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

2023-05-30蒙红艳

学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蒙红艳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发挥其育人价值,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家国教育。教师需要意识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在接下来的教学期间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历史教学目标,充分发掘课本及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源,并做好历史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多种措施共同推动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4-012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4.042

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素养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利于激起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期间渗入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做好对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人生发展中坚定自己的爱国立场,成为一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才。对此,历史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历史科目的智育和德育价值,明确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期间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一、家国情怀素养概述

家国情怀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切认同,是个体对民族整体价值的认可。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外在体现,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导下,家国情怀外化为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而爱国主义又是民族精神的内核,因此,家国情怀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情怀、爱国精神,要求个体将自身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只有将个人的理想与价值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发挥个体价值。

家国情怀可以看作是联系个体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纽带,只有国家兴旺发达,个体的理想和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只有个体努力为中华之复兴而奋斗,才能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就要将学生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并认同这种联系[1]。

二、家国情怀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价值

(一)推动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导向,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掌握历史知识、具备正确历史观念的人,具体落实到历史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历史素养的内在含义,从而结合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将历史教育落实下去。教师应当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中国古代辉煌成就和近代苦难历史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形成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各式各样的历史事件,并在接触、学习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把握历史规律,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这也是历史素养的重要体现。

(二)推动德育开展,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期,心理状态不够稳定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如果长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就有可能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因此,通过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体现家国情怀的优秀历史人物。如近代以来的林则徐、谭嗣同、李大钊等著名历史人物,在学习这些仁人志士生平事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伟大的理想抱负,进而在这些人物的引导下也能够自觉树立起远大理想。在远大理想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之中。与此同时,这些优秀人物身上还展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如谭嗣同敢于牺牲、李大钊舍生取义等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解读可以对学生起到德育的作用。

在讲解这些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也能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养成关注国情、关注世情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可以推动德育教育在历史课堂中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价值观念。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障碍

(一)教学目标以知识和成绩为主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受到传统观念和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虽然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具体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对家国情怀等历史素养仅仅是顺口一提,并未进行深入讲解和贯彻。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依旧以知识和成绩为主,虽然也涉及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但是并未深入下去。因此,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成为推动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必要前提。

(二)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只有学生以主动的状态去了解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才能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进一步形成家国情怀素养。然而,部分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期间习惯于采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划下历史知识点而后令其背诵,并未带领着学生接触、感受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也并未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形成深刻体验,自然无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同时,由于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保守,这也导致学生缺乏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并未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历史学习之中。

(三)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受到历史教学资源的直接影响,如果历史教学资源丰富,则学生能够在充沛的历史资源支持下形成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并在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家国主义素养。然而,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大多局限于课本教材,较少对历史教材之外的知识内容进行延伸,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充足的历史教学资源,也无法对历史事件背后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如何丰富历史科目的教学资源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之中所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

(四)缺乏历史实践活动,未能深化学生情感认知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学都局限于理论,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层面,未能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也并未实现历史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缺乏进行历史实践的机会,无法在生活中感触到真实的历史,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情感认知仅仅停留在浅层次,未能对家国情怀素养形成深层次的感知体验。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路径

(一)优化历史教学观念,重视历史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必须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做好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才能够发挥历史教学目标对历史教学活动的指引作用,使教师在教学期间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情况。

前文提及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较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保守,并未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借助目标发展理论、杜威教育理论等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观念的优化提升。

在目标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将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重在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能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学习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在历史考试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发展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期间实现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发展,其中,能力的提升主要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够让学生具备更高的历史学习效率,并可以拨开历史事件的表象发现本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情感的发展主要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辩证史观、唯物史观,在历史学习期间感受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近代遭遇的深重苦难,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忧患意识[2]。

教学目标的优化也会带动历史科目教学评价的优化,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中,教师习惯于以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在历史教学目标优化之后,教师在给出教学评价的时候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并关注到学生在历史学习期间是否具有积极、主动的课堂表现。因此,为了推动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教师必须转变自己在历史教学期间的教学观念,进而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并推动历史科目教学评价的不断丰富与完善。

此外,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价的优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之余保持积极精进的状态,积极通过网络、读书、同事交流等不同的途径,借鉴先进的历史教学经验,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够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持续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丰富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历史兴趣

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教师应当通过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以积极的状态去探索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突出学生在历史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历史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情境教学来营造逼真的历史情境,通过多媒体视频、历史故事、历史主题探究等不同的形式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使学生对历史内容、历史知识具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感官冲击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通过情境教学刺激学生感官,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期间通过接触历史事实来体会家国情怀,并感受爱国志士、杰出人物身上的家国精神,既能够引导学生持续深入进行历史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发展[3]。

除了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之外,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逐步探索,进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情感认知,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历史认知,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在任务探究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进行探究合作,并鼓励小组内部成员进行互相交流,进而增强学生对小组的认可,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丰富历史课堂教学资源,助推家国情怀的培养

前文提及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将其引入到历史课堂之中。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当前网上热播的革命题材影视剧《觉醒年代》,这部影视剧真实地再现了百年前中国大地上生灵涂炭的场景。通过引入革命题材影视剧,既可以让学生再次感触到真实的历史,也能引起学生内心悲痛、悲愤的情感,教师趁机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4]。

在引入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现阶段的网络上有一些抗日神剧,将敌人弱智化、低能化,这严重不符合历史事实,也容易对学生形成误导,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对网络历史资源的筛选和解读,从而使其能够真正服务于历史教学,促成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四)组织多样化学习活动,强化学生情感认知

历史教学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与生活的结合,才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到历史之中,在接触历史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历史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回家之后利用网络搜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故事,并谈谈对历史故事的看法。教师也可以在周末布置实践性历史作业,让学生进入到本地博物馆、文化馆内参观文物、查阅史料,亲身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历史学习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完历史课程之后谈谈应当如何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可以通过征文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历史学习活动,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活动期间查阅史料,使其对中华文明形成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灿烂历史和伟大之处,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体现,同时促进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中的渗透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现阶段家国情怀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还存在一定障碍,需要教师优化历史教学观念,改善历史教学目标,善于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需要丰富历史课堂教学资源和歷史教学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参考文献:

[1] 冯盼盼.教育信息化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2(1):67.

[2] 黄利丽.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 董海侠.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J].吉林教育,2021(Z4):53.

[4] 李秀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路径创新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1(11):29.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