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劳动周的劳动课单元教学设计

2023-05-20韩英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动成果枝叶花生

韩英魁 _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劳动周是劳动课程的主要实施途径之一,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中小学每年要开设劳动周,连续劳动5天时间。劳动周教学时长较为充分,劳动形式丰富,在筹划设计并实施时,可以基于劳动周开展单元教学。下面,以“丰收节劳动周——花生的摘收与处理”为例阐述如何开展劳动周。

1.基于劳动周规划单元教学内容

劳动周的教学时长较为充分,学生专注度较高,可以规划连续性劳动内容,从单元的角度出发规划阶段性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规划围绕花生的摘收与处理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真实场景中的农业生产劳动,让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体验出力流汗、获得劳动果实的过程,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内容确定课时

现代的中学生对花生及加工后的食品并不陌生,尤其是对花生糖、花生酱等很熟悉,但对于花生是怎样摘收和处理的却不太了解。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对整个劳动周感兴趣,对于劳动成果也非常渴望。本单元教学内容共分为五个劳动阶段,前三个阶段间是承接关系,后两个阶段是并列关系。

单元课时的规划与分配

3.基于育人价值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基于劳动周的单元教学目标要落实育人价值。整个劳动周要统筹规划,分阶段完成,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但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托,共同完成劳动周的学习目标。

例如,第一课时目标:能正确、规范、安全地使用钉耙、铲子、铁锹等工具摘收花生,体验劳动出力、出汗过程,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可以发现,其中既有劳动技能方面的目标,也有劳动育人价值方面的目标,而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实际劳动,并能落到实处。

4.基于劳动周设计单元教学过程

本单元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较为清晰,劳动内容非常明确,可据此安排好各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项目。在活动内容上紧扣单元学习主题并体现劳动周的特点,在活动安排实施上具备较高可行性,尽量具备挑战性和阶梯性。

单元整体教学过程设计

5.单元学习效果评价及结果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效果评价要贯穿在劳动过程中,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劳动能力、劳动成果的评价,又有劳动习惯、品质、精神的评价。这些评价指标中,有的是外显的,能够直接评价,有的则是内在的,需要观察、体会。

以下是某一教学主题的评价表:

6.单元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劳动实践基地(花生田地),展示花生植物,分析花生特点。学生走进实践基地,观察、分析、讨论、总结、思考。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花生采摘要求:花生果实埋在地下,需要使用工具摘收;花生果实和枝叶连在一起,要去除枝叶。开展劳动实践要求:安全、规范操作,积极劳动,团结协作,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真实劳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建构新知。

第一,学习摘收花生。

首先,分析钉耙、铁锹的结构组成,展示使用方法。教师演示:双手握紧钉耙,对准花生根部土地用力向下扎入土中,然后向上撬动,使花生根部土质松软。也可使用小铁铲或铁锹,将小铁铲或铁锹尖端离开花生根部10cm左右,斜向下插入花生根部土壤中,向下撬动手柄或铁锹把,转换入土部位并反复操作,松动花生根部土壤。注意事项:使用钉耙时一定要对准花生根部土壤,不要使用蛮力。

其次,拔出花生。教师演示:双手抓紧花生的茎叶部分,先左右晃动,然后用力向上拔出花生。如果很难拔出,不要使用蛮力,否则花生会留在土壤里,要再次使用钉耙或铁锹松土,然后再拔出花生。

第二,学习去枝叶。

首先,初步去除花生附土。教师演示:花生被拔出土壤后,先用力抖动,去除一部分附土。注意事项:初拔出的花生上有较湿的附土,不易去除干净,需要清洗、晾晒。

其次,去除花生枝叶。去除花生枝叶时,一手抓紧花生枝叶部分,一手抓住花生,用力向下拉扯即可把花生采摘下来,放入专用的收纳容器中。

学生观察、分析、理解、模仿。

第三,学习安全操作要求。教师再次强调安全操作要求。

设计意图:教师一步步讲解演示,再请学生操作,不断指导、鼓励,让学生树立规范、安全操作的意识,养成正确对待劳动的意识,提高劳动能力。

环节三,劳动实践。

第一,组织摘收花生的劳动实践。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摘收花生的劳动实践,关注、指导学生安全使用工具操作。

第二,组织去枝叶的劳动实践。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去除花生枝叶的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将去除枝叶后的花生果存放在相关容器或场地中。

学生开展劳动过程中,教师巡视整个劳动场域,提供安全操作指导。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要阶段是体验农业生产劳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出力出汗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劳动能力,形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

环节四,交流展示。

组织学生展示劳动成果。教师组织学生将摘收、去枝叶后的花生果盛放好,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劳动经验,交流劳动收获。

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反思、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总结、反思,评价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将劳动成果与同学分享,交流收获,总结劳动感悟,提升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

环节五,课堂小结。

花生摘收劳动实践:工具使用方法与劳动实践。

花生去枝叶劳动实践:手工劳动实践。

劳动实践总结:劳动收获、感悟。

环节六,拓展。

现代农业收割作业时往往使用机械设备,在做好安全准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部分参与使用机械设备摘收花生的劳动实践。

7.基于劳动周的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的阶段连贯、主线明确。本单元教学设计的五个劳动阶段连贯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劳动主线,是真实的劳动场景。学生在学习与劳动过程中,能够经历完整劳动环节,形成清晰的劳动思路,养成良好的劳动规划习惯。

教学内容丰富,劳动成果多样。本单元教学中每个劳动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劳动方式都非常丰富,既有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教学,又有手工劳动的指导,既有个人劳动,又有分工协作。同时,劳动成果有花生果、花生油、花生糖等,这些成果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成果,提高了劳动的兴趣,有助于感悟劳动价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评价及时、全面。本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始终贯穿在劳动过程中,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劳动能力、劳动成果的评价,又有劳动习惯、品质、精神的评价。评价指标中,有的是外显的,能够直接评价,有的则是内在的,需要观察、体会,且制定的评价表要求详细可行。

猜你喜欢

劳动成果枝叶花生
掏花生
枝叶
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要珍惜
柳杉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花三宝木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劳动成果评比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论国企政工干部的劳动成果评价