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先生为何会“返老还童”

2023-05-30马志国

家庭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老先生消极标签

马志国

M先生来电说,父亲是一位建筑工程师,退休后又返聘了几年。后来,我们兄妹觉得父亲年龄大了,不要再干下去了,回家安度晚年吧。好说歹说把父亲劝回了家。可没想到是,父亲回家后经常跟我们子女闹不愉快,看啥都不高兴,看谁都不顺眼。更让人没想到是,父亲精神越来越差,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经常吃药打针上医院。

父亲回家半年多,一家建筑公司老板闻讯赶来,趁我们不在,想方设法又把父亲请到了他们公司。您说也是真奇怪了,当公司送父亲回家休假时,我们见到父亲满面红光、精神焕发,身体也硬朗起来了。公司老板一个劲地说,老人身体真好,脑子真好,人更好。我们也不让老人累着,只给我们把把关,坐坐镇,请家里放心。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无话可说。在家歇了几天,父亲又到工地上当“技术总监”。说来也怪,这样忙忙碌碌的,父亲身体好像越来越硬朗,精神越来越好,见到我们也高高兴兴的,很少跟谁闹不愉快。现在,父亲七十多岁了,还是那样健朗,那样充满生命活力,也很少有啥病痛,真有点“返老还童”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往后该怎样对待父亲的老年生活?

老先生故事背后的道理,叫作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

所谓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意思是说,人心中有个对将要发生的情况的期待,因而使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就是说,一个人心里一旦形成了某种期待,他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最终,他的行动使信念变成了现实,实现了内心的期待。打个比方,自我实现的期待好像一个标签,让人像标签标志的那样发展。有人把这叫作“标签效應”。积极的标签效应,促使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标签效应,则使人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老先生的身心状态,由前面的不好变得后来好起来,看起来似乎莫名其妙,其实就是由前面消极的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转变成了后来积极的自我实现期待效应。

老先生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因为人都是相互影响的,心理活动更是这样。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特别会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亲人、领导、要好的同事或朋友,都是“重要他人”。用心理学的话说,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如何,要看周围人对这个人的期望如何。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项研究。他在一所小学抽取一个班的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他在学生名单上勾了一部分人的姓名,并把名单交给任课教师,说根据智力测验,这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望得到提高。从那之后,罗森塔尔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教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到了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验的结果,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可是,事实上这些打勾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期望效应。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期望效应呢?因为老师对这些所谓“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怀有提高成绩的期望,不知不觉间给予他们关注和认可。老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于是,老师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老师的期望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待。于是,学生心理上就出现了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让自己朝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

孩子如此,老先生同样如此。起初,老先生被儿女劝回家后,可以想见,全家人每天给老先生传递的几乎都是消极评价:老了,不行了,歇歇吧,安度晚年吧……于是,老先生自己也感到不行了,没用了,没有生命活力了。这种来自家人的消极的期望效应,逐渐形成了老先生消极的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后来,老先生又被请去工作,可以想象,在自己拿手的工作环境中,一定会得到周围人们的积极评价:信任、肯定、赞许、羡慕,甚至奉若神明。这使老先生重新看到了自我价值,又找到了自信,激发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家人也转变了对老先生的态度,传递给老先生积极评价。来自大家的积极的期望效应,逐渐导致了老先生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于是,身心状态就好起来了。

老先生的情况对其他老人的家庭也有积极意义。就家人说,既要照顾到老人的年龄,又要尽可能对老人抱有积极的期望。就是说,在生活中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给予老人积极的评价,充分的认可、信任、鼓励,对老人的身心状况以及生活能力抱有积极期望。这样会促使老人形成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期待,激发生命潜能,焕发生命活力,保持身心健康,延缓衰老。

就老人自己说,既要考虑到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该服老的就服老,不逞强;又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对自己抱有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期待。这样来主动争取家人和亲友对自己的认可,激发他们对自己积极的期望。如此良性循环,形成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期待效应,也就赢得了积极而幸福的老年生活。

猜你喜欢

老先生消极标签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绿洲里的老先生
100万只猫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标签化伤害了谁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