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饶宗颐的长寿养生秘诀

2023-05-30叶玉霞

家庭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饶宗做学问潮汕

叶玉霞

2018年2月6日凌晨,首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香港逝世,享年101岁。无论是“北钱(钟书)南饶”也好,还是“北季(羡林)南饶”也罢,饶宗颐以国学大师的身份稳镇南国,蜚声海外,演绎出一段百年文化传奇。当今世界,能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扬名海内外,堪称“大师中的大师”者,唯有饶宗颐。除了学问,饶宗颐的长寿养生秘诀也值得我们借鉴。

饶宗颐养生重在修心。他晚年安居香港,步履稳健,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每每有人问及养生之道,饶宗颐仅一句话:“坐在葫芦里。”问者相互猜测,难道这个“葫芦”就是葫芦卖药、猜不透的意思?饶宗颐摇摇头,笑着说:“是元代诗人的一句话,‘天地小于瓜’。”这大约为一种禅意,取无物无我、浑然天成之意,又表达了清静达观、悠然自得的意境。饶宗颐还说:“我对自己的身体很珍重!珍重,就是做学问时,我完全投入,疲倦了,我会停止;吃东西,饱了就马上停止,自己克制自己。自14岁起,我学‘因是子静坐法’,我早上会沐浴和静坐,然后散步,晚上9时必宽衣就寝。”就这样,饶宗颐既抒发了胸怀,达到了宁静淡然的境界,也锻炼了体魄。

饶宗颐的养生秘诀,在治学中时刻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长期以来,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并在其中获得了乐趣。饶宗颐曾说:“行游天下最大的乐趣,就是我从书本上得知的东西,在所到的那个地方做了亲自的验证。”知行契合,饶宗颐会满意地说,书上写的原来如此;又或者是受到新的启发,产生了新的疑问,回来后继续查书、研究,追寻问题的结论。可能因为他的求知欲太强了,经常忘我地走、忘我地想、忘我地读、忘我地追寻,但是他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饶宗颐有着开朗的性格。他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每每说到动情处,他眉发伸张,笑声抒怀。在他家中,有人问他:“现在还带徒弟吗?”他说:“我不带徒弟,我干吗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我自己,但我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人问他:“‘国学大师’的称号接受否?”饶宗颐停下来,抹抹嘴笑,用潮汕话道:“大師?是大猪吧(用潮汕话说,“大师”与“大猪”谐音)。大师是指和尚,我不是和尚啊。”

饶宗颐淡泊名利,对于各种世俗的光环,他都付诸淡然一笑。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而饶宗颐却说:“我的好处是活得长命,龚自珍只活到49岁,王国维先生50岁,以他们50岁的成绩,和我90多岁的成绩比较,是不够公平的;但龚自珍也的确‘火气’大了一点,要不,可以更长命,成就更大。”饶宗宁静的心态,帮助他排除掉各种烦恼,保证了内心世界的干净和安定,并将这种“定”用在了做学问上。

饶宗颐95岁后很少出门,甚少应酬。他每天清晨四五点醒来,写字、看书、做研究,然后再回去睡个“回笼觉”。中午在女儿的陪伴下到家附近的一个潮汕餐厅食用午餐,下午要么休息,要么继续看书。晚上很早就睡觉了。阳台外是香港有名的跑马场,一周两次的赛马,饶宗颐常常在躺椅上看着,当休闲节目。

饶宗颐身上充分体现着中华文化中的“君子”风骨,他是一位长寿的鸿儒,更是一位快乐的达人。饶宗颐的长寿养生秘诀,给了当代人最好的启迪:养生保健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有豁达的心胸。长期保持乐观的心态,身体上必会得到益处。

猜你喜欢

饶宗做学问潮汕
饶宗颐常用印
饶宗颐作品欣赏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做学问与搞创作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做学问像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