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双一流”建设中专科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检视及反思

2023-06-21喻丽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2期
关键词:特藏双一流图书馆

摘 要 论文以财经高校特藏资源建设为例,通过网络调研和文本分析检视新环境下此类专科高校图书馆现状和问题,反思其特藏资源建设策略,提出专科高校图书馆要挖掘行业特色才能推进凸现专科教育内涵的特藏资源建设;要关注时代变革才能完善响应用户需求的资源管理制度;要跨界融合发展才能推进构建特色资源内容保障体系;要优化数字技术才能提升特色资源内容品质和特藏服务效能,提升新“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特色资源;特藏;图书馆;双一流

分类号 G258.6;G255.9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2.009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Library in the New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s in the Libraries of Fina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Yu Li

Abstrac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ollection resource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uch college libraries in the new environment through network research and text analysis, reflect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ir special collec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hat college libraries should tap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collection resources that highlight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education; only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can we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responds to the needs of users; only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and build the content guarantee system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only by optimizing digital technology can w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ntent quality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and the service efficiency of special collections, and enha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new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Special collections. Library.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0 引言

2021年12月,習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提出“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方向;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出“打破身份限制,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1]的自主分类建设、特色发展新思路。这为以特色发展为目标的专科类高校加入“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新的目标与契机。因此,在新的“双一流”背景下,作为重要学术性机构的图书馆应与专科高校特色发展相配套,创新性开展特色馆藏建设,用特色资源和特色服务实力呼应“图书馆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不少高校图书馆大力发展特藏,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用大比例经费投入特藏资源建设[2],使图书馆知识资源积累具有了特色资源基数的宽度和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助力高校科研进一步发展,增强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3-4]。行业特色鲜明的财经高校也纷纷建设基于行业背景、凸现学科特色的特藏(自建)资源库,其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基本体现了国内专业高校特藏建设及服务成效。本文拟以财经高校特藏建设为主题,调研其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现状,检视遇到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为财经高校图书馆在新型“双一流”建设中优化特藏工作策略、提升特藏服务效能提供有益参考。

1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调查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按照年中、年末、年中时段采取网络调查法对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和鲜明学科特色的行/部属财经高校(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对外贸易部、审计署、国家税务局等)进行了调研,逐个调查了48所财经类本科院校图书馆网站及学校主页(5所图书馆网站无法访问、6所未发现特色资源,剔除上述无效数据后,剩余有效标的37所)。在三轮调查中分别以“特藏文献(资源)”“特色资源(文献/数据库)”“特色馆藏”“自建数据库/资源”等关键字段进行检索。其中,对于个别新合并或新更名财经院校,特设计了最终检验环节,即利用“大学校名+馆名+特藏”相关字段置于谷歌、百度等公共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结合“中国财经教育资源共享联盟”平台、《全国财经高校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汇编》等逐一比对,拾遗补缺,最终获得财经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较完整事实数据。

2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情况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方式主要有外购、自建和试用三种,但由于特藏资源的专业属性和不可复制性,一般多采取自建方式。调研显示,财经高校多采用整合本校优势资源或者依托学校所在地区特色资源自主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方式自建特藏[5]。

2.1 特色资源建设总量

在48所财经类本科院校校中,37所(其中211高校5所)高校拥有特色(自建)资源,共建有特色资源库175个,具有一定规模。未显示有特色资源的多为新合并或新成立高校(如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贵州商学院)。重点高校更加重视特藏资源建设,特藏资源分布比较密集,普通高校特藏资源分布数量则较均衡:5所211财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总量为37个,每馆平均7.4个;其他32所本科院校特色资源总量138个,每馆平均4.3个。其中西南财经大学拥有特色资源库16个,排名第一;河北经贸大学等4所高校只有1个特色资源库,数量最少;特色资源库单馆拥有量超过7个的高校有10所,单馆拥有量低于4个的高校有16所。

2.2 特色资源结构

财经类高校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主要围绕本校原生资源(学位论文、教师文库、机构知识库、馆藏古籍等)展开布局。资源组合形式主要分为四类:(1)本校教师/学者文库或机构知识库,如上海财经大学师友校内著作与非出版物专库、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数据总库、中央财经大学教师文库、对外经贸大学本校博硕士论文库等。(2)以总括目录、索引、题录方式揭示既有特藏的资源目录式数据库,如中央财经大学的古籍文献资源库、对外经贸大学的海关特色资源库(中、外文海关古籍图书目录)。(3)依托本校行业背景、专业(学科)特色或学校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地域特色所建设的数据库,如山西财经大学自建的山西票号资源文献数据库、资源型经济专业数据库、晋商纸本文献资源库,密切关联了山西地域经济特色;西南财经大学自建的光华财经电子文库、货币证券博物馆、中国金融信息港等,则突出了人民银行“行属”院校特色积淀及金融专业优势;浙江财经大学的政府管制文献馆和两奖文库(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信息数据库),充分展现了财政部“部属”院校行业特色及该校经济学学科优势;南京审计大学的宏观经济信息审计特色数据库、南京财经大学的粮情天地自建数据库、山东工商学院的煤炭经济特色数据库等则凸现了原隶属审计署、粮食部以及煤炭工业部的传统行业背景和建设中的重点学科。(4)整合本馆多媒介信息资源、聚类建设特色资源库,如河北金融学院、天津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收集并整合本馆相关图片、音视频、票证、印刷品等馆藏资源,依照主题分类,建成货币图片数据库、中国钱币研究与鉴赏数据库、票据博物馆等特色数据库;而哈尔滨商业大学则结合“日据”历史背景及本校金融专业特色,建成“日本侵华掠夺的金融物证图片库”。在各财经高校图书馆网站“特色(自建)资源”栏目中,175个自建特色资源库内容结构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2.3 特色资源学科/专业相关度

财经高校特色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对学科的保障程度、对专业的支持力度和对科研产出的贡献度。资源的专业特色性和学科相关性程度,决定了特色资源的质量。为直观展示现有特藏资源的学科保障效能,特以2017年纳入教育部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6]的5所财经高校一流建设学科为例,对照该5所高校特色资源内容布局,汇总形成特色资源与一流学科匹配度情况表(见表2)。

3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发布方式及发现使用情况

特色资源的发布方式,决定着资源被读者发现和利用的便利程度。调查发现,目前除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将其自建财经特色资源库纳入中国财经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面向全国财经高校开放共享之外[7],大多数财经高校图书馆采取在本馆主页面嵌入特藏子页面,以特藏一级、二级目录方式,实现特色馆藏的发布、推介和引流。其中,15所高校将特藏以一级目录揭示,14所高校以二级目录揭示,而上海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同时出现在首页页面与菜单栏目中,另有1所高校以三级目录揭示特藏,总占比分别为40.54%、37.84%和2.7%。未在主頁中出现特藏资源检索入口的有4所高校,占比10.8%。

从资源检索角度来说,嵌入本校图书馆主页面,以特藏子页面发布特藏资源,可供局域网用户使用,受众限于本校读者。特藏资源的可达性、可用性及浏览下载友好性设计等尚未上升到特藏资源发布的主要考量因素,用户资源使用体验欠佳。调查显示,财经高校特色资源服务平台通常使用CS模式(Client Server),使用谷歌搜索框式首页设计,提供统一资源检索、统一资源列表,记录所有资源位置,支持特藏资源需求者从服务器检索查询资源信息。完成业务逻辑之后,服务平台提供全文检索或目录检索结果返回给客户端[8]。现有特色资源服务系统平台不支持高级检索和一站式跨库检索。国外高校特藏资源平台常用的基于地图与时间的时空检索方案,现阶段国内尚未实现。

从资源开放服务角度来看,资源发现也涵盖用户对资源的共享利用情况。调研中发现,特色资源除校内访问之外,校外访问仍然局限于VPN账号登录浏览方式,开放共享实现程度低。特色资源的开放共享仅限于全国性数字资源保障项目或者行业资源联盟成员内部,如CALIS、CASHL、CADAL成员馆、中国财经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成员单位等,并未开放校外用户注册使用,特藏资源平台真正意义上的共知、共建、共享尚未实现。此外,能直观反映出特藏服务水平及效能的特藏服务项目/方式也不足。对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5所211财经高校特藏服务项目的调查显示,特藏服务项目多为传统的目录检索、在线阅览、下载访问或展陈,服务项目流于“信息传递”初级层次,服务手段单一,普遍缺乏特藏数字资源融入教/研模块、参与教学、科研支持服务;资源开发及推送服务创新慢、宣传营销不足,消费者低度涉入决策、低品牌忠诚度,影响特藏资源使用率。

4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反思

财经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历经多年实践,在资源总量、学科点建设及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方面在保障本校需求之外逐渐开始关注反哺社会、服务大众,产生了代表性的建设案例和典型经验,如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的“两奖文献馆”2017年被列为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重点文化建设项目,2019年被列为杭州市钱塘新区学生综合实践基地[9]。另一方面也开始尝试以利益相关者身份参与广域资源共建共享。如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自建“工商管理学科图书特色资源库”作为云南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内容之一,纳入CALIS三期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10],但与此同时在运行中也暴露出制度缺陷、发展短板,制约特色资源服务效能和作用发挥。

4.1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缺乏规划性、长远性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成熟模式通常有前瞻性布局、接受捐赠、采购以及现有馆藏特藏化建设等途径[2]。然而调研发现,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少数图书馆通过制定特色资源建设专项规划或者将其纳入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规划进行有计划的长期建设之外,多数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行为处于零散、自发状态,缺乏计划先导、长远布局,目前的主要缺失体现在两个方面:(1)建设方式传统、单一。如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少数老牌名校特藏资源是以捐赠为主、自建为辅,多数普通高校是以依托原生资源挖掘、自建为主。对既有馆藏文献以集中和重组为辅,而对普通文献多数采用主题或聚类重组,形成高学科(术)支持度的学术特藏。对于国外高校运行成熟的新型特藏组建方式如机构合并转存共享特藏、通过政府接受计划和政府税汇激励组建特藏等建设方式尚未涉足。(2)特藏建设准入、数据标准、服务、评价、版权保护与用户隐私,以及特藏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11]。制度规范不一,缺乏标准化建设,使得互揭示、互访问困难,书目共享多于内容共享。此外,对特藏资源多存在“重建设、轻推广、缺评价”现象,缺乏基于“需求侧”的文献服务需求调研和基于“供给侧”的学科配套服务项目支持。

4.2 特藏资源特色不足,具有同质化倾向

调查发现,现有特藏主要是对本馆既有特色资源的汇总建设,如馆藏纸本古籍珍藏的缩微、展陈,对本校科研成果数字化收藏,对本馆专业文献的聚类/主题集成等,普遍缺少基于学科构建、基于自身历史沿袭、基于校园学术文化传承等原生资源的深度整理和二次、三次文献揭示。此外源于社会捐赠、源于与学科互动建设的规模性特藏也鲜见。现有特色资源库中,与经、管、法等财经特色专业相关联的自建特色资源数量不多,分布不均,且对学科特色突出不够,资源专业契合度弱、学科保障力不足,在支持教学科研及文化传承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8]。除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211高校及山西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等普通财经高校建成了一批专业代表性特色资源以外,其他财经高校特藏资源普遍呈现专业性弱化,特色不足,且同质化明显倾向,如有8所高校建有货币金融类博物馆,有5所高校建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库。资源替代性强共享程度低,出现资源浪费和资源不足悖论。

4.3 特色资源发布方式单一,资源获取需求难以有效满足

在信息传播链条中,处于流动状态的资源才能产生使用价值。特色资源建成之后,进入流通领域内传播、交割和知识再生产,才是特色资源学科服务效能的完美体现。图书馆作为资源建设方,应采取有效的资源组织和管理技术,以发布路径广域开源、技术平台互操作以及一体化检索导航等方式支持读者资源发现和利用。但调研发现特色资源发布方式单一,大多采用单一嵌入主页二级目录或三级目录中来揭示发布,而自建独立平台发布、OPAC发布、社会网络发布等多元立体发布目前仅存于可行性探讨层面,制约了文献的可知性、可用率,降低了流动传播效率。不仅如此,资源检索及导航一体化尚未实现,现有特色资源通常是对文献内容的加工整合和集成,未提供特藏检索功能。即使提供,也主要流于关键字搜索和一般分类检索,建设一站式资源导航系统仍然是特藏建设瓶颈问题。对于现有自建特色资源,多数是进行身份認证后的有限使用,多限于局域网内使用,校外则需VPN认证后方可使用。在遵循网络安全和传播权保护法律框架之内,开放特色资源校外访问权限久拖未决。

4.4 特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程度存在预期偏差

财经高校共建共享特色资源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加入资源共享工程(CALIS、CASHL、NSTL、JALIS、ZADL等)参与特色资源共建共享,但限于成员馆范围内或者需使用权限设置; 另一种是参加财经高校资源共享联盟方式共建共享。

据调研,财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共享的规模性行动源于2016年中国财经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成立,正式启动了财经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互联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全国40余家财经高校图书馆成为联盟成员。联盟首批开建的“特色资源库”“学位论文库”建设项目以跨校组建项目组、分工合作方式建设,集中聚类展示成员馆相关特藏[7]。从异构特色资源统一元数据收集、数据标准制定、著录规范、联合目录建库等入手,推进异构特色资源的统一揭示和联盟内共享。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分析,一方面,尚未建立特藏资源共建共享的利益平衡机制,利益相关者双方囚徒困境及搭便车现象并存,影响共建积极性,导致资源建设的“供给侧”出现困境,共建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联盟内现有特色资源多停留在联合目录揭示的低信息附加值层面,学术参考价值有限、产品可替代性强;特色资源共享范围、资源充分揭示程度、资源服务项目缺陷等不足,影响了用户体验,引发了“需求侧”的低效利用、低附加值流动,降低了特色资源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加之无法支持深度共享和校外访问,导致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现实与预期的偏差。

5 专科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策略

5.1 挖掘行业特色,推进凸现专科教育内涵的特藏资源建设

专科类高校特色资源建设初衷源于行业特色、专业相近和资源互补。但现有特藏资源内容缺乏专业特色,与本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及区域经济特色密切相关的资源总量少,对专业数据开发整合揭示层次较浅,资源信息价值对专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保障能力有限。各专科高校自建特色资源库的实際使用价值还有待评估考量[12]。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环境下,尚需进一步挖掘行业特色,推进凸现专科教育内涵的特藏资源库建设。笔者认为可跟踪本校学科建设需求,寻找特藏内容新的增长点,以提升特色文献资源的学科关联度,构建涵盖“高峰(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培育学科”四级学科体系的特色馆藏资源系统,提高资源学科保障程度和服务效度。2013年第二届全球图书高峰论坛会议提出“A book by any other name”,呼吁资源内容建设要超越载体,将重心落在内容管理[13]。因此在专科高校的特藏资源建设上,需要不断调整特藏资源内容体系以原生性资源为主的结构性失衡现状,拓展特藏文献元数据范围,可根据本校重点学科或者重点研究课题,创新性利用本校原生资源,拓宽“特色”视野,搜集本校具有资源优势的专业文献、教师成果,也可以将视野拓宽至本校师友论文/著作创作过程中产生的科研/实验数据资料、过程材料,乃至创作过程结束后论文成果被收录、被引用等“后成果阶段”的第三方评价产品,建立囊括名人手稿、文化史料、学科文献专业馆藏、科研数据资源等在内的多样性内容框架。同时,定题追踪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研究进展及新思路、新成果,并汇总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信息集萃、主流论点汇编或专题报告推送[12]。

5.2 关注时代变革,建立完善响应用户需求的资源管理制度

专科高校规模扩张、大评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以绩效管理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在经费投入难以突破和特色发展、分散自主建设的新一轮“双一流”环境下,合理布局涵盖捐赠、零采、整体性购置及既有馆藏特藏化转化等多元化建设方法,构建特色文献建设路径多样性策略框架,是专科高校图书馆建立和完善响应用户需求的特藏资源建设的首要选择和发展趋势。因此在进行特色资源建设时要有前瞻性布局,要围绕本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开展特藏资源组织,建设和完善响应用户需求的特藏资源管理制度。参照国外高校图书馆经验,无论选择何种特藏政策表现形式,特藏制度均应包含特藏建设准入标准,资源收藏途径/内容范围,数字技术标准及元数据策略,保存发布和流通服务,版权保护与用户隐私,管理原则及机构[11]等基本要素。在具体实践中,图书馆要基于特藏资源稀缺性、版权模糊性及建设延续性特征,制定特藏建设专项管理制度。针对特藏建设主体、特藏信息产品生产发布推广、特藏资源消费以及特藏建设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等环节,以专项工作、专题项目等方式,从人、财、物投入与保障、建设过程规范与监督、产出质量控制与监督、服务效能及评价等角度加以规范和管理。

5.3 跨界融合发展,推进和构建特色资源内容保障体系

某一类的专科高校大都具有共同的经、管主干学科背景,若能通过共享特色优势资源,互补馆藏短板,丰富特色资源体系内容,更可提高特色资源学科保障实力。财经高校特藏资源现有共享模式,虽已实现底层数据打通、目录共享,但尚未建立基于共享云的能够支持多种资源格式统一在线发布的工具[14],尚需规范建设基于应用层面的用户认证系统和信息安全策略。建立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特藏资源独立发布平台、开发满足用户多元资源发现需求、激发用户智力价值的核心服务项目等,也是亟需创新的领域,是未来融入国际化共享平台的应有预备和铺垫。目前以伦敦的“概念店”、赫尔辛基的“城市办公室”为代表,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多元跨界合作领域已经拓展至资源、技术、空间及建设主体。因此作为专业型高校图书馆可依托传统行业背景,尤其在开放共享资源缺口大的短板上,开展跨组织的资源共建共享,盘活本校机构原生数据资源、校外机构合作建设特藏资源及政府行政支持所赋予特藏资源,并系统整理和数字化赋能,建立特藏主体跨界多样性发展框架,使国内国外优质专业性开放共享资源融入本馆现有特色资源体系中,丰富特色资源内涵,强化特藏资源保障力度。

5.4 优化数字技术,不断提升特色资源内容品质和特藏服务效能

研究数据、开放获取数据和开放科学数据,对科研探索、专业研究产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用户对于研究数据及其过程数据的获取和再利用的需求,逐渐取代了对研究成果流通利用的偏好。作为应用性和研究性并重的专科高校,特藏资源建设应密切关注用户科研需求及信息技术进步,并在特藏资源建设中以成果型全文数据、过程型事实数据、数值型数据等资源内涵的挖掘加以呼应和体现。专科类高校需要结合所面对的现实信息技术环境,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基本单元,将从作为研究成果的学术杂志,向作为研究过程的科研数据及预印本转移[15]。在对特藏资源进行深度加工、二次开发和优化建设中,要在资源组织描述方面统一规范系统数据采集标准,实现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特藏资源统一管理和揭示,将人工智能与特藏元数据描述结合起来,以元数据标引、组织、揭示和深度标引著录标准化推进特色资源的多角度完整揭示,不断提升资源内容品质,实现资源跨库导航或检索技术,提高特色资源可知度、可达度、可用度。在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遵循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的特色资源管理与发布平台,可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特藏管理成熟经验,引入多元发布机制,在自建、合建、引进、共享相结合的基础上,以RASS元数据开放技术为驱动,建立IIIF应用技术框架,基于权威本体将特藏数字资源以关联数据进行发布,实现数字资源细颗粒度互操作,增强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特征判断,改变资源分散存放多头获取带来的用户负面体验。目前技术力量薄弱、特藏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的高校,可将特藏资源嵌入图书馆主页,采取主页子目录方式发布,或者嵌入OPAC系统统一发布[8],待网络系统安全、数据、版权及用户隐私保护环境条件成熟时,采用社会网络平台、非盈利数字图书馆乃至政府主导特色资源开源共享平台发布。

6 结语

专科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不仅需要经常检视总结新环境下的特色资源现状,反思特藏资源建设发展策略,还需要不断挖掘行业特色,推进凸现专科教育内涵的特藏资源建设,而且要在关注时代变革进程中,寻找和构建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求的资源管理制度,在跨界融合发展过程,积极推进和构建特色资源内容保障体系,通过优化数字技术来提升特色资源内容品质和特藏服务效能。除此以外,还需从校内协作联合入手,遴选和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专业特藏馆员,嵌入到院系的研究团队中,摸清学科方向或者研究需求,组织、配置专业文献[2],协助用户完成资源查找和获取(如借阅、扫描、特藏数字化等),也可嵌入教学科研前端、可嵌入教学科研过程全程实现教学科研支持服务(如嵌入虚拟馆藏/阅读课堂、特藏研讨空间等)[16]。同时可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参与,开展馆、院/系部合作,优化特藏内容挖掘和读者资源发现形式,实现特藏内容的关联性揭示[4]。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需求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业务地位,特色资源及其服务已成为图书馆与学科用户之间的桥梁,是维系与院系、学科、学者建立强关联、提升服务效能的核心关注点[3]。专科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建设必须与院系合作,嵌入教学科研实境,分层、分级定向制作、定题服务和推送,支持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才能充分挖掘特藏的价值,提高特藏服务效能,最终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可持续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参考文献: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

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争创世界一流[EB/OL].(2022-02-15)[2022-05-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202/t20220215_599503.html.

韩松涛.特藏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新实践

——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1(11): 57-63.

王乐.略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价值与发展方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3):12-17.

程焕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 2018(7): 58-61.

王蕴涵.我国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21.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17-09-21)[2022-08-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

20170921_314942.html.

中国财经教育资源共享平台[EB/OL].(2022-05-08)[2022-06-05].https://sjk.nau.edu.cn/http-83/77726476706e69737468656265737421e7e056d22c3e6747720d8dab9d543726859db6799d6cc4/.

张毅,陈丹.全球100所知名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调查与分析[J/OL].图书馆杂志, (2022-05-18).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1.1108.G2.20220517.1740.004.html.

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概述[EB/OL].(2021-11-10)[2022-06-06].http://lib.zufe.edu.cn/home/ServiceDetail/4353.

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平台[EB/OL].(2022-01-09)[2022-06-06].https://lib.ynufe.edu.cn/pub/tsg/index.htm.

孟银涛,赵蕾霞.英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与服务研究:以英国17所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21(5): 127-137.

习卫妮.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9(19): 68-71.

吴建中.在意图书館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7):4-17.

陈骁.中国高校财经教育资源共享联盟工作报告(审议稿)[R].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9.

吴建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新一轮图书馆事业发展主基调[J].图书与情报,2020(6):73-76.

喻丽.我国高校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现

状、问题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 2014(7):63-70.

猜你喜欢

特藏双一流图书馆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图书馆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去图书馆
我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