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
——怎样描写游记中的景色

2023-06-03蚯蚓老师魏虹

儿童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换景阿尔卑斯山小道

文/蚯蚓老师 图/魏虹

一、教材原题驾到

习 作

游_____________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写完后,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

二、头脑大风暴

旅游很开心,写游记好可怕,每次就那么几句,还要凑字数,也太折磨人了。

那是你没有在写游记中体会到乐趣。这样吧,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时空旅行,再说写作文的事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尔卑斯山吗?

没错。阿尔卑斯山上有潺潺的溪流,有满山满眼碧绿的青草,有成群的山羊,还有可爱的羊倌和少女。而且,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海蒂》。

它的作者是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她的文风就像阿尔卑斯山的雪一样干净,像拂面的风一样清新。这部作品诞生于一百四十多年前,至今依然是文学经典之作。让我们来看一看她笔下的阿尔卑斯山路吧。

在一个风景宜人的小山村梅恩菲尔德,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它穿过碧绿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山路两旁树影婆娑,流水潺潺,远处群山巍峨,似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攀援而上,居高临下,谷底的景致一览无遗。继续登高而上,四周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浓郁的花香弥漫在整个旷野,沁人心脾——这就是直接通往奥尔希高山牧场的陡峭山路。

在六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这条狭窄的乡间小路上,一个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村姑,手里牵着一个小姑娘正向上走着,小女孩的脸颊热得通红,棕黑色的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这里的许多景物是由一条线索串联而成的,你发现是什么了吗?

是一条路。

你太聪明啦。有了这条路,你是不是读起来就很清晰,很容易明白了呢?

有了路,我感觉就像跟着作者在旅行一样。

确切地说,它可以称为一条路,也可以说是由三段不同形式的路组成的。

第一条是乡间小道,第二条是曲折的山间小道,第三条是陡峭的山路。

说得很好,写景物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让人一目了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顺序有方位顺序(比如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时间顺序,还有像《海蒂》中这种旅途前进的顺序。而这种顺序,就像苏州园林里移步换景的设计方法一样,每走一段路,每站在一个不同的点位,看到的景象的“切面”都是不同的,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命名为“移步换景法”。

那么,移步换景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就可以画成一幅有趣的图,请你来试一试吧。

没问题,画画我最拿手啦。

反过来说,我们在写作游记类或者景物作文时,是不是可以先画出游览图,在图上标出游览路线、方位、地点,然后再写作呢?

这幅图实际上就变成了你的提纲,你要写什么,重点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或发现,这些都可以记在你的图上。

画好图,思路是清晰了,可还是觉得写不好,这是什么原因?

图只是大纲,是引路的灯塔,在海上航行,还需要很多具体的技能。俗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还得把图送进作文加工厂里去加工一番。

三、作文加工厂

写作文跟拍电影一样,你的镜头感很重要。眼睛看到的内容千千万,但把什么内容捕捉到你的镜头里,怎样捕捉,这就是大学问,让我们来看看约翰娜是怎样做的吧。

写乡间小道,她用了一个“穿”字,这说明了路与原野的关系,如果换成“沿着原野的边”“原野附近”,路与原野就不是这样的关系了,一个动词“穿过”,说明了方位,是不是很厉害?那么,这条路有多长呢?

从小山村梅恩菲尔德一直到山脚下。

你瞧,短短的一句话中,既有路的长度,又有路与景的关系。

再看第二条路,这条路是这部分描写的重点。这里有三个视角:

你不说我都没看出来,这也太神了,大作家就是大作家,水平好高啊。

这里同时包含了近看(路上的景)、远看(对面的景)、俯瞰(山下的景)三个层面,运用了三个视角。同时,约翰娜并没有用这三个简单的视角词语,而是又使用了“山路两旁;远处;攀援而上,居高临下”。

你瞧,这三组词,就把三个视角完美概括了。同时把静态的景物,变成了动态的过程,就好比把照片变成了视频,状态升级了,效果大不一样。

除了看,还有听,这里写风吹动树叶,水流动潺潺,就给无声的画面增加了音效。

我知道啦,作者写第三条曲折的小路时,用了动词“登高而上”,我就能理解山有多高啦。她还描写了野花的花香,给画面增加了味觉。

看来,你是全学会啦。在写作景物时,把静态的景物变成有生命的、活的景物,就要记住右边这些小窍门哦。

四、开始写作吧

猜你喜欢

换景阿尔卑斯山小道
美丽的小道
阿尔卑斯山积雪
何刚的诗
《阿尔卑斯山中小镇》
苏州博物馆西馆:过去与未来,唤醒穿梭窄巷小道的回忆
阿尔卑斯山的“粉红雪”
《100层的房子》:“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
阿尔卑斯山生存记
唐小道的爱情
导演的手法——舞台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