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庆龄的驻延安代表:马海德

2023-06-03沈海平

儿童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宋庆龄边区陕北

文/沈海平

人物名片

马 海 德(1910-1988),原名乔治·海德姆,出身于美国纽约州一个黎巴嫩裔钢铁工人家庭。他从小立志学医,依靠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进入大学攻读医科,1933 年从日内瓦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他为了考察热带病来到上海行医。1934 年,他与宋庆龄相识,从此踏上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道路,后成为宋庆龄的驻延安代表,一直向宋庆龄书面汇报延安国际和平医院的工作进展情况。

他是最早奔赴陕北加入红军的外国医生,是延安军民信任的“马大夫”,麻风病人眼中的“救星”,他还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及第一个申请入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人,被誉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著有《宋庆龄——我的革命导师》等。

宋庆龄赠送给马海德的蔡司照相机

宋庆龄赠送给马海德的医药箱

1944 年宋庆龄题字寄送马海德的照片

珍贵的医药箱

1936 年,马海德告别宋庆龄前往延安前,宋庆龄赠给他三件东西:第一件是进入延安时秘密接头用的半张五英镑钞票;第二件是一架蔡司照相机,希望他多拍一些照片以便为筹募工作进行宣传;第三件就是一个装满急救药品的医药箱。如今,这个医药箱,展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宋庆龄支援抗日根据地以及马海德参加革命、救死扶伤的见证。

马海德,不姓马,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 年出身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一个钢铁工人家庭。1933 年,他通过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完成了医科学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中国。马海德是他来到中国参加革命后取的名字,为了更好地服务与接近陕北边区人民,他不仅很快学会了中国的官话和陕北方言,而且他把自己原来的美国名字改成了中国名字—马海德。这个新名字,既保留了原来的美国姓氏海德姆的字音,又增加了中国姓氏中常见的“马”字,将中美两个姓氏巧妙地组成了自己新的中国名字。当地军民们都亲切地叫他“马大夫”。

抗日战争时期的马海德

马海德与苏菲夫妻1944 年于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致力于消除麻风病

马海德说,宋庆龄是自己的革命导师和引路人。1933 年9 月,他为了考察当时东方流行的热带病来到上海,与日内瓦大学的两位同学合开了一个诊所。他原计划在中国只待一年,但是他看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他作为一位医生内心深处的良知被深深触动了。于是,他参加了由一批在沪外国进步人士如史沫特莱、路易·艾黎、格兰尼奇、汉斯·希伯等人组织的政治读书小组,并结识了宋庆龄。在宋庆龄的引导下,他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研究中国革命问题,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他的诊所常常成为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联络、开会的地方。在宋庆龄的鼓励下,他还拿起笔杆子投入战斗,在美国的《工人日报》和当时上海的进步刊物《中国呼声》上发表介绍中国工农红军、揭露旧中国黑暗和宣传抗日的文章。

193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先头部队结束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希望通过宋庆龄邀请一位公正的外国记者和一位医生去陕北,实地考察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情况和共产党抗日的主张。宋庆龄向中共中央推荐了埃德加·斯诺和马海德。临行时,宋庆龄赠给马海德三件东西,其中一件就是今天展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医药箱,当时里面装满了边区急需的药品。马海德带着宋庆龄对他的信任和嘱托,离开上海,经郑州与斯诺会合,穿过重重封锁进入陕北苏区。1937年1 月,他随部队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此时,他已下定决心留在缺医少药的革命根据地,以自己的医术服务当地的军民。马海德背着这个药箱,曾给毛主席、周总理以及红一、二、四方面军官兵和延安人民看过病,仅从1944 年到1947 年,马海德就曾诊治伤病员四万余人次,受到边区政府多次嘉奖,他的名字也传遍了整个边区。

1937 年2 月,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主人翁的身份,投身于伟大的中国革命解放事业之中,成为边区最受欢迎与信赖的人之一,也成为宋庆龄的驻延安代表,负责向她及时通报边区军民英勇抗日的情况以及缺医少药的困难,确保国际援华团体资助国际和平医院项目计划顺利开展。他先后接待了白求恩、爱德华、柯棣华、巴苏华、汉斯·米勒等一批又一批外国志愿者来国际和平医院服务,并协助他们去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宋庆龄对马海德这个驻延安代表的工作十分满意,为了感谢他为国际和平医院所作的贡献,于1944 年8 月25 日,专门赠给他一张自己的半身肖像照片,以资鼓励。照片上,宋庆龄站在一幅宣传抗日的巨幅海报前,凝视着远方。在照片背后,宋庆龄还亲笔题字:“向你对我们国际和平医院所作的贡献致以真挚谢意。”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成为宋庆龄的邻居和她寓所的常客。

猜你喜欢

宋庆龄边区陕北
宋庆龄,三城记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宋庆龄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