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2016-02-12兰小媛

图书馆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特藏馆员文献

兰小媛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40)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兰小媛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40)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特藏发展中奉行“以用促藏,藏以致用”的发展思路。该馆特藏资源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特藏的建设方法、支持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机制,在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发展与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特藏建设中具有面向学科发展的长远眼光、服务全球学者的开放思维、深度融入学校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意识,可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与服务提供启发与参考。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特藏建设 服务

特藏文献具有很高的人文、学术、历史等多方面价值。在资源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建设特色资源,发挥特藏在保存学校历史文献、支持教学科研上的重要作用,是21世纪高校图书馆提升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关键。

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陆续建立了“以本校档案为基础”的特藏[1],形成了完备的特藏体系和服务机制。我国高校特藏建设最初是从20世纪90年代建设“大学文库”开始的,建设历史较短,所以发展不均衡。其中,少数高校历史积淀深厚,特藏建设与利用开展得较早,而大多数高校则刚起步,特藏主题单薄,学科覆盖面窄,尤其存在“重收藏、轻服务”的倾向。从特藏的发展水平与实践来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存在较大差异。笔者于2015年10月曾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康大馆)学习,对该馆“以用促藏,藏以致用”的特藏发展思路感触颇深,其许多做法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深思和学习。

1 康大馆特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康大馆的特藏建设可追溯到1865年学校成立之初。康奈尔大学的联合创始人、第一任校长怀特(Andrew Dickson White)认为,收藏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和研究至关重要[2]。这种理念成为康大馆特藏发展政策的指导思想。

1891年,怀特校长向康大馆捐赠了3万卷有关建筑、科学、宗教、欧洲和美国历史主题的图书[2]。如今,康大馆关于这些主题的特藏拥有多个之最。例如,该馆是除巴黎之外收藏法国革命文献最多的图书馆,拥有北美地区最大的欧洲巫术文献收藏和美国建国后废奴运动文献专藏,同时该馆在收藏科学史文献方面也处于美国的领先地位[2]。在20世纪前半叶,康大馆的许多收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或处于领先地位。例如,该馆拥有世界第二大的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收藏、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的收藏等[2]。1951年,康大馆成立了稀有图书部。同年,该大学的档案部也正式成立。1991年,这两个部门归新成立的稀有图书与手稿特藏部 (Rare Book & Manuscript Collections,简称RMC)统一管理。20世纪80年代后,康大馆先后建立了多个主题的特色馆藏,最为著名的包括人类性学收藏(1988年)、东部酒文化和葡萄档案(1998年)、印第安人收藏(2003年)、妇女选举权发展历史、嘻哈(hip-hop)文化收藏等[2]。2015年底,康大馆RMC拥有50万册稀有图书,超过8千万件的手稿、照片、印刷物、艺术品、影像品等[3]。特藏主题的范围主要包括欧美历史与文化、东亚历史与文化、科学与技术、文学与戏剧、建筑与规划、食物、酒与烹调史等[3]。这些数量庞大的特藏主要存放在卡尔克劳区图书馆(Carl A. Kroch Library)的密闭书库中,该书库配备了优良的恒温恒湿、环境监控与火警探测系统。

康大馆的特藏发展史是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发展史的一个缩影。19世纪下叶后,随着美国高校学术科目的发展,高校对收集专业领域经典图书的需求大增,为珍本、善本、特藏等概念的产生提供了条件[4]。这段时期,美国一些著名高校图书馆开始收集某些学科(尤其是历史和文学类)的经典图书,逐渐形成了以少数几个学科的珍本、善本为基础的特藏文献。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开始将特藏的收藏主题从学校的少数学科拓展到大多数学科[4]。例如,在哈佛大学近百个分馆、耶鲁大学几十个分馆中,大多数都有特色学科的专藏。事实上,学科特色馆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高校学科分馆、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 康大馆特藏建设方法与服务机制

康大馆在特藏建设与服务中一直奉行“以用促藏,藏以致用”的发展思路。该馆RMC的工作重点是: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需求,对特藏资源进行采购、组织、揭示、挖掘及研究,并尽最大可能将特藏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及科研活动中。该馆的特藏发展目标是:采访特藏文献以支持学校优势学科的教学工作,满足师生的研究需求;并通过数字化和认证系统扩展学术资源的在线获取范围,简化特藏检索及获取的途径和程序[5]。

2.1特藏建设方法

目前,康大馆特藏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已有主题的特藏建设;二是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开辟新馆藏。截至2015年底,RMC共有22名职员,其中5个特藏馆员(curators)承担特藏建设与利用的核心工作。每个特藏馆员负责若干个学科领域的特藏建设与服务,其职责包括:负责选择与购买资源,进行与资源相关的教学,与捐赠者联系,策划展览,熟悉并研究馆藏等。可见,特藏馆员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且,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才能胜任岗位职责。因此,康大馆对特藏馆员的任职要求非常高,其必须具有某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博士学位。

(1)收藏原则

康大馆原则上强调收藏那些具有持久的历史、学术、文化价值的稀缺与独特文献[6]。在选择收藏对象时,特藏馆员综合考虑“时代发展特色、学科发展趋势、藏品的独特性、未来价值、预算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将预算花在最值得投资的藏品上。这对特藏馆员的眼光、学科专业素养和图书馆精神提出了考验。特藏馆员必须熟悉所负责学科领域的资源出版、分布与归属情况,能判断出该学科领域内具有潜在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的藏品,从而做出是否收藏的决定。

(2)建设途径

捐赠和购买是康大馆特藏建设的两大主要途径。康大馆的特藏来源于其150年发展过程中社会人士的捐赠和图书馆的自主购买。康奈尔大学(以下简称康大)有卓越的名望,因此吸引了大量名人和社会公众捐赠财物与文献。这些私人捐赠中的精品是特藏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康大馆特藏发展历史上,RMC一直寻求捐助者的支持,并认为文献捐赠和经费捐助对特藏的发展和维护至关重要[6]。因此,经常与捐赠者联系、争取捐助是特藏馆员的常规工作之一。

自主购买是特藏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康大馆的老馆藏是早期特藏建设的基础。目前,由于古籍、善本等稀有文献购买费用太高,现在RMC对老馆藏的补充购买基本停止,他们把建设经费和人员精力主要放在开辟新特藏上。特藏馆员响应学校不断变化的科研和教学需求,或考虑学校新出现的学科及优先发展的学科,增加新的收藏领域。特藏馆员主要根据文献的声望及将来可能的利用性来决定是否收藏。

新特藏选择依据包括:①价格预算;②其他学校是否拥有(康大馆希望做到唯一);③是否能覆盖到学校的多个学科;④是否契合学科未来发展对文献的需求;⑤仅供本地读者使用还是全球学者都能使用(康大馆希望使用该资源的用户越多越好)。

RMC把资源购置经费分配给各个学科的特藏馆员。特藏馆员在购买资源时,经常会和院系师生联系,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购买经费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图书馆用于特藏的专项经费;二是大笔捐赠的利息收入;三是小笔捐赠的一次性经费。

2.2特藏服务机制

康大馆的特藏向所有人开放,康大师生、社会公众和国际上的学术团体都可以使用[7]。与国内高校“重收藏、轻服务”不同的是,康大馆特别重视特藏资源的利用。RMC除了提供阅览、复制、数字化等一般性服务外,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持举措富有成效,尤为值得一提。

(1)教学支持服务

在多年的教学支持服务中,RMC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每年都组织大量的教育项目,将特藏资源有效整合到康大师生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形式主要包括:①提供常规的学期与暑期课程。例如,RMC每年为康奈尔大学的英语系提供一个学期课程,为康奈尔大学成人学院提供为期一周的暑期课程[8]。②提供合作教学。特藏馆员与教师合作制订教学计划,共同设计学生作业,鼓励学生在开展研究时使用原始文献[8]。③提供主题讲座。RMC的特藏馆员制作一系列主题的课件,主题包括: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化、美国内战、文学、政治、康奈尔大学和当地历史、流行文化等。④提供参观讲解。特藏馆员从特藏书库取出藏品,为师生提供现场讲解。⑤开设展览。展览是RMC宣传特藏资源的重要方式。每年特藏馆员至少会策划两个大型展览,主题通常与美国或康大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特藏馆员提前两年就会对展览进行规划并确定主题,如2015年9—10月,RMC推出了以“150种方式讲述康大(150 Ways to Say Cornell)”为主题的校庆150周年展览[9]。并且,大部分展览均实现了与实体展览同步的在线展览。

(2)科研支持服务

RMC为全世界用户使用该馆的特藏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服务机制,主要环节包括:①资源查找。RMC的网站为用户查找特藏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内容包括如何通过康大馆的在线书目系统(Catalog)和检索助手(Finding Aids)检索特藏文献[10]。②资源预约。康大馆采用了AEON系统(该系统是一套用户注册预约及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工作在档案管理后台,可以与图书馆目录查询等系统完美对接)对特藏文献进行自动化管理,所有用户均可在AEON系统中进行注册、登录,并可在线预约[11]。90%的特藏资源可在康大的书目系统检索到,对于10%尚未进入系统的特藏文献,用户可以提交所需资源的主题范围,特藏馆员会将该资源从特藏书库中预先取出来,供用户到馆后使用[12]。③为用户的研究课题提供咨询。RMC为用户提供的咨询服务项目包括:帮助用户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为用户查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书刊、文章及其他资料提供指导,帮助用户评估资源等[13]。咨询服务的形式包括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及网上咨询。④研究基金。RMC为用户利用特藏资源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获得资助基金的线索[14]。此外,他们还为用户撰写资助基金申请书提供相关指导。

康大馆的特藏实践是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与服务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发展的趋势动向和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特藏建设方法和服务机制上,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有以下几方面的共性和趋势:在建设方法上,他们的普遍做法是以优势学科为重点,发展特色馆藏。在收藏原则上,他们十分强调藏品的稀缺性、唯一性、全面性和独特价值。在建设途径上,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特别重视吸纳文献资料与经费的捐赠。事实上,包括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在内的许多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特藏都是在名人捐赠基础上建成的。在服务机制上,他们普遍强调围绕支持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主要做法包括:①依托特藏资源,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参观讲解和展览活动。②搭建强大的特藏系统和网络平台,有序组织和充分展示特藏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检索体验和网络服务。③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为用户的研究课题开展专业的咨询服务,提供文献支持和持续追踪等。④大力推进特藏数字化,面向全球学者设计完善的服务流程,为用户到馆或在线访问提供周到的服务。上述做法是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和服务的主流。

2.3实施成效

历经150年的发展,康大馆特藏已经根深叶茂,影响力深远。迄今,该馆特藏资源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根据康大馆发布的“2009/10—2014/15年的统计数据趋势报告”显示,该馆的手稿和档案类的特藏文献在5年间的增长率为7.7%[15]。

通过多年的服务积累及用户间的口耳相传,康大师生已经形成了主动使用特藏资源与服务的意识,特藏服务规模保持在稳步上升的水平。例如,RMC历年提供的课程讲座数量大约每年150场,近年更是多达300~400场,从而有效帮助了学生近距离体验和使用特藏文献。又如,1996—2015年,RMC策划实施了近70场大型实体展览,其中大部分还提供在线展览,有效提升了该馆特藏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4年10月,康大馆发起了一项评估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对该校教工科研、教学需求的支持度调查,99%的教工认为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能帮助他们取得教学或科研的成功,其中,95%的教工认为,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对他们取得教学和科研成功均有帮助[16]。这说明该馆的资源与服务已经深入人心,获得了学校师生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迄今,该馆用户和特藏馆员经常联系的模式已成为常态和惯性。用户会主动联系特藏馆员,告知其需求,特藏馆员会找出与其教学或研究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展示讲解。平时,特藏馆员会经常主动联系院系教师,参与院系的联络会议,告知图书馆有哪些特藏资源对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有益。特藏馆员还会经常参与用户的研究课题,为重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为其深入开展研究提供完善的文献服务与持续追踪。此外,在采购特藏资源时,特藏馆员经常会征求用户的意见,以确保特藏采购具有针对性。藏以致用,藏用相生,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特藏建设的良性发展。

此外,康大馆丰富的特藏资源和便捷的服务流程,每年吸引来自全世界的大量学者在线访问或造访,从而也使得该馆的特色资源美名远扬,蜚声天下,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用户对康大馆的捐赠。因此,RMC能获得或购买到更多的特色资源,形成了用户与特藏发展相生相长的良性循环。

3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启示

康大馆的特藏建设方法和服务机制可以给我国图书馆界带来诸多启示。

3.1满足学校学科发展需求的长远眼光

从康大馆的特藏发展史可以看出,特藏建设与学科发展是相生相长的。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是该馆特藏建设的导向和动力。在开辟新馆藏时,特藏馆员会重点考虑学校的新兴学科,以满足学校未来学术发展的需求。可见,康大馆的特藏建设眼光非常长远,具有超前意识。

我国高校特藏建设最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文库开始的,主要是收藏本校师生的科研成果。此外,也有少数历史悠久的大学建立了以古籍善本为收藏对象的特藏部,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特藏阅览室收藏有“重要的个人赠书、机构赠书、西文汉学及东方学文献、燕京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图书等”[17]。此外,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正在建设一系列学科专藏,如组织以侯仁之院士赠书为主体的历史地理特藏,还联合香港大学共同建设了北京历史地理专题数据库,供两校师生共同使用[18]。但从我国高校特藏建设的普遍现状来看,由于大多数高校历史积淀不足、投入经费与人力不够等原因,特藏资源的主题是零星的、发散的,远未形成覆盖学校大多数学科的格局,更谈不上能满足学科的未来发展需求。

借鉴康大馆的特藏建设经验,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特藏建设中需要具备长远眼光,做好规划。具体举措可包括:①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高校图书馆要有意识加强学校未来优先发展学科的特色资源保障力度,逐步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全的特藏发展格局。②高校图书馆要掌握重点学科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从建设重点学科的主题专藏入手,从点到面,逐步构建重点学科的特色资源保障体系,争取做大做强。③对学校的优势学科,高校图书馆收藏的藏品类型应尽可能多样化,注重藏品的全面性和独特型,体现出学科优势。例如,工科优势突出的大学,除了收集文献资料外,图纸、模型、器具等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物品都可视为收藏对象,尽量做精做全。

3.2服务全球学者的开放共享思维

为促进特藏资源的全球传播与利用,康大馆正在大力推进特藏数字化,不仅收集包括文本、图像、声频、影视、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原生数字特藏,而且还一直在进行纸制特藏文献的大规模数字化工作[19]。不仅如此,在开辟新的特色资源时,康大馆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否满足来自全球学者的使用需求。

康大馆是一个追求卓越、敢于突破和创新的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该馆的很多做法,基于他们相信知识无国界,全球图书馆最终将成为一个开放的联盟,共享知识与服务。因此,该馆在发展中一直秉承为全球用户服务的理念。事实上,不仅该馆的特色资源向全球学者免费开放,康大馆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合作发起的2CUL项目①、康大馆牵头建设的VIVO项目②及面向中国馆员进行的图书修复培训项目③,都体现了康大馆开放共享的办馆理念和服务全球的精神。

在中国,尽管近年来图书馆界也一直在呼吁要开放共享,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特藏更不易实现开放。目前,我国高校特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将特藏束之高阁、在图书馆网站上揭示不足、书目系统中检索不到、未实现数字化、借阅手续繁复等。这些问题束缚了特藏的利用,不利于长远发展。

事实上,知识需要流动和共享,才能实现人类智力成果的扩散和增值。有研究者认为,“馆际或更大范围的特藏资源整合和共享,是提高特藏可及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未来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发展趋势。”[20]目前,我国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乃至包括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在内的“特藏资源信息圈”正在形成,在特藏资源的开放共享、建制管理、信息处理技术规范等诸多方面,台湾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21]。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在特藏建设中也要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具体举措可包括:①由教育部、地区或图书馆行业协会牵头,形成“官、产、学、研”多方合作的特藏建设模式,解决特藏共享架构中存在的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及技术应用等难题。②成立地区间或高校间特藏共享联盟,搭建统一的特藏检索平台,扫除特藏共享的区域障碍和技术壁垒。目前,成立特藏共享联盟、推进特藏的区域性整合已成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其中。③数字化是实现特藏大范围开放共享的必要条件。高校图书馆应大力推进特藏文献的数字化,实现特藏全文的在线访问和获取。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正在与该校历史系曹树基教授合作,全力推进其研究团队收集的石仓地区近万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契约文书的数字化工作,以建成契约数据库,为特藏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3.3深度融入教学和科研的服务意识

康大馆极其重视特藏的利用。以用促藏,藏以致用,是该馆特藏建设的基本思路。康大馆有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全能型特藏馆员队伍,他们不仅承担了对应学科的特藏采购工作,还是特藏的整理者、研究者、传播者及教育者。他们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与师生合作密切,将特藏资源与服务深度融入到师生的教学计划和科研活动中,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特藏建设一直存在“重收藏、轻服务”的倾向。除了少数一流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利用特藏支持科研”的服务外(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向该校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江永教授主动推荐该馆的“保钓、统运”特藏,且相关馆员参与其课题研究[22]),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善本、珍本类文献基本上处于无人识的状态。再加上特藏尚未形成体系、对学科的支持有限、与学科关联性不强、宣传不到位、特藏网页功能欠缺等局限,使得国内高校对特藏的利用处于小众状态。

目前,如何宣传推广馆藏,促进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大对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支持,也正是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特藏资源作为极具研究价值的特种文献,绝不能仅仅成为装点图书馆门面的镇馆之宝,更应该发挥其作为第一手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具体举措可包括:①特藏馆员可通过主题讲座、嵌入课程、展览参观、参考咨询等多种形式,将特藏深度融入到师生的教学科研活动中。②高校图书馆要搭建功能强大的特藏网页,以实现对特藏文献的有效组织与揭示。特藏网页应具备以下功能:全面展示特藏文献信息,如设立多层类目,多角度揭示特藏文献的作者、主题、目录、背景、来源、形式,等等;支持多种途径的浏览、检索与获取,如提供按主题、题名、藏品类型等多种浏览方式,支持通过OPAC、特藏专用检索系统等进行检索;提供齐全的相关服务信息,如特藏预约流程、到校食宿信息等。③高校图书馆要为特藏的利用创造必要条件。例如,组建高素质的特藏馆员队伍,为特藏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引进防尘、除湿、除霉等设备,加强特藏在利用中的防护设施;引进或培养专业的修复人才与修复设备等。

4 结 语

在150年的发展历史中,康大馆积累了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特藏资源,国内高校图书馆短时间内无法望其项背。但国内的特藏建设也已经开始起步,少数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特藏数量和规模也颇为可观。如何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做好特藏发展规划,如何有效建设特藏促进特藏最大化利用,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藏发展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康大馆“以用促藏,藏以致用”的特藏建设思路、方法及服务机制,可给我国高校图书馆带来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注 释:

①2CUL是两馆首字母的缩写。该项目是两馆在2009年发起的一个旨在实现两馆的资源、服务、专业馆员共享及系统平台相互整合的合作项目。目前,两馆已经实现了在某些技术服务和部分学科文献采访上的合作共享。

②2003年,康奈尔大学联合其他6家机构建设了供全球生物医学研究人员使用的虚拟生命科学社区VIVO,现已扩展为一个可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跨学科交流协作的共享平台。

③2012年,康大馆发起了由鲁斯基金资助的、面向中国馆员开展图书修复与保护技术的专业培训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展了两期,受益馆员16人,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一流高校图书馆。

[1]闫丽庆. 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J]. 新世纪图书馆, 2011(1):26-28.

[2]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 RMC Collection History [EB/OL]. [2016-05-10]. 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collections/history.

[3]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 Collection Highlights [EB/OL]. [2016-05-10]. 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collections/.

[4]邱 葵. 美国的特藏图书馆[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 2002(4): 51-54.

[5]高 红, 朱硕峰, 张 玮. 世界各国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精要[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0:212-216.

[6]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RMC Collecting Policies [EB/OL]. [2016-05-14].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collections/ policies#1.

[7]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RMC Research Services Overview. [EB/OL].[ 2016-05-14]. 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services/.

[8]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RMC Teaching Services[EB/OL]. [2016-05-20]. 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services/teaching.

[9]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150 Ways to Say Cornell[EB/OL]. [2016-05-25]. http://rmc.library.cornell.edu/cornell150/.

[10]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Finding RMC Materials[EB/OL]. [2016-05-26]. 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services/ find#manuscripts.

[11]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RMC Collections Registration and Request System[EB/OL]. [2016-05-30]. https://rmc-aeon.library. cornell.edu/nonshib/aeon.dll?.

[12]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Guidelines for Use of RMC Materials [EB/OL].[ 2016-06-07]. 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services/ registration.

[13]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EB/OL]. [2016-06-12]. https://www.library.cornell.edu/research/ introduction.

[14]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Funding for Research [EB/OL]. [2016-06-15]. 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services/funding.

[15]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ies .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Statistical Trends 2009/10- 2014/15 [EB/OL]. [2016-08-03]. https://ac.library.cornell.edu/data.

[16]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ies. 2014 Faculty Survey about the Library [EB/OL]. [2016-08-04]. https://ac.library.cornell.edu/ sites/ac.library.cornell.edu/files/facultysurveysummary3.pdf.

[17]张慧丽. 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推广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4):83-87.

[18]张红扬. 弘扬文化传统彰显个性特色——试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特藏的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7(2):83-87.

[19]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 RMC Digital Collections [EB/OL]. [2016-06-16]. https://rare.library.cornell.edu/collections/digital.

[20]朱小梅, 刘 扬, 闫桂梅,等.图书馆特藏服务模式研究:服务策略和价值创新[J]. 图书与情报, 2014(1):65-69.

[21]陈 琳.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开放共享的现状与启迪[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12): 36-39.

兰小媛 女,1976年生,现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特藏建设、大学图书馆发展战略,已发表论文10余篇。

Research on Special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in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advocates the idea of "promoting collection by use and collection being for u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collecti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special collection resources, special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service mechanism of suppor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ve certain representativeness in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USA.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has a long-term perspec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bjects, open mind of providing service for global scholars, service consciousness of embedding into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special collection construction,which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special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China.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

G253

A

* 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基于‘藏用结合’思想构建大学图书馆特藏体系与新型服务机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QN20。

2016-08-05]

猜你喜欢

特藏馆员文献
图书馆特藏建设研究*
——基于读者接受维度的理论探索
高校图书馆特藏数字人文开发初探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