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能让自己变得优秀

2023-06-03叶壮

儿童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花盆玛丽资源

文/ 叶壮

心灵树洞

叶博士:

您好!

我最近非常苦恼,因为我发现我身边的一些同学的爸爸可能是大学老师、高级工程师这样的职业,他们的妈妈可能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医生、记者,但看看我的父母,感觉就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我并不是嫉妒他们的家长比我的家长“好”,只是会隐隐担心,他们这样“出身名门”,有那么多资源可用,我该怎么做,才能确保自己越来越优秀呢?

聆听心声

我小时候,比较擅长写作文这事儿,总被身边的人当作“理所应当”。原因无他,就是我爸在单位的宣传部里当“笔杆子”,再加上我家住在企业大院,我在子弟小学上学,所以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老叶”的儿子“小叶”就应该比别人家孩子作文写得好一点。他爸爸就写文章,他也一定行!

有一年过年,有人送了我家一张裱起来的书法作品,上面有四个字:书香门第。客人送来,打开给我爸看的那一次,是我唯一一次见到这幅字,后来再没见过。这幅字是转送还是尘封,不得而知,但不挂出来,我爸说:“咱家不配!”

那时我还小,不太明白这四个字其实有多重。后来跟我爸去北京、天津走访了一些他的师长朋辈,才渐渐明白,我家的藏书、我爸的学问、我们父子俩治学的精神气度,比真正的书香门第实在是差着老远。

而我还发现,纵然那些大家,以及我身边藏书浩繁的邻里,也没谁真挂起“书香门第”的牌匾。究其原因,我认为一定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所以说,你能意识到别人有比你更强的资源,甚至因此产生了焦虑,我觉得是个好事,因为这证明你愿意成长、敢于奋斗,想为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拼搏。

心理氧吧

你有了这份心,就不至于遭遇“花盆效应”,而是会去寻找更多的资源与机遇,来促成自身的成长。

花盆效应

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环境,它在空间中有局限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环境。长期限制在某个花盆中成长,会碰到发展的瓶颈,同时产生对真实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这就是花盆效应。唯有回归广阔空间,寻找更大更好的花盆,才能继续成长。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父母能给的资源当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最初所碰到的“花盆”的样貌,但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花盆“破壁人”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认为有个人颇值得我们学习。

建议锦囊

玛丽·萨默维尔出生于1780 年,那是一个没什么人关注女性教育的时代,高等教育更是把女性拒之门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硬生生地成了天文学和数学领域的一名科学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们先来看看她的“资源池”有多浅,以及她是如何应对的:她只受过一年的正规教育,但她终身选择自学;晚年,她几乎丧失了听力,但仍然坚持每天上午读四五个小时的书,甚至以88 岁高龄写出了两本书。

你能想象吗?在多少个深夜,从未在大学里读过书的玛丽,刚刚哄睡了孩子、洗完了衣服就拿起了书籍自学数学;在多少个天还没亮的早晨,她一边给家人准备早饭,一边思考着行星的运行轨道;她只在13 岁时偶然上过一次算术课,但她在47 岁的时候,花了3 年时间,把《天体力学》从法语翻译为英语,使得这本书成了剑桥大学的教材;在一个不认可女性进行深入科学研究的时代,这位比另一个玛丽(玛丽·居里)早出生90年的玛丽,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打破了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受她的著作启发,约翰·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麦克斯韦投身了电磁学研究,牛津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用于资助年轻女性接受数学教育。

一手烂牌,打出了完美结局。倔强的玫瑰,冲破了充满偏见、禁锢的旧花盆。

所以我认为,当你看到别人有更大的花盆时,心生艳羡,这没什么问题——这意味着你正追求进步,希望成长。但你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另一件事:花盆是花盆,种子是种子,后者才是更重要的事!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纠结“好花盆”这件事上并没什么意义。

尊重资源,但别迷信资源;认识自己,更要信任自己。

猜你喜欢

花盆玛丽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难忘的八个字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和我一起玩
资源回收
搬花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为什么花盆花盆底部有小洞?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