上欢快地向她飞奔而来。是阿婆家的大黄。是啊,几年下来,就连村里的大黄也早已经将她视为亲人,一见人就撒欢不止。而大黄的后面,提着一袋鸡蛋颤颤巍巍赶来迎她的是阿婆。几年前,阿婆一家人还挤在山坡上一栋破败的木头房子里。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阿婆一家搬进了崭新明亮的新楼房。从那以后,每逢进村,阿婆总是千方百计地给她一些自家的产品。阿婆的好意她只能心领了,一边喊着“谢谢阿婆”,一边一路小跑着闪身走上了高高的山坡。

高高的山岭上,一汪蓝宝石般的湖泊映入眼帘。这是大山美丽的眼睛,也是山里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如今正在计划修建一个自来水厂。从今以后,这取之不尽的甘甜清冽的山泉将会沿这条路流经山下,滋润更多的人,给山里人带来希望,带来财富。站在湖泊大坝上往下眺望,只见美丽的山村中炊烟袅袅,新修的村级公路如缎带般一路蜿蜒到村口。一栋栋新修的房屋,星星点点坐落在公路的两侧山坡上。好一派宁静祥和的山村景象!

山下这开阔视野里的古老村庄,是多么质朴而又美麗。几年下来,在扶贫开发之下,旧貌换新颜,焕发出青春的模样。

而大坝之上,美丽的群山当中,漫山遍野的枫叶正红似火。一阵风吹过,群山苍碧中火焰跳跃,湖泊之上银光闪闪。这一切简直是天工造物,美不胜收。

美丽的红毛岭,美丽的枫树沟,多么让人沉醉!

眼前此情此景让人久久陶醉,不舍离去,可她还要赶往今天的目的地。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她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被劝返回学校的辍学少年阿毛家,也不是住进了新楼房的阿婆家,更不是刚做完免费手术治好白内障的爷爷家,而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养鸡场。那里有一位满腔热血扎根山村的小伙子。他与她一样是大山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又回到了这片山林,在大山深处养起了成千上万只羽鸡,当起了“鸡司令”。在那些枫叶飘零和开满野花的山林之中,他正用热血和青春编织着一个美丽的小康之梦。

此时此刻,她想起了一部老电影里的台词:“山里人为什么要住在山里?因为他们是神仙的后代!”

是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因为他们都是大山的孩子,是神仙的后代。

想到这,她不由得热血沸腾,加快了脚步。她正急急忙忙地赶去见证并参与另一个人的创业人生,也急急忙忙地奔赴在梦想之路上,奔赴在属于她的幸福路上。这一条山间小路她曾无数次踽踽独行,今天,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不仅有事业的,还有属于她的——爱情的花朵。

猜你喜欢

红毛阿婆大山
春天的大山
小镇阿婆茶
阿婆
重阳糕送阿婆
互相羡慕
大山
红毛柳
救命法宝
心疼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