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对策

2023-05-30马彩霞

家长·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子秤题干应用题

马彩霞

随着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现阶段小学教育系统中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其中“思维培养”不仅能够改变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各学科教学工作中都极为重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希望能够以此帮助学生获得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快速发展。在这其中,数学应用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涵盖的知识面极为广泛,知识的逻辑关系也相对复杂。故而通过应用题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获得提升。为此本文专门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提出有效建议,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获得提高。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逻辑思维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强调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能力,如此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其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根据事物的发展线索准确地将各类信息串联起来,并进行有效的推理分析。但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解题的准确率与速度,因此惯常于采用灌输式的引导手段来展开教学,学生只能够被动地跟随教师思路进行思考,没有获得独立探索与实践的机会,如此难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获得提升,同时也严重削减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二)解题思路僵化

应用题之所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源于其最终答案虽然只有一个,但是由于题目包含的信息较为丰富,因此解题的切入点与角度却并不固定。学生通过在不同视角之下对应用题展开探索,不仅能够总结更多的知识经验,同时还可以促进自身思维发散,由一点展开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拓性。然而目前教师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处于担心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有限,不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因此常常会选择其中最为高效、简洁的解题方法来进行讲解,如此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域,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定式思维误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三)缺乏生活关联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关联极为紧密的学科,而逻辑思维的培养,更是强调学生立足数学视角下去解读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全面升级。但目前数学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题型类型极为丰富,但存在的问题却也较为突出。首先是知识层次过高,所考察的重点大多与学生认知基础不符,如此难以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其次是题干信息与生活的关联不够紧密,没有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来进行设置,如此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不利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数学应用题是通过文字来向学生传达信息,并引导学生通过对题干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发掘,从使用四则运算来建立知识模型的过程。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能够有效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准确性、严谨性、灵活性进行训练,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不断提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特点,来为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思维训练,如此才能够体现应用题资源完整的教学价值,并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多元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的引导手段,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拓展应用题教学方法,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解应用习题,使学生能够在总结更多方法经验的同时,也促进自身思维的多元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目标。为此,教师可以参照以下工作手段:

1.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梳理题干信息的能力。应用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根据题干给出的已知信息与问题,来对隐含的必然条件进行挖掘推理,从而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然而小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薄弱,在进行应用题审题时,经常容易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句,从而造成误会题意或审题疏漏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小数学教师需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审题方法,加强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尝试思维导图的使用。

例一:现有一家电子产品加工厂,其每日生产的电子闹钟有36个,电子秤的生产数量是闹钟的3½,且电子秤与闹钟的生产量是当日所有产品生产数量的60%。现已知台灯的生产量占产品总量的1/3,请问该加工厂每天生产台灯多少架?

这道题主要的难度在于题干中的信息量大,并且包含的数量关系极为复杂。为此学生在进行审题的过程中,极易忽略题干关键信息,并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题干中的重要信息進行逐一梳理,并由此分析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逐步厘清解题思路。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罗列出来:(1)闹钟单日生产量36个,电子秤是闹钟生产数量的3½;(2)电子秤与闹钟占生产总量的60%;(3)台灯占生产总量的1/3。三个条件共同指向核心问题“台灯生产量”,并且可以由此列出三条支线来求取未知条件“电子秤数量”“电子秤与闹钟的数量”“生产总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来对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进行分析,并把握其中的逻辑规律,从而进一步将不同信息串联起来。如此便可以确认已知条件(1)是求解未知条件“电子秤数量”的关键,并且可以由此确认位置条件“电子秤与闹钟的数量”为36×(1+3½)=162;进而可以确认“产品总数”为162÷60%=270,并确认核心问题“台灯数量”为270×1/3=90。

2.数形结合——提高学生思维视角切换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于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分析其内在特质与规律,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停留于形象思维阶段,很难有效把握事物的抽象特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善于通过数形结合的使用,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转化,以此培养帮助学生有效提炼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

例二:已知一段隧道的长度为2000m,现有一大型载重货车以15m/s的速度在隧道中穿行。已知货车自身长度为10m,请问货车完全穿过隧道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通行时间=路程÷速度”,在这道题中,学生已经能够确认货车速度为“15m/s”,但是却难以准确对货车的行进路程进行准确判断。为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完全通过”的概念,也就是从货车车头进入隧道开始,直至车尾从隧道另一端离开,此时才算货车完全通过隧道;随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形成这一认知,教师可以利用线段图的方式来为学生还原这一过程,由此帮助学生确认货车通行的总路程为“2000+10=2010m”,随后便可以确认货车穿越隧道的时间为“2010÷15=134s”。

3.逆向命题——增强学生信息组织串联的能力。数学应用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信息的组织串联能力,也就是能否根據现有条件对一些隐藏信息进行发掘,因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逆向命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来适当的补充条件,确保应用题成立的同时,也要保证与题干中的条件紧密呼应。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条件,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完整性与逻辑性。

例三:班级学生外出春游,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2个苹果,______________。班级中一共有多名学生?

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来补充应用题条件,确保最后应用题能够成立。如“教师共准备了48个苹果”“还准备了52个香蕉,每名学生得到的香蕉数量比苹果多2个”等等。通过这样补充条件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今后的解题思路更加灵活,同时也是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形成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二)一题多变,提高学生思维活性

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学生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根据思考对象的特点以及变化,来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向,并充分借助自身的知识经验来事物进行解读。而数学应用题往往便是对各种现实情境的简化或特化形式,因此要求学生在思考应用题的过程中,不应当局限于固定格局中进行思考,而是要不断调整思路视角,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使用一题多解、同型变化等教学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此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提高。

1.一题多解。在数学应用题中,同一组数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往往能够向人们传递出不同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解题经验,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进行创造表达的能力,并由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四:某加工厂使用10kg牛肉可以生成2.5kg的牛肉干。那么该厂现在购入5000kg的牛肉,假设生产过程中不发生额外损耗,那么该工厂至少能够生产多少牛肉干?

在计算这道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使用多种思路进行解答,并分别介绍每一种思路的具体含义,如:

解法一:2.5÷10×5000=1250。1kg牛肉可以生产的牛肉干数量为“2.5÷10=0.25kg”,则5000kg牛肉的可以生产“0.25×5000=1250kg”牛肉干。

解法二:2.5×(5000÷10)=1250。10kg可以生产2.5kg牛肉干,则“5000kg”是“10kg”的500倍,可以生产“2.5×500=1250kg”牛肉干。

解法三:5000÷(10÷2.5)=1250。生产1kg牛肉干需要“10÷2.5=4kg”牛肉,则5000kg牛肉可以生产“5000÷4=1250kg”牛肉干。

通过这样的防水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解题思路,也能够使学生在不断切换审题视角的过程中,激发了自身的思维活性,并能够对题干中的信息与数量进行更加丰富的组合应用。

2.同型变化。除了一题多解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作出调整,引导学生主动打破固化思维格局,尝试从其他角度来对数学问题进行验证。从而有效促使学生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五:有5个苹果,香蕉的数量比苹果多3个,请问有几个香蕉?

变形一:有5个苹果,拿走3个香蕉便可以使两种水果的数量一样多,有几个香蕉?

变形二:有5个苹果,增加3个香蕉,可以是香蕉的数量达到苹果的2倍,有几个香蕉?

变形二:有5个苹果,拿走其中2个,则香蕉数量是苹果数量的2倍,有几个香蕉?

当应用题的部分已知条件发生改变之后,学生在重新思考的过程中一方面巩固了这一类题型的解法,另一方面也发散了学生思维空间,使其不再只是局限于某一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三)联系实际,设置应用实践活动

现阶段,数学应用习题的大多以书面形式为学生呈现,其中内容也仅仅是与课内知识进行联系,没有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为学生教学。这样的方式一来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抗拒情绪;二来则无法实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主动观察并思考事物,因此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改变应用题的命题形式,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场景,从而在增强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思维展开更全面的引导,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主动观察各类事物。

例六:以校园大门作为原点绘制坐标图,统计学校周边有多少个公交车站、斑马线以及停车场。然后将其在坐标投入中体现出来并回答问题:

(1)以标准步距作为参照,各个坐标地点位于校门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2)这些位置分别在校门的那个方向?

(3)该怎样计算你的行走速度?

(4)假设学校每天7:30上课,当你7:15走下公交车时,需要保持多少的行走速度才不会迟到?

这样的应用题形式不仅把数学与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养成了善于观察、细致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数学规律,从而能够形成对学生逻辑思维更长效的影响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总结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别从教学引导、解题思路、命题形式等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希望教师能够充分结合数学应用题特点,为学生打造更为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并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秤题干应用题
电子秤
应用题
数字算式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关于电子秤的设计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基于STM32的高精度电子秤设计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