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市:创新工作机制 做活引才文章

2023-05-25

创造 2023年4期
关键词:保山腾冲石斛

◆ 黄 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山市结合工作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柔性引才工作上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发挥好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做活柔性引才文章。

一、夯实基础引才,播下柔性引才“种子”

近年来,保山市全面夯实人才工作基础,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引才。保山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亚洲地理中心,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历史文化厚重,风景秀丽,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多次吸引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3 位院士莅临保山开展调研走访,三位老校长积极推荐,“腾冲科学家论坛”顺利落户腾冲,并每年定期举办1 次。依托论坛,在北京、上海、云南通威等部门机构设立5 个招才引智工作站,用优质生态和优势区位吸引院士、科学家、名校长等优秀人才,先后有1300多名高层次人才到保山研学考察,助推保山柔性引才工作取得突破。

二是聚焦需求精准引才。跳出就人才来引才的大水漫灌思维,采取精准滴灌、精确对接的方式吸引人才。近年来,保山通过举办论坛、会议、讲座等方式,先后收集700 余名专家详细信息,包括56 位院士、417 位高端专家、87 位企业家和150 余位普通专家,建立起保山高层次人才专家数据库。同时,定期梳理收集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人才智力引进需求,通过需求精准匹配,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智力引进项目策划包装。近3年来,共精准签约柔性引才项目31 项,柔性引进院(专家)团队47 个、高层次人才1500 余名。

三是集智共建引进人才。发挥腾冲作为云南省首批柔性引才基地的作用吸引人才,依托腾冲“院士讲坛”引进人才,共享人才资源,形成左右协同、同频共振、共建共享的引才大格局。近年来,通过腾冲柔性引才基地先后吸引10 批次149 位院士(专家)赴腾冲休假疗养,开展智力帮扶。

四是暖心服务吸引人才。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柔性引才服务保障,按照引进人才级别,分别给予300 万元、240 万元、120 万元、30 万元工作生活补贴,定期组织引进专家人才开展健康体检,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开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等绿色通道,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常态化开展春节走访慰问专家人才代表、人才座谈会、“博士服务团”成员回访等工作,在市级媒体开设“人才故事汇”专栏,宣传人才政策,讲好人才故事,营造全社会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二、多措并举育才,长出柔性引才“枝芽”

近年来,保山破除思维定式,放开手脚,全方位、开放式、多领域、多层次地开展人才合作,全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柔性引才热情。

一是聚焦校地联姻育才。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通过校地对口帮扶,全方位引育人才。与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5 所高校签订人才供需协议,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推动保山产业转型发展。西南大学依托定点帮扶昌宁县的契机,将魔芋和新品种枇杷“移植”昌宁,先后柔性引进魔芋种植人才19 人,种植魔芋1700亩,助农增收640 万元;大连理工大学将“大龙蟹”和农产品商标“佧佤翁”落户龙陵;西安交大附一、附二院专家,西安交大支教团奔赴施甸开展医疗“补短板”活动;中国地质大学校长王焰新院士带领团队进入施甸开展地质文化和富硒大米研究。各类校地合作项目全面落户保山,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全新动力。

二是聚焦产业需求育才。围绕“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产业”的目标,柔性引进专家团队到保山开展智力服务,聚焦产业链构建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积极争取保山小粒咖啡、施甸水稻制种、腾冲中药材、龙陵石斛、昌宁红茶等产业科技项目、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向本地倾斜,纵深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龙陵县聚焦打造石斛“百亿产业”,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紫皮石斛地方标准,推广规模化种植石斛3.9 万亩,培训石斛产业工人6.5 万人次,注册石斛企业137 家,培育云南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3 个,先后建立4 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石斛产值达58.5 亿元,逐步实现了人才集聚、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三是聚焦联企借智育才。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围绕保山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乡村振兴等领域确定了10 个重点项目,邀请到深圳华大基因、康诺希生物、国药集团、光明食品、通威集团等中大型企业到保山考察,通威一期、二期先后落户保山,创造近5000 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批就业”的社会效应。激发企业借智登高动能,先后促成朱有勇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胡江苗专家工作站、夏延致专家工作站等一批技术攻关研究载体扎根基层和企业,形成“建成一个专家工作站、升级一个企业、激活一片区域”的大好势头,实现了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融合发展。

四是聚焦专家“问诊”育才。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和资深专业人才为重点,“借脑用智”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献计建言。先后柔性引进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教授许速,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岳博士,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君对保山“大健康”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和共享经济、咖啡企业管理升级等领域进行指导,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特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医疗团队受聘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将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的品牌影响力,建成“滇亚”泌尿系统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团队成员定期到保山出诊,能够服务大理、怒江、德宏、临沧近1000 万人。

三、积厚成势聚才,结出柔性引才“硕果”

一是引才磁场动能更强劲。注重发挥引才基地和科研站(所)柔性引才的作用,随着腾冲省级柔性引才基地建设和腾冲科学家论坛推进,保山持续引进了一批专家人才,促成一批科研创新平台拔地而起。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13 个,形成“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良性循环。

二是以才引才效应更凸显。注重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不断发动人才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各类专家人才“朋友圈”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类人才互推互荐的“滚雪球”效应。为推进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柔性引进中国牛协会主席黄必志研究员在腾冲建立肉牛发展研究院,并聘其为名誉院长,借助其影响力,先后吸引20 余名高层次人才到腾冲开展饲草和肉牛研究;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唐斌带动7 名高层次人才围绕滇西药食兼用生物资源绿色高值化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齐聚保山;顾秉林、许智宏等10 位院士签约入驻院士村工作基地,方精云、王焰新等23 位院士接受腾冲“荣誉市民”称号,并吸引号召1300 多名专家人才齐聚腾冲,以才引才的效应持续凸显。

三是平台聚才效果更彰显。围绕保山人才发展目标和定位,紧盯项目投资、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重点,持续推进腾冲柔性引才基地和腾冲科学家论坛平台建设,平台聚才效果更彰显。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前沿的优势,建设云南省“海智计划”工作站,打造云南省级大健康(腾药)院士(专家)产业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新格局。

“梧高引凤至,花香蝶自来。”保山秉承独特的区位、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一流的生态、富集的资源,积极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必将把柔性引才品牌打造成为全省、全国的亮丽名片。

腾冲科学家论坛人才智力引进项目签约 (保山市委人才办 供图)

猜你喜欢

保山腾冲石斛
飞鼠与石斛
云南腾冲:农旅融合促发展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35 种石斛兰观赏价值评价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美丽的腾冲我的家
正交设计在观赏石斛种胚离体培养中的应用
PTN技术在保山广电网络的具体应用
漫画1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