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开展策略

2023-05-30邵嘉

家长·中 2023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幼儿园幼儿

邵嘉

音乐教育作为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源自生活,教育离不开生活。音乐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本研究从幼儿园、教师、专门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环节四个层面提出了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践提供参考。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活动为手段,以音乐为主要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和感染,以达到特定教育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幼儿时期是人可塑性非常大的时期,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所谓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就是让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使其富有幼儿生活的气息。笔者认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生活元素。采用来自幼儿生活的材料和教育内容,利用幼儿喜爱的、丰富有趣的、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的方式,将富有生活意义的内容渗透到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去,使幼儿园有组织的音乐教育活动蕴含生活色彩。另一方面,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中融入音乐元素。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入园、盥洗、如厕、喝水、进餐、午睡、过渡、自由活动、集体教育活动等环节,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融入音乐元素,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活动和学习。对此,本文从幼儿园、教师以及专门教育活动融入生活元素和一日生活环节渗透音乐四个层面,提出了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相关培训

在幼儿园没有规章制度的制约,教育行为就会变得随意和盲目,所以要在制度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思考和实践。幼儿园要挑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材,并且让教材成为辅助而非“本本”。幼儿园要给教师一些空间,让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个体优势。要給予教师一定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去思考和实施音乐教育。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幼儿园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等来园,采用座谈会、公开课、沙龙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培训、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幼儿园应鼓励和组织教师在生活中多与同行交流,丰富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视野,提升教育水平。

二、教师加强自我学习,不断创新,提升音乐素养

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当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幼儿的引导者,必须要不断提升音乐素养,积累音乐教育经验。教师还要培养生活化的意识,对音乐保持敏感,注意发现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音乐,有意识地积累、内化,并且能够敏锐地发现教育契机,灵活地运用音乐进行教育。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不能局限在死的教材中,要开拓创新,多学习、多实践,不断积累优秀的音乐教育案例,活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创造自己的“活教材”。

三、专门的教育活动生活化

(一)音乐教育内容回归生活

幼儿是大千世界的一员,所以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不能局限于有限的音乐教材,应从幼儿存在的生活世界中取材。笔者认为,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本来的声音。

风雨雷电的声音、动物的叫声、流水瀑布的声音……自然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瑞士著名的班得瑞音乐就是将大自然中的风声、水声、鸟声等音乐元素通过艺术手段编写成乐曲,音乐缥缈空灵,轻柔纯净,让人心驰神往。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幼儿园各处散步,去幼儿园附近游玩,提醒家长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聆听这些属于自然的声音。幼儿在自然中学会倾听,能提高对声音和音乐的敏感性,积累一些声音的意象,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情。

2.幼儿身边的声音。

幼儿身边充斥着各种声响,有节奏的、没节奏的、优美的、吵闹的,如脚步声、钟表声、汽车喇叭声、翻书声、敲打桌椅和杯子的声音等等。这些生活情境中的声音都是幼儿熟悉的,把这些声音收集起来作为音乐教育的元素,可以提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音乐教育充满生活色彩。

3.优秀的世界经典乐曲。

世界上有许多经典的乐曲,他们之所以能经过岁月的筛洗流传至今,除了高超的编曲、作词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音乐贴近人们的生活,能够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对人的审美以及身心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主人公带领孩子们唱的那首《DO RE MI》,旋律简洁欢快,内容活泼,歌词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形容音乐音符。比如用鹿的英文“deer”代表音符“do”,用自己的英文“me”代表音符“me”,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这是真正适合幼儿的音乐。还有班得瑞的音乐如《Sunrise Hill》《Sunny Bay》《Moonlight Bay》,科萨科夫的管弦乐《野蜂飞舞》、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等,这些作品都是贴近幼儿生活,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的音乐。

除此以外,生活中还有许多音乐内容可以融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比如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民歌、民谣,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音乐、童谣,幼儿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主题曲,社会和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等等。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这样的音乐,挖掘这些经典音乐的价值,让这些优秀的音乐融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渗透进幼儿的生活。

(二)音乐教育组织形式生活化

1.活动形式多样化。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歌唱、表演、律动、欣赏、音乐游戏等,教师组织音乐教育活动时往往会按照固定的流程安排活动步骤。音乐教育活动组织形式显得单一和呆板,缺乏创新和活力,无趣又脱离幼儿生活,更是束缚了幼儿的身体,禁锢了幼儿的思想。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学习活动方式,更是幼儿的生活方式。游戏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很自然地联系到一起,幼儿在游戏中能潜移默化地得到情感的熏陶和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发散思维,灵活开发各种游戏,融入音乐教育中。幼儿是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个体,他们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即兴创编,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生活中、记忆里的印象表现出来。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活动形式,比如猜谜、讲故事、比赛、动画片、舞台剧、打击乐等,也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感中自己去体验和探索音乐。

2.活动材料生活化。

幼儿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演奏音乐,进行音乐教育。我们时常会发现幼儿拿着积木敲打桌子,拿筷子敲击饭碗,拿喝水的杯子相互敲打,这是他们在进行音乐的探索。教师要珍惜这种机会,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及时对他们进行音乐的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可以从生活中选取活动材料,选择幼儿熟悉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可供表演的道具,包括音乐、乐器、服装等,还可以有意识地投入一些幼儿自己制作的道具,充满生活气息,能激发幼儿音乐表演的积极性。

3.其他领域活动渗透音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五大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音乐轻松有趣,可以靈活渗透到各领域的活动中去。音乐可以引导师幼进行热身、锻炼和整理运动、可以让故事更有感染力、可以和美术欣赏结合,或者音乐本身也能作为美术活动的材料。教育活动中音乐甚至只作为背景音乐,也能起到调节气氛、激发兴趣的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音乐的价值,在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适当渗透音乐元素,提升活动效率和质量。

4.音乐教育评价体现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将教育评价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去,不仅要关注音乐教育活动有没有达到计划的目标,更要将焦点放在音乐教育整个的过程中。幼儿的音乐不能用成人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也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判。幼儿会在活动过程中创造一些自己的旋律,喜欢为自己内心的旋律配上自己想说的话,往往变成“用不知道是什么旋律哼歌”或者“说话带曲调”。每位幼儿生来就是艺术家,教师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出发,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怀着一颗童心,平等地对幼儿的音乐表现进行评价。幼儿园音乐教育评价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保护幼儿的个性,贴近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四、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渗透音乐

除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外,幼儿在幼儿园还要经历入园、盥洗、进餐、如厕和喝水、午睡、离园、集体活动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进行音乐的渗透,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度过一日生活,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顺利开展。

(一)营造音乐氛围,激发生活情趣

音乐作为审美活动,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产生相应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渗透入一日的各个环节。入园和离园时,音乐的渗透可以让幼儿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产生安全感。幼儿园应该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入园可用《上幼儿园》《早上好》《春之歌》等,离园可播放《四小天鹅》《小夜曲》《小狗圆舞曲》等;午睡时间长、环境安静,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午睡习惯对幼儿情感的发展和身体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幼儿播放一些舒缓安静的音乐,创设一个安静、轻松的睡眠环境,帮助幼儿入睡。起床时可以播放一些节奏相对较快的音乐,让幼儿慢慢清醒。入睡音乐可以选择舒伯特的《摇篮曲》《小夜曲》、莫扎特的《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唤醒音乐可以选择《小星星变奏曲》《童年的回忆》、肖邦的《小步舞曲》等;音乐也可以投入到区域游戏中。比如在阅读区,教师可以投入一些和午睡环节类似的曲目,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静、轻松的阅读氛围;在建构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内容有选择地投入音乐,如幼儿搭建海洋主题可播放《海底世界》《浪花》等歌曲。

(二)技能编入儿歌,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身心发展处于萌芽时期,可塑性较强,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生活习惯以及自理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采用“唱做同步”的方法,为洗手、洗脸、漱口、梳头、拿筷、叠衣服等活动创编一些有趣的儿歌。幼儿能够跟着通俗、有趣的儿歌,一边唱一边按着歌词步骤做,逐渐养成习惯,锻炼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健康发展。比如中班幼儿就要学会自己叠衣服了,在学习叠衣服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唱做同步”的方法,将叠衣服的步骤编写成通俗的儿歌:

叠上衣

衣服小宝宝,快快来睡觉,

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

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

都是好朋友,整齐来排好。

(三)音乐规范生活,形成规则意识

每首音乐都有它特定的节奏和风格,有舒缓的、有欢快的、有安静的、有喧闹的。比起口头的说教,音乐对幼儿行为的规范是自然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的这个特点,自然地为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给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赋予“不要吵了”“该睡觉了”或者“下课了”的特定意思。幼儿对音乐是敏感的,各种风格的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调节幼儿情绪,达到规范幼儿行为的效果。比如喝水环节弹一首欢快的曲子、放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能调动幼儿的情绪,提醒开小差的幼儿,完成一个自然的过渡;在活动的过渡环节,幼儿有时会因为兴奋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不能一下子冷静下来。教师可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幼儿逐渐冷静下来。比起教师大喊“安静”,音乐的作用自然而温柔。

五、结语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众多,事务繁杂。教师要学会运用音乐串联一日生活,让幼儿生活在音乐之中,用音乐规范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愉悦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倾听和审美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音乐贯穿幼儿园一日生活,使原本平淡无趣的生活充满音乐的色彩。让幼儿在音乐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熏陶,提升艺术审美,塑造健康个性。

猜你喜欢

生活化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